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学高段数学作业多样化设计研究开题报告

(2019-08-25 21:27:29)
标签:

教育

 

小学高段数学作业多样化

设计研究开题报告

延安育才学校课题组

一、 课题提出的背景

(一)理论背景

作业是学生进行学习的最基本的活动形式之一, 学生数学概念的形成、数学知识的掌握、数学方法与技能的获得、学生智力和创新意识、实践力的培养,都离不开数学作业这一基本活动。《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等理念。就是要求教师实施新课程必须面对并解决的具体课题对有效地提高学践能力得到明显的提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二)教育背景

目前数学教学中,教师都比较重视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对如何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设计新型的数学作业,利用作业来培养学生正确的数学观念, 促进学生主动地探究促进学生有效地学习,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等关注不够。背离了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阻碍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因此我们希望解决好以下问题:

1.教师仍保存着传统教学理念,没有意识到作业的重要作用,个体独立练习多,合作探索练习少;简单划一多,分层要求少,造成作业趣味性不高,学生不能被作业吸引。

2.小学数学教师为了使学生能够完成作业,设计的作业模仿作业多,创造性作业少;机械练习多,探究体验少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没有实现思维能力的提升,浪费了学生时间,忽略了学生完成的质量。

3.小学数学作业没有实现与生活的良好结合,即脱离实际练习多,联系生活实际少;限制思维作业多, 解题策略多样化少; 学生无法通过做作业强化自己的数学知识应用能力。

4.传统模式下教师在设计数学作业时,不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如何,均采取单一的评价方式,评价标准过于绝对化,从而忽略了教学评价的激励作用。

二、研究的目的及其意义: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的发展,要让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课程内容的呈现应该注意层次化和多样化,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实施分层作业也有利于学生在完成适合自己的作业中都取得成功,获得轻松、愉快、满足的心理体验,有利于优化的学生的思维品质。因此,教师在设计布置作业时,要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各种情况。如:课堂表现、掌握程度、已有水平等,设计出不同的适合各类学生的作业,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解题能力的发展,从根本上提高学生们的数学综合学习能力,进而帮助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效的完成作业,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三、课题界定

(一)高段数学学科界定

1.小学高段数学:是指四到六年级的数学学科。

2.作业多样化:是指教师在设计布置课外作业时,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各种情况,如课堂表现、掌握程度、已有水平等,设计出不同的、适合各类学生的课外作业,从而帮助、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效地完成数学作业,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优等生能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不断拓展,使自己的知识量和灵活性都有所提升;中等生可以在保证基础知识扎实的情况下有较大的进步,在灵活运用方面有所提高;而学困生则确保能掌握课标设定的教学底线。

3.实践研究: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能力水平,研究形成适合小学多样化、科学化的数学作业的作业理论体系。

4.研究对象:本课题研究对象为我校四到六年级的全体学生。

(二)支撑理论

作业多样化的设计能帮助学生建立新的知识结构,是一种有效巩固所学知识的方式,不仅能帮助学生提高逻辑分析能力,更能关注学生的认识冲突,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是学生学习数学,发展思维的一项经常实践活动,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必要途径,是发展学生能力的重要手段。

四、研究的主要内容

据《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设置作业,做到巩固与发展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现实与趣味相结合,能展示学生个性,达到巩固、积累、探究、创新的目的。作业要具有针对性、趣味性、层次性、实践性。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领悟解决问题策略的方法及规律。会用多种方式呈现解题的过程,体现思维的新颖性,避免简单、重复练习,让学生真正从题海战术中解脱出来,让学生掌握多种解题策略。

教师进行怎样的教学及设计怎样的练习题,才能达到训练学生的思维创新性和灵活性,熟练的掌握各种解题策略,解除学生感觉数学难的困惑。能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设计出一些能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共同参与完成的作业,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学习数学、运用数学,培养实践能力。

五、研究方法和手段

1.文献研究法。借鉴已有的理论成果,收集有关数学设计文献资料作为课题研究的理论指导。

2.调查研究法。通过调查各校数学作业多样化设计与利用的现状,充分利用作业设计多样化,深入学生,弄清当前学生对于数学了解的现状,从中发现问题。为探索和改进当前学生数学作业多样化设计与利用现状提供相关依据,以便有针对性地研究,以期达到最佳研究实效。

3.行动研究法。在行动中不断实践反思提升各位教师用数学作业多样化育人的思路和实践能力,探究实践性强、落实效果好的育人途径。

4.情境体验法。利用多媒体、课堂实践、等主题教育活动的自然状态下,使学生入情入境体会数学中蕴含的丰富的精神营养。

5.经验总结法。将课题研究内容、过程加以归纳,进行综述,撰写相关的阶段性小结,及时肯定实验成果,修正实验方案,撰写课题研究报告,或滚动实施,或加以推广。

六、 实施的步骤

(一)准备阶段:2019.3月——2019.4月

1.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对课题进行讨论论证,确立研究分工,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2.对高年级数学作业情况进行调查,了解作业布置的现状。

3.认真系统地学习有关的理论,切实转变教育观念,提高认识,明确指导思想。

4.针对问题,确定研究课题,制定详细研究方案。

5.确立研究方向、明确研究目标,形成较为实用、科学的研究方案。

(二)实施阶段:2019.5月——2020.7月

1.调查研究

调查我校高段数学教师在布置作业的做法和经验,分析教师在布置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和优秀做法,调查学生在完成作业存在的现状,撰写调查报告。

2.实践探索

在全面了解我校高段学生在完成作业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学生完成能力的现状和教师在布置作业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优秀做法的基础上,通过理论学习、观摩研讨、反思改进等活动开展有效完成作业能力的策略研究。

3.总结提升

对于研究中具有推广价值的典型经验和做法予以总结和提升,通过实践,检测效果,发现问题并及时改正,总结实践经验,同时撰写相关课题报告。

(三)总结阶段2020.8月——2020.9月

1.分析处理数据资料,整理研究成果。

2.汇总各种研究资料,写出实验报告及经验总结。邀请专家、教师对课题研究成果进行论证,出版成果册。

3.召开经验交流会,成果展示会。

4.应用推广,反馈信息。

七、预期成果

1.课题研究开题报告一份

2.课题研究中期报告一份;

3.课题研究结题报告一份;

4.课题研究调查报告两份

5.关于作业设计多样化的案例展示;

6.研究组老师所写的相关论文;

7.研究组老师所写的教学反思,研究体会等;

八、研究保障

1. 专业支持:

为了保证本课题研究的顺利进展,学校邀请了延安市基础教育科研课题管理办公室张琰主任为我们做了有关课题的专业培训,我们课题组还请教我校的教学副校长冀海云参与课题研究与指导。

2.保障条件:

参与课题组的成员都具有较强的责任感、具有团结协作意识,能及时愉快的交流课题相关的知识,是一支团结、高效的的课题研究团队。

3. 良好的研究机制

课题组建立了良好的课题研究机制,有较严密的课题研究计划,定时进行组织科研活动,实行定期经验交流制度,各项活动都作了具体的分工安排。

                                  

        2019年5月29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