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祁新龙《宣和四年》

(2021-02-19 15:31:44)
标签:

杂谈

文化

读祁新龙《宣和四年》

读祁新龙《宣和四年》

 

       春节期间,闲来无事,选了几本书看,第一本就是祁新龙的《宣和四年》。

       

        之前读过两遍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感觉甚好。这种断代史,对写作者的功力要求是非常高的。作者既要能通晓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也要熟知当时的风俗民情及所涉各类人物的履历、成就、政治或文化态度、人际关系等等;既要能沿着社会现状或结果梳理出它的发端、演变,也要能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中寻找到未来历史事件的萌芽。换个说法,是要有“通”和“博”的本事。

      

       《万历十五年》,是黄仁宇对明朝由盛转衰的洞察。黄仁宇有很强的叙述能力,他把繁复的历史,用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语言表达的清楚明了,没有半丝挂碍,仿佛不是学术著作,而是一本历史普及读物。这是“大家”的本事和功力。《万历十五年》近些年畅销不衰,这恐怕是重要原因之一。

      

       《宣和四年》,是祁新龙对宋朝由北而南的解读。与黄仁宇比,叙述的功力差了一些,虽然祁新龙也在追求通俗,也在追求浅显,但读起来,似乎不是历史,更像是读故事,大量的调侃的语言、某些细节的故事性描述,影响或是冲淡了对历史事件挖掘的深度。

       

        当然,这不能否定《宣和四年》所取得的成就。

 

        但在读此书时,我的注意力从开始关注北宋由盛转衰的历史背景与社会原因,却逐渐转到了“奸臣当道”这一更有意思的话题上。因为宋朝出了个彪炳千秋的大忠臣岳飞,也出了个遗臭万年的大奸臣秦桧。

 

中国历史上英雄辈出,忠臣代现,为中国历史添加了绚烂的色彩。但不可忽视的是,佞宦奸臣也是层出不穷,不胜枚举:秦朝的赵高,唐朝的李林甫、杨国忠,宋朝的蔡京、秦桧,明朝的严嵩、魏忠贤,清朝的和珅......这些佞宦奸臣比较一致的特点,就是把持朝政、结党营私、敛财纳贿、陷害忠良。其结果,都是使国家陷入动荡、战乱,甚至改朝换代。

 

说起奸臣,历朝历代的人,无论是官还是民,无论是知识阶层还是目不识丁的劳动者,无不切齿痛恨。但奸臣佞宦却总能突破重重阻碍,占据高位,做那些祸国殃民的事,那奸臣是怎么产生的?奸臣是怎么上位的?奸臣怎么就能随心所欲地干那些坏事?

 

细察历朝历代,逢是得势的奸臣佞宦,他们的身后实际上都站着一个昏聩或软弱的君王:秦二世之于赵高、唐玄宗之于李林甫杨国忠、宋高宗之于秦桧、明世宗之于严嵩、明熹宗之于魏忠贤(清高宗乾隆例外,他之重用和珅,有他制衡朝臣的目的,也有他为己服务顺手的原因)......这些君王,要么疏于朝政,热衷声色犬马;要么好大喜功,刚愎自用;要么不具备秉持国政的素质,看不清事情,分不清好坏,拿不了主意。这就给了奸臣佞宦以可乘之机。客观地说,奸臣佞宦都是有些本事的。仔细观察奸臣佞宦“成功”之路,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他们往往通过工作业绩获得一些重臣的赏识,进而得到君王的认可,这一时期他们是能干的、乖巧的,奸臣的本性只露端倪,并未完全暴露。第二阶段,一旦上位,他们便迎合君王,排斥异己,以期“万千宠爱于一身”。第三阶段,当他们确认自己的地位已经稳固之后,便“拉大旗做虎皮”,肆无忌惮地去祸国殃民了。而如果君王是李世民之类的“明君”,奸臣之路基本上只能走到第一阶段。因为“明君”是有正见的,是不易被左右的,他们绝不会给奸臣佞宦以滋生的土壤。

 

所以,结论已经出来了:奸臣佞宦是君王制造的。当然,是昏聩的君王。

 

结论有点残酷,但这就是历史的真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