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困难案例分析

(2020-02-19 11:43:35)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困难案例分析

李渠教办  马涛

困难学校的存在是当前义务教育普及与提高过程中出现的老大难问题,是制约我国基础教育现代化发展的“瓶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加快困难学校改造,着力提高师资水平。”困难学校的发展越来越受到国家和社会的关注,困难学校长期不能获得实质性的改善也严重影响了我国教育的整体水平,进一步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所以,对困难学校实施改革是势在必行的。困难学校办学条件较差、师资力量薄弱、社会声望较低,相比而言,困难学校存在着许多问题导致其发展举步维艰。    

一、李渠小学的基本情况    

李渠小学地处延安市宝塔区李渠镇,属城乡结合部,其服务半径为学校周边3公里,全乡16个行政村。    

(一)基础设施条件    

李渠小学占地总面积为76亩,总的建筑面积在2000平方米左右。有1栋教学楼、18间教室、1个食堂、1栋学生宿舍楼、1个公共厕所、1个活动场、2个篮球场,1个实验室,1个多媒体教学室。校微机室共有10台电脑,大部分是坏的。一名学生讲,他们上微机课很多人不学电脑知识,而是玩游戏。“我们一周就一节微机课,四个人合着用一台,根本就没法用。只能大家一起玩玩游戏了。”一名三年级的学生无奈的说。    

(二)生源情况    

学校学生基本都来自于周围农村。学校共有6个班,总共在校人数为206人,住宿生137人。留守儿童168人,占81.5%,父母均在外打工的有185人。    

(三)教师情况    

学校目前教职工总共31人,其中本科学历有25人,专科学历6人。拥有一级职务的24人,7人。  

(四)学校办学经费不足,现代化教学设备有待改进    

我们了解到学校一年支配费用,主要用于学校基本业务开支。按照学生的公用经费来算,各项费用一个学生一年为1100元。这些经费仅能维持正常开支。在大的维修费方面需要申请专项的经费。学校音乐、美术教师都是主课老师兼职,体育活动由代课老师进行组织,未形成良好的办学特色。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学生辍学、转学问题依然存在    

学校所在城乡结合部,家庭条件好一点的孩子都进城上学了,在这里上学的大多家庭经济较困难,单靠种植农作物为主业,中青年人都外出打工,家里只剩老人与小孩。加上受打工潮和新的“读书无用论”的影响,部分家长送子女读书的积极性不高,有些学生有厌学情绪。有部分学习好的家长为了小孩的发展,不需举全家之力,通过各种方法将小孩送往优质学校。特别是在每学年开学之际,辍学、转学人数相对较多。由此可见,如何让更多的辍学学生返校读书,留住“尖子生”是阻止学校“困难”学校恶性循环的当务之急,改变学校在学生及家长心目中不良印象是学校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二)教师本身素质、专业结构及待遇方面存在问题   

1. 由于师资的匮乏,教师所学专业与所教授学科往往不符合,教师教学任务繁重,很少有外出进修的机会,评定高级职称的机会明显低于城市重点学校,致使大量教师流失,教师的调动情况明显高于城市和县镇。而优秀的师范毕业生也不愿到薄弱学校去任教,最终造成薄弱学校教学质量低下,升学率、毕业生合格率和学段巩固率等各项指标低下,课程开不全,不能按国家教学计划开满课程,学生身心水平达不到国家规定的要求。   

2.内部条件差。一是硬件条件落后,基本的办学条件也难以得到满足。二是软件差。教学观念落后,普遍还停留在义务教育普及层面,教育出来的学生缺乏竞争力。师资水平差。主要表现在教师数量不足和结构不合理。缺乏足够的骨干教师,好的教师分不进来也留不住。学生学习基础薄弱,学习风气不浓,学生家长对学校普遍感到失望。学校几十年未能得到实质性的发展,没有形成优良的学风和教风。财政拨款不足。学校原本规模就小,没有什么收入来源,也没有得到一定的社会捐助,教师收入较低。      

三、存在的问题分析    

根据分析学校存在的问题我们得出的结论是:天时、地利、人和等因素能够造就优秀的学校,同样会因为这些因素形成困难学校。足以说明困难学校并不是由于某单一因素而导致的,而是多种因素综合形成的产物。     

(一)困难学校生成的外部动因    

市场经济的影响。人们更加热衷于重点学校,这对重点学校是锦上添花,但对困难学校则是雪上加霜,例如李渠小学的改善教学设备、教学楼、教师待遇等的要求始终得不到解决,李渠小学作为困难学校已经被边缘化。    

(二)困难学校生成的内部动因    

1.应试教育的影响以及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态。家长对子女越来越高的期望使得其更加追求重点学校,这样也更加强化了困难学校的“弱者”地位。    

2.英才教育思想和重点学校政策的影响。重点学校政策是我国教育发展阶段性产物,对提升教育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什么样的政策都会具有两面性,重点学校的长期发展同时也拉开了与困难学校之间的差距,使困难学校发展更加艰难。    

3.困难学校自身的原因。李渠小学始终处于困难学校行列而难以提升。主要是教学设备、师资力量长期得不到改善。    

四、变革困难学校的策略    

因此,想要从实质上转变困难学校需要重视内因变化、注重软件建设、把教育重心放在提升教学质量上。    

1.转变观念,提升认识。无论是地方政府还是学校本身都需要认识到,只有全面解决困难学校的问题才能够全面提升地区的整体教育素质,进一步树立社会责任感,真正把解决困难学校问题摆到重要日程上来。   

2.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在学校布局上,贯彻“交通方便、生活方便、入学方便、适宜办学”的原则,对中小学进行适当调整,通过优化学校布局,缩小城乡义务教育发展差距。    

3.加大投入,集中建设。一是实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二是实施城区扩容扩建工程。    

4.整合资源,提高效益。学校布局调整后,尽快做好资源整合工作。对闲置学校进行适当改造。对学校调整教师,采取“师跟学生”办法,为农村学校配齐师资,从根本上改变农村学校教师缺乏问题。    5.“一校一品”,创建特色。在进行学校布局调整的同时,实施校园文化建设,在优化布局的基础上同步提升学校办学品位。围绕素质教育,结合地方文化特色,坚持打造“一校一品”特色学校,增强学校发展活力,促进城乡教育化特色发展。    

6.制定配套性倾斜政策,加强困难学校软硬件建设。一是要在人事制度上给予优惠政策,全面建设困难学校师资队伍。二是加大对困难学校的经费投入力度,全面改善困难学校办学条件。适当改善教职工待遇等。    

7.鼓励优质学校在自身发展的同时扶持和帮助困难学校,实行两个学校“资源共享”的合作办法,可以极大地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    总而言之,教育是公平实现人类理想的重要手段,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要从实质上为困难学校发展服务。而政策层面上的因素也是导致困难学校的原因之一,所以发展困难学校也需要作出更多政策上的努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