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课题评审书

(2019-08-02 14:08:54)
分类: 课题

项目类别      一般课题          编号   135YSJY-063        

课题类别     教育基本理论                                 

 

 

 

延安市“十三·五”基础教育科研课题

申请·评审书

 

 

 

课题名称:   提高高中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                             

课题主持人:                                   

所在单位:    延安市宝塔区第四中学                       

申报日期:       2019年3月                        

 

 

 

 

延安市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制

2018年3月修订

 

 

填表说明

一、本表请用一律用宋体小四号字体认真填写。

二、本表第一项中所列主要研究人员一般为5—9人,(含课题负责人),不得超过9人。

三、课题主持人应具有中、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且具有基础教育科研课题基本研究经验与研究能力。

四、所填内容必须为实验教师研究原创,如有网上下载、剽窃、抄袭他人作品,一经查实取消结题资格,并通报实验教师和所在单位。申请表中“课题研究设计”和“课题研究论证”两部分务必逐项详细规范填写。

五、本表一式三份及电子版呈送延安市基础教育科研课题管理办公室。

六、表中“项目类别”为:1.一般课题  2.重点课题;表中“课题类别”系指课题研究所属范围。请选项填写,限报1项:1.教育基本理论 2.教育心理 3.信息技术 4.基础教育 5.特殊教育 6.教育管理 7.幼儿教育 8.职业教育;表中“编号”由延安市教研中心课题管理办公室统一编写。

 

   址:延安市北关街师范路小沟坪延安市教育教学研究中心

邮政编码:716000      

联系电话:0911-2380600

   真:(0911)2380698

电子信箱:yaktbzy@163.com

一、课题研究人员基本情况

主持人姓名

冯颖

性别

民族

出生年月

1977年5月

行政职务

 

职称

一级

研究专长

历史教学研究

学    

本科

学位

学士

课题情况

 

工作单位

宝塔区第四中学

电话

15929169316

E-mail

992568837@QQ.com

通讯地址

延安市宝塔区第四中学

邮政编码

716000

姓 名

职 称

职 务

工作单位

716000

课题研究分工

白建忠

高级

校长

宝塔区第四中学

历史

课题行政主持人

李国鹏

高级

教学处主任

宝塔区第四中学

物理

课题理论指导

冯颖

一级

历史教学研究

宝塔区第四中学

历史

课题负责人

屈坤

一级

地理教学研究

宝塔区第四中学

地理

收集资料

兰玲珍

一级

语文教学研究

宝塔区第四中学

语文

收集资料

党琴

一级

历史教学研究

宝塔区第四中学

历史

收集资料

霍磊

一级

数学教学研究

宝塔区第四中学

数学

整理资料

雷晓峰

二级

通用技术教育

宝塔区第四中学

信息

整理资料

课题主持人和主要研究成员近期教育科研情况

主持教育

科研规划

项目级别

及完成项

目 情 况

国家级课题《各学科新教学方法、模式的研究》结题

省级课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策略研究》结题

省级课题《地理素材库的建立与应用研究》结题

校级课题《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结题

姓  

论文或论著名称

发表(出版)或交流处所

时  

合作人

冯颖

小组讨论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延安教育学院院报》

2015年

 

李国鹏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物理教学探究

《教育》

2018年

 

兰玲珍

高中语文教学方法探究

《读写月报》

2018年

 

屈坤

陕西红色旅游资源开发

《中国教育学刊》

2016年

 

霍磊

以题为模,把握数学高考动态

《当代中学生报》

2018年

 

党琴

高中历史教学的语言特点

《全国历史教育》

2016年

 

 

 

 

 

 

 

 

 

 

 

 

 

 

 

 

 

 

 

 

 

 

 

 

 

 

 

 

 

 

 

 

 

 

二、课题研究设计

课题

界定

支撑

理论

.课题的界定

1.教学有效性,是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有了具体的进步和发展。因此,学生有无进步和发展是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指标。有效是指效率、效果、效益。效果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相吻合的程度;效率是指投入与产出之比;效益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促进全体学生素质和个性的最优化发展。因此,有效性评价的标准,应以学生为出发点和归宿,学生得到发展是高效教学,学生得不到发展是低效教学或无效教学。

2.教学策略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完成指定的目标,根据教学的主客观条件,特别是学生的实际,对所选用的教学顺序、教学活动程序、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等的总体考虑。   

.课题的理论支持

1.建构主义理论

现代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建构内在的心理表征的过程,学习者并不是把知识从外界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建构新的理解”。学习要建构关于事物及其过程的表征,但它并不是外界的直接翻版,而是通过已有的认知结构(包括原有知识经验和认知策略)对新信息进行加工而建构成的。   

2.教学最优化理论

巴班斯基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的理论认为:要达到教学最优化的目的,就必须分析学生状况和教学任务,明确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方式,拟定教学进度,对教学结果加以测定和分析等等。要达到最优化的关键:一是分析教材中主要的和本质的东西,确保学生能掌握这些内容;二是选择能有效地掌握所学内容、完成学习任务的教学方法、方式,进行有区别的教学。   

3.多元智力理论

1983年,美国哈佛大学心理系教授加德纳提出了关于智力的新理论——多元智力理论。他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倡导教师角色、教与学的方式的变革,在教育理论与实践领域产生了极大影响。以多元智力理论为指导的全新的个性化的教学理念和最优的教与学的方式为提高课堂活动有效性教学策略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思路   

4.有效教学理论

有效教学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研究认为:教学就是科学。也就是说教学不仅有科学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人们开始关注课堂上如何用观察、实验等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教学问题,如程序教学、课堂观察系统、教师与学生的行为分析、教学效能核定等,有效教学因此诞生。   

理论假设与研究目标(研究目标分解具体化)

. 课题假设

    足于我校教育教学的实际,充分利用我县既有的师生资源、财力、物力资源,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探索一套适合我实际的,培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手段、措施等,可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课题研究目标

根据我校实际,本课题将在历史、物理、语文、数学、信息、五个学科开展“学科有效教学模式”研究。将从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行为两个方面的课堂教学有效性进行展开。在分析影响教学活动有效性的基础上,通过对目标达成的有效性、主体的有效性、知识建构的有效性、师生互动的有效性、学生发展的有效性等作表征分析,重点探讨课堂中学生学习活动的有效性的教学策略。  

1.诊断并分析教师教学效率和学生学生效率不高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措施。  

2.开展教师教学的策略研究  

(1)开展有效教学的准备策略研究。包括确定教学目标;准备教学材料;开发教学资源;选择教学行为与管理行为;设计教学组织形式;创新教学方案的编写方法等。  

(2)开展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研究。包括探讨各学科有效教学方式,研究课程整合的方法,核心内容的教学策略,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化,重建课堂教学中教学互动的师生关系,对教材内容进行校本化实施,灵活处理教学环节,促进学生有效参与,进行课堂教学活动的指导策略,探讨课堂提问的策略、练习策略等。  

(3)开展有效教学的评价策略研究。包括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与教师课堂教学专业活动的评价,探讨评价的内容、方法和评价结果的运用,构建各学科有效评价指标和评价体系。  

3.开展学生学习的策略研究  

我们提出兴趣激发策略,情景创设策略,让学生利用生活经验和原有知识学习,培养问题意识策略、学生创新能力、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培养策略;提高学生自学能力、自主练习、实践能力和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引导体验激励评价策略,促进学生不断努力学习。  

(1)深入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研究,促进三种学习方式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形成探究、合作、倾听等良好习惯,提高学习效率。  

(2)探讨学生课堂学习及课外学习中运用的突进、方法、技巧、调控方式等学习策略,使学生认识学习的规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策略,轻松愉快地进行学习。

研究内容设计(研究内容的分解与具体化,含子课题的设计)

.课题研究的内容

1.内容  

(1)课堂教学有效性因素研究。   

探索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实际与评价要有新的教育理念支撑,要对现行的课堂教学从实施素质教育的高度和本校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全面深入的微观分析。对课堂教学环节要观察、听课、评课、个案跟踪研究;对课堂教学结构要进行分析研究;对课堂教学的辅助媒体进行分析研究;对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过程进行分析研究;对课堂教学中师生言语行为进行分析研究;对课堂教学的时间和效率进行分析研究;对筛选、提炼各科有效教学策略并加以验证分析;探究课堂教学过程优化的方法,构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务实创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与评价体系。   

(2)学科实施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在课题的研究中,将突出探索新课程理念与课堂教学实际如何有机融合,把理念落实到课堂,让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将重点探究化课堂教学的策略,并构建传统与革新有机结合的课堂教学新模式;将开展课堂中学生不良学习习惯的矫正研究,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将开展后进生的多元评价研究,让我们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真正的张扬和提升。以促进学生全面素养的整体提升等等。   

(3)有效性课堂教学评价激励策略研究   

课堂教学实践与评价研究包括教师教的实践和学生学的实践,教师教的实践和学生学的评价。本研究的重点放在教师的教学实践的有效性的评价上。从理论层面考虑,课堂教学实践复杂多样,又是随教学情景、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的变化而变化,不同的教学理念又会产生不同的教学实践,因此本课题研究范围限定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实践的实效性上。评价主要是关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实现程度。从实践层面考虑,各种教学实践在操作上往往不在一个水平上,大到选择教学方法,小到对某个知识点过程的讲授,因此本课题将课堂教学实践与评价研究范围限定在课堂教学环节和课堂教学过程上。

.课题研究的具体目标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教学策略是以现代教育观念和理论为基础,通过选择、设计和实施具有前置性和过程性相结合的教学方案,为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解决教学问题而进行的研究。旨在实现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实现学生全面发展与教师的专业成长的目标。通过教学准备、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策略研究具体实现以下研究目的:   

(1)形成教师对有效学习指导的具体策略和一般性策略,构建学生有效学习的课堂教学平台;   

(2)形成教师对有效教学实验的通识策略和个性化策略,构建教师有效教学的课堂教学策略模块;   

(3)构建理论支撑框架,实施具有可行性,操作性的有效课堂案例研究的实验方案;   

(4)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有效学习和教师的有效授课形成有效的评价标准及评价体系;   

(5)结合学校实际,进行“教”和“学”实效性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大面积提高学校教学效率。   

(6)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和总结出一套适应新课改的小学课堂有效教学效果的策略,以指导学校的整个教学工作。 

(7)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学生获得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积极思考和操作实验的机会,促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8)构建学科有效教学的模式及操作策略研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个性发展。 

(9)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促使广大教师切实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深化教学改革,在科研和教改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教学水平和理论水平。打造科研型教师队伍,帮助教师在“同伴互动”和“专业引领”中,获得专业发展和支持,进一步形成既有研究热情,又有研究方向的氛围。推动学校的教学研究工作走向科学发展、特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科研轨道。 

 

 

 

 

 

 

 

 

 

 

准备阶段

时  

过   

 2019年5月—6月 

 

 

一. 准备阶段

1查阅收集“学科有效教学模式”研究的相关资料和信息,了解有效教学与学科教学整合研究的动态,明确该课题研究的价值和可行性。收集国内外最新的课堂教学研究资料,组织研讨,分析论证,撰写课题申报准备报告。学习期间,各成员做好学习笔记,书写学习的有关心得体会。 

2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调查我校参题教师的授课情况,如教师教学设计及学生评价等,了解每位教师的教学状况,通过数据分析,重点找出制约课堂教学效率的主要因素,梳理影响课堂效率的若干因素,形成简单的书面材料,提交教导处备案。各位参题教师需对自己此时期的教学情况作出分析,撰写报告存档。 

3撰写“学科有效教学模式”课题申报书,递交申报书。  

 

 

 

 

 

2019年7月---20206

 

.实施阶段

1每学期开学做好课题开展的计划,学期末进行课题小结;对高质量的教学研究成果进行评价及展示活动;在研究过程中及时总结

课题研究的经验教训,不断改进和完善研究方案。 

2组织教师学习“学科有效教学”的新理念,使教师的教学观念从“以教师为主体”转变到“以教师为主导”,教学结构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创建新型的、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主导-主体相结合"。加强多媒体应用的培训,提高参题教师的多媒体应用能力,以便提高课堂效率。参题教师在此期间需做好学习笔记,设计教学计划,运用多媒体手段给学生上一次公开课,需做好课后反思,并观察学生的学习反应写出报告。教师做好听课笔记,及时发现改进问题。 

3安排进行教学优质课评比活动,邀请专家会诊,开展座谈会,

解决实验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形成有效教学实施的策略。全体教师参与听、评课,教师在自己已有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进行课堂实践和研究,探索出不同学科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同课异型、异课同型等赛课及分析完成有关“学科有效教学模式”的阶段实验报告。 

4针对学科有效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和困惑,组织参题教师逐一讨论存在的问题,分析其成因,找出改进方法,并提出充分、合理、有效的,具有创建新型的、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并努力实践。 

5汇总成功的学科有效教学的案例,及时总结新教学模式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适时的调整、不断的完善。做好问卷调查,访谈工作,通过具体的数据分析,了解参题教师的实时教学动态以及学生的上课状态。相对成熟时,推广到全体教师,在更大的范围进行检验,验证其有效性和可行性。此过程中需参题教师写出教学设计,并有整合了“有效教学模式”的教学示范视频。

 

 

 

 

 

 

 

 

 

总结阶段

时  

过    

20207月---2020年8月)

 

 

 

1利用问卷调查,访谈调查,撰写数据分析,了解课题实施后,教师的授课情况和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数据统计分析,参题教师提出想法,撰写报告。 

2收集整理成功的《学科有效教学模式》的案例,并与之前的教学案例相比较,组织参题教师逐一讨论,编撰成《学科有效教学模式建议》的案例。 

3总结新教学模式的实施情况,确立合理、有效、可行的“学科有效教学”的教学模式。 

4整理参题教师撰写的论文,编撰成《学科有效教学模式》的论文集。 

5编撰《学科有效教学模式》结题报告,开结题大会,总结实施经验,分析存在问题,研讨改进措施,形成可在全校推广的教学模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课题评审书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