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进生思想转化方法研究》结题报告
(2019-11-28 14:58:58)
标签:
教育 |
《后进生思想转化方法研究》结题报告
万花学校课题组
一、选题背景
在实施九年义务教育的过程中,“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已成为学校教育的一个极为重要的而且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但从实际情况来看,追求升学率、追求高分的现象仍十分严重。要做到两个“全面”(即面向全体学生,促使学生全面发展)是一项十分艰苦的长期的任务,新课程教育理念,要求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发展,鉴于上述原因,“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应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如果每所学校有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办学理念的话,“后进生”转化工作无疑是必须俯下身子要做好的事情。
我们万花学校,地处农村,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后进生问题比较突出,具体表现为:后进生比例较多,成因复杂,涉及到学生自身因素、家庭、学校、社会方方面面,转化难度大,我们学校通过各种课外活动、纪律教育来教育学生,但收效都不明显。所以这个问题不解决好,不仅影响到学生的未来,影响到我校的教育质量和声誉,更会影响到素质教育的落实。所以,我希望通过这个课题的研究,充分调动和发挥后进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全面提高后进生的学习成绩,全面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理论依据
1.素质教育理论。以人为本,着眼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是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2.因材施教理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人力资源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教育是开发人力资源的主要途径,教育要关心每个学生,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教育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
三、实用价值与意义
后进生转化工作是新时期素质教育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必须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分析后进生成因探索转化后进生的方法策略,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四、研究目标和内容
(一)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与实践可以使教师的教育观、学生观发生深刻的变化,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弘扬学生主体性人格力量,激励学生的自主发展潜能的理念得以确立。
2.通过研究与实践,力争为“后进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条件和氛围,正确引导“后进生”,尊重“后进生”的人格,取得“后进生”的配合,融洽师生关系,带动学校其他工作的顺利开展。
3.通过研究与实践可以使学生学习目的更加明确,促使“后进生”的学习成绩大幅上升,学校社会效应不断提高。
4.促使学校与教师积累相关的教学论文、教学案例、心得体会、和反思。
(二)研究内容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是以关心关注全体学生为指导思想,研究,转化小学中出现的后进生,从多元角度剖析后进生,寻找转化策略促使每个学生把优点亮出来,把缺点收起来,要完成本次研究目标,首先要研究一下具体问题。
1.研究后进生形成的原因:后进生形成的个体原因;后进生形成的家庭原因;后进生形成的学校原因;后进生形成的教育原因,后进生形成的社会原因。具体措施是后进生的实际情况,了解后进生的家庭背景,了解后进生受教育和受学习的情况,班主任建立家校联系卡,及时了解及时反馈。
2.研究后进生转化的有效策略:培养后劲生的自信心;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后进生;班主任对后进生多宽容,少责备,家庭的配合是转化后进生的外部条件。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通过对有关后进生成因以及怎样来转变后进生等文献的收集和研究,使课题的内涵和外延更加丰富,更明确,争取在现有的研究水平上有提高。
2.自然观察法
在平时的教学中仔细观察后进生的学习情绪和学习习惯,分析他们学习上暂时后进的原因,发现他们身上的可取之处。
3.个案研究法
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在实际的教育教学环节中,通过个案分析,对个体的发展进行跟踪调查,及时改进研究措施。
4.调查研究法
调查分析后进生的成因和类型,以全面和发展的眼光,对后进生进行系统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按一定标准对后进生进行分类。
5.行动研究法
我将在教育后进生的行动中不断的进行反思和研究,写作教学案例、论文,并及时总结、归纳教育后进生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六、研究的具体过程:
1.第一阶段(2019年3月-2019年4月)课题研究准备阶段。
(1)作调查分析,制定实验方案。
(2)对本课题研究相关文献资料的收集、整理、学习。
2.第二阶段(2019年5月—2019年11月)课题研究研究阶段,包括以下几方面:
(1)确定研究对象,以本人任教班内的后进生为研究对象,开展课题研究,找到后进生的落后原因,展开深入了解,进行调查、问卷、检测、分析,做好记录,并随时调整实施计划。
(2)进行阶段性的评估,收集课题资料,分析实验现状,针对存在问题,研究方案,实施研究。
3.第三阶段(2019年12月)结题阶段,包括以下几方面:
(1)全面回顾研究的过程,对研究进行全面总结和个案分析记录。
(2)整合课题研究成果,撰写课题研究的专题总结或论文。
七、课题研究效果
通过对后进生的转化,后进生在学习效果上面有了大幅度的上升,大部分后进生得到转化。实施课题研究的原有后进生数量大大减少,通过课题研究,这些后进生的学习成绩普遍有所提高。特别是李丽,这是我们学校典型的“后进生”。11岁,父母离异,现和奶奶住在一起。她在整个学生群中显得特别醒目,大部分同学是不愿跟她交往,还有几个调皮的男生喜欢捉弄,欺负她,所以她给人感觉较孤、不合群,学习上反应偏,兴趣又不大,最主要是学习习惯差且比较懒惰,作业马虎潦草,常有抄袭现象。通过家访,了解李丽存在的问题不是孤僻、不合群,是其自卑感所致。而她的自卑一开始主要来自她的父母已经离异,现在这种与其她同学不协调的地位,使她极想回避这个事实而又无法摆脱,这种困惑时时伴随着她,加上周围人不良暗示的反复作用。而当她在学习上碰到困难挫折时,她就不敢求助于她人了。长此以往,她对学习也就失去了足够的信心,自然出现反应偏慢这种状态。反过来,学习上的不如意又加剧了其自卑感,并使不断内化。针对李丽的情况,用常规的谈话、批评、表扬显然收效不大。她失去的是自我心理暗示,因此,必须先帮助她建立起良好的自我心理暗示,其它工作才能开展。在征得家长、任课老师及同学们的理解支持帮助下,我这样一步一步的帮助她:对她一开始的目标降低一点,让其也能够体验成功。平时情况也表明,跟一个屡战屡败者大谈增强信心之类的话意义并不大;事实也证明,学习成绩的好坏,学生仍十分看重。
课题研究虽已结题,但是在研究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也困扰着我们:
1.后进生的反复。
由于后进生的心理活动是十分复杂而又充满矛盾的,故态复萌,多次反复,是一种正常现象。所以转化工作非一次就可以完成,该项工作是项长期、复杂、艰巨的教育系统工程。要抱着满腔热忱,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进行反复、耐心地教育,让爱的阳光温暖后进生的心灵,让爱的雨露滋润后进生的成长。
2.部分家长的不配合,不理解。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被认为是一个人成长的三大支柱。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由于家长的文化水平,思想修养,家庭环境等参差不齐,一些家长对我开展这个课题不理解、不配合。如当老师发现某个学生的不良行为,面临后进生转化的棘手问题时,及时向家长反映,十分希望得到家长的配合和支持时,个别家长往往表现得不尽如人意……。一些家长重智轻德对孩子的个性发展不够,教育方法不当,片面强调物质刺激,忽视精神鼓励,一切向“钱”看,无疑,这都给我开展课题研究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3.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
“孟母三迁”的故事家喻户晓。由此可见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全球一体化趋势的加强,社会上多元的价值观念通过各种途径纷至沓来,不断影响着青少年,这就必然会给后进生转化工作带来负面影响:一是不少家长文化水平偏低,由于生活所迫,忙于打工,做生意,缺少与子女沟通,孩子缺少关怀。二是不少家长由于多方面原因,关系破裂,形成单亲家庭,这无疑是后进生形成的一个深刻的家庭根源,带来了极大负面影响。
八、课题研究结论
近半年研究表明:转化后进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有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公民,才能提高办学质量,提升办学水平后进生是特定场合下的产物,有其必然因素。因此,要充分意识到转化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同时,后进生的成因比较复杂,有学校因素、家庭因素、社会因素、个人因素。因此,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是系统工程,今后,我们从学校这个实处还应把转化意识、转化方法、转化经验向社会和其他方面辐射开去,做到点面结合,全面开花。
后进生的转化,归根结底是实施对人的转化。因此,我们本着科学求实的态度,要从根本上实施后进生的转化。研究学生,除了进行必要的带强制性的规程矫治,更应让学生自我发展、自我完善。
今后我们准备在研究课题的基础上,加强后进生的个性研究,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控制和减少后进生的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