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初中学生厌学案例分析与应对措施

(2020-09-01 19:02:26)

初中学生厌学案例分析与应对措施

宝塔区第四中学   李林

初中阶段是中学生长身体、长知识、长智慧的时期,也是其道德品质与世界观逐步形成的时期。他们面临着生理与心理上的急剧变化,加之紧张的学习,很容易产生心理上的不适应。其中厌学情绪是中学生当中一种客观、普遍存在的问题。纠其原因,有内在的因素,也有外在的因素,而其中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学生内在的心理因素起决定作用。厌学症对青少年的生理、心理健康具有极大的危害性。因此,找到孩子厌学的原因和应对措施,是我们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案例

今年我带初三年级(1)(2)班英语。开学不久,我就发现(2)班学生郭浩东各科厌学情绪明显。他上课总是无精打采,提不起精神,上课老师讲到什么地方也不知道。我针对他的课堂表现,为了弄清楚他厌学背后的原因,我多次与他沟通交流。由于他本人基础较弱,又缺乏父母的关心和管教。因此,他不愿听课,不愿记笔记,拿起课本就烦,课后作业不认真写,有时会抄作业或不交作业,学习成绩一落千丈,而成绩越下降越没有信心。

案例分析

这是一个学生因家庭因素、自身素质因素引起成绩下降,并最后导致厌学的典型案例。所谓厌学,就是对学习产生厌恶、反感或无所谓的心理倾向。郭浩东同学产生厌学情绪的原因既有家庭方面的关心和教育不足,而导致他性格较为内向,个性自卑、孤僻、不合群,当遇到问题的时候,缺乏社会支持。也有自身的因素:郭浩东渴望取得好成绩,对自己期望很高,但是初中的学习内容比小学深,学习方法也会不一样,由于缺乏指导和学习方法,学习成绩得不到提高,反而下滑,导致丧失学习兴趣和学习信心,学习动力不足等,以致用逃避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学生厌学的原因分析

1、家庭因素

父母对孩子的期望过高,孩子压力大不想学习。虽然大多数孩子智力在正常范围,但智力和能力会有参差不齐的现象。不少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不能正确接纳孩子的不足,对孩子期望过高。喜欢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对比,孩子虽然努力,但总也达不到父母所制定的目标。有的家长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做完了学校作业还要加做课外练习。过高的期望带来孩子的无望。不仅起不到期望的激励作用,反而使孩子望而生畏、失去上进的勇气,或产生对立情绪,或失去自信,破罐破摔。

2、自身因素

1)学生的学习目标不明确

学生缺乏正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动机。有些学生没有理想,没有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没有明确的学习动机,不知道为什么而学习、该怎样去学,只是在家长、学校的压力下机械被动、应付式地学习。学生本身的智力因素也是导致其厌学心理产生的一个内在因素。这部分学生的智力水平往往不是很高,他们曾努力过,也曾洒过汗水,但不论怎样奋斗,仍然遭遇失败,一次次失败无情地击碎了他们的进取心,导致他们认为自己天生愚笨、能力不强、智力低下、不是学习的材料,因而主动放弃了努力。还有一部分学生,同样努力过,也曾取得过自认为不错的成绩,但往往不如他人,因而很少得到教师的表扬,由于长期被教师忽视,便逐渐丧失了自信心,变得破罐子破摔起来。

2)学生学习方法不当,成绩提高缓慢产生厌学情绪。

有些学生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希望能考出一个好成绩来报答自己的老师和父母,但由于学习方法不当,在考试中屡次遭受失败,因而产生自卑心理,总觉得自己比别人笨,自己的命运注定要比别人差,怕同学嘲笑,怕老师批评,怕家长打骂,从而对学习产生厌倦心理。

克服厌学的应对措施

1、改变家庭环境,创造良好氛围

从改变家庭环境入手,帮助家长认清教育子女的责任和义务,使家长明白创造宽松的环境氛围是培养子女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基础,要求家长改善家庭关系,多跟孩子取得心理沟通,特别要经常了解孩子的心理状态,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及时帮助孩子调节情感,使孩子能在温暖的家庭氛围中消除紧张,焦虑、苦闷、疲劳等不良心理情绪,保持积极愉悦的健康心态。

2、加强家校联系,做好宣传指导

针对家长存在的不正确的教育观和教育态度,不恰当的教育方式,要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家访等形式向家长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讲解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宣传如何教育孩子做人,如何指导孩子的学习,如何指导孩子进行自我心理调适,承受挫折,培养自控能力等。宣传一味溺爱、打骂、体罚、放纵等教育方式的危害性,指导家长与学校配合,转变观念,改变不良的教育方式,帮助家长正确了解自己的孩子,确定适当的期望值,对孩子不作过高的要求,也不放任自由顺其发展。帮助学生消除厌学心理。3、减轻学业负担,缓解学生压力

要使学生从持续紧张的精神状态中解脱出来,只能从减轻学生负担入手,相对地压缩学习时间,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社会、学校及家庭要从根本上转变教育观念,树立全面发展的人才观,通过适当降低理论要求、降低教学难度、减少作业量和考试频度,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参加各种有益于身心健康和个性发展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习有张有弛、劳逸结合,保持旺盛的精力,能够情绪饱满地投入到学习中。

4、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就能全神贯注积极思维,有了兴趣,学习就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不断获取新事物的享受。因此,老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采用先进教学手段,有意识地科学地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知识学习中总有一些枯燥无味,很难引起学生兴趣的内容,教师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力求教学的直观性、生动性和趣味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适当地开展一些学生感到乐学的课外活动、兴趣小组、游戏等,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学习兴趣,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使学生受到学习引力的影响,调动起学习热情,克服自卑厌学情绪,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同时在教学中还要善于发现厌学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激发他们的自尊心,使他们看到希望,树立信心。

5、指导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初中课程不同于小学课程,学习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对那些严重偏科,学习随意强的学生要制订长期和短期学习计划,以免因好恶,出现偏科现象;对那些晚寝时爱说话的学生,教他们在入睡前如何放松身体,平心静气梳理当天学过的知识;对那些搞题海战术而收效甚微的学生,教他们如何通过观察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习题来做,并借此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长此以往,学生必然会思路开阔而不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有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学生就会学得轻松自如,在知识的海洋里如鱼得水,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6、教育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节

教师要教育和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节,消除不良的情绪,扬起进取之帆。首先要让他学会认识自己,正视自己,让其明白在人生成长的过程中,不是一帆风顺的,未来的社会竞争更为激烈,成功与挫折同在,要有足够的能力和无畏的精神去面对,要相信自己有能力做好任何事情,相信自己有完成任务的意志,不断地战胜和完善自我,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

总之,排除厌学心理是一项长期、艰苦、复杂的工作,需要社会、学校、家长的共同努力。作为老师应该多关心学生,我相信,经过不懈努力,一定会让孩子们快乐学习,快乐生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