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初中学生厌学行为应对措施研究》中期报告

(2020-03-08 18:56:54)

 

《初中学生厌学行为应对措施研究》

中期报告

                                       宝塔区第四中学      杨晓峰

(一)课题进展

已经基本完成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工作内容。

1、第一阶段(2019 7 月份):组织撰写课题开题报告

成立课题组,讨论决定本课题的研究方向:经课题组讨论分析,有一部分学生缺乏学习的动力,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思想走神,心烦意乱,坐不住,无耐心,尤其是对书写、计算有厌烦心理,作业拖拉,难以按时完成作业,字迹潦草,经常出错。经教育后难以改变,严重时出现说谎、逃学、出走、甚至是自杀行为。作为当代初中生教师,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急需解决,我们肩负的任务重如泰山。尤其是作为初中生班主任,我们刻不容缓的任务就是对学生中出现的厌学行为要及时分析和研究,找出问题的根源,寻求最有效的解决途径,在学生需要帮助时伸出援助之手。

确定研究内容,制定课题研究方案:根据前述确定课题研究方向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初步制定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接着根据研究内容制定具体研究方案,初步设想为:从社会价值趋向、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方面进行。重点从学校教育中的教学任务、教学方法、师生关系、学生关系等方面来研究学生厌学;从家庭教育中家长的教育知识、教育意识、和价值趋向、家庭情况、家长对孩子的管教来研究学生的厌学成因;从学生学校的课堂教学状况、课业负担、校园文化和育人环境等对学生学习情趣的影响研究厌学成因。探索符合本校实际的扭转学生厌学的有效方法、途径,使学生走出学习困境,变厌学为乐学,从而全面健康成长。

2、第二阶段(2019 8 —2019 11 月份):组织成员培训,制定课题的实施方案;问卷调查,个案访谈、走访师生、走访学生家里深入调查、收集、统计、分析、整理研究调查结果。
   
针对中学生的厌学原因研究制定课题研究计划:课题组成员经过讨论制定了课题研究计划,并且根据每个成员特点和专长进行合理分工,明确各阶段工作内容、工作要点及时间节点,确保按期完成课题。

通过学生厌学调查问卷展开调查:主要负责人崔元力老师。根据调查问卷提纲,结合实际,编制调查问卷,并开会讨论调查问卷的合理性,对问卷中的问题进行调整。同时确定开展问卷调查所涉及的学生,并针对问卷结果进行分析整理。通过向在校学生发放调查问卷并进行分析的形式,了解学生厌学的原因,通过对调查问卷分析总结,得出造成中学生厌学的主要原因。综合厌学原因以及调查问卷结果有针对性的对学生和教师进行访谈,力求深入剖析厌学的深层次原因,进而找出应对中学生厌学的策略,以改善中学生厌学情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最后将研究成果编制为研究报告。

(二)阶段性成果

1.编制中学生厌学调查问卷及分析报告

2.教师学习厌学心得体会

3.第一阶段总结

(三)主要创新点

中学生厌学问题非常突出,大家非常关注却在理论上缺少系统研究,本研究课题通过对中学生进行调查问卷、学生访谈等方式,得出中学生厌学的现状、厌学的危害、厌学的表现、厌学的特点、厌学的原因(分别从学生个人原因、家庭原因、学校原因、社会原因)、改变中学生厌学的对策,从而为改变中学生厌学现状提供理论依据及方法对策。同时采用微博形式实时对研究成果进行上传,可以与对本课题感兴趣的网友进行互动。

(四)存在问题

1.厌学原因复杂多样,不能做到面面俱到,需要专家的指导。

2.不同厌学学生,厌学原因不同,所对应的对策也应有所区别。

3.问卷调查和访谈工作量较大,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五)下一步计划

1.根据上一阶段的研究开展厌学学生的应对措施的研究和实施,并在研究实施过程中不断反思,不断调整应对措施。汇总调研情况,再次修订研究方案。

课题资料的归纳与汇总:主要对调查问卷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同时搜集文献资料,不断优化课题内容,梳理课题研究思路和方法,提出解决中学生厌学的策略。

2. 结合调查问卷、文献资料,汇总研究资料,统计相关数据,分析综合,实施修订后的研究方案,撰写相关课题论文集,研究总结报告。

3.申请结题鉴定。

(六)可预期成果

1.中学生厌学调查问卷及分析报告

2.中学生厌学学习心得体会

3.各阶段总结

4.中学生厌学问题专题论文集

5.中学生厌学研究总结报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