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第一阶段总结
(2019-09-11 16:14:04)
标签:
教育 |
分类: 课题研究 |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第一阶段总结
延安希望小学课题组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课題研究的是学校教育与社会、家庭联合起来,意在通过多方面的教育资源与机构的有机整合,最终目标指向于父母双方或一方长期外出的留守儿童的心理、生活、学习等各个方面存在不同程度差异学生的和谐心理健康发展,为这些留守儿童的进一步成长奠基。留守儿童与普通儿童一样,具有享受教育与发展的权利。学校及其工作者有责任使留守儿童享受教肓权利,获得各自独有的进步与发展,使留守儿童能更好的完善人格,形成良好品质,以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自2019年1月我校确立《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作为课题以来,我校课题组成员充分认识到留守儿童在学校所占比重给教肓教学带来的深层次的思考直认为开展此项课题研究是迫在眉捷的、责无旁贷的、意义深刻的。自课题开发研究至今已半年,现将阶段性小结如下,以便在下面的研究工作中扬长避短,不断创新,取得更大研究效果。
一、认识研究“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发展”之价值取向
该怎样使“留守儿童”受到正常、健全、完善的教育,使他们和同龄人一样健康快乐地成长,怎样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形成合力和系统放大效应,促进“留守孩子”的健康成长,首先认为要做好这三方面的工作:
1、留守学生状况调查。
2、留守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
3、留守学生学习。
4、习惯存在的问题。
二、研究此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1、留守儿童教肓问题是我国社会转型时期不可回避的一个重大问题,本课题研究成果具有比较广阔的应用前景和良好的社会效益。
2、“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的是学校教育与社会、家庭联合起来,意在通过多方面的教育资源与机构的有机整合,最终目标指向于父母双方或一方长期外出的留守儿童的心理、生活、学习等各个方面存在不同程度差异学生的和谐心理健康发展,为这些留守儿童的进一步成长奠基。
三、开展此项课题研究的策略与方法:
1、研究我校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对不同年龄、不同类型、不同地域的留守儿童心理现状进行科学的测查分析,掌握基本情况,进行心理现状比较,提出相应的教育对策。
2、探寻在我校开展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积累切合我校实际的、有自己特色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经验。
3、对个别有心理问题、心理障碍的留守儿童,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咨询与辅导(与家长一起),一方面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摆脱心理障碍调节自我,另一方面,积累个案为个案研究提供素材。
4、通过课題研究,培养一批心理健康教育的骨干教师,搞好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广大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保障和推进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开展。
四、开展“留守儿童”调查及情况分析
延安希望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根据父母全部外出打工,依靠爷爷奶奶抚养的隔代抚养;有的是父母全部外出,亲戚抚养留守:有的是父母全部外出,有的是父母一方在家的半留守。这些孩子们在学业、行为、心理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问题。学业方面,部分学生不能按时完成作业,作业质量不高:社会实践、阅读等需要家长参与引导的作业完成很难,学习困难不能及时得到家长帮助:作业无人监管,成绩滑坡:学习自觉性低,学习习惯较差等。行为方面,课堂纪律松懈卫生习惯较差;放学后不按时回家,在外玩要到很晚;迷恋游戏:长时间看电视;和同学容易冲突,说脏话不懂尊重他人,行为散漫等。心理方面,叛逆心理较强,退缩冷漠,孤僻内向,不善于交流,脾气暴躁,冲动易怒,任性淘气等。当前的现状迫使我们必须解决这一系列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