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藏玉佛欣赏

标签:
馆藏玉佛欣赏都市田园开门红股侠田园玉翁玉佛收藏与赏析 |
分类: 古玉研究收藏 |
规格:高约56厘米,宽约26厘米,厚约13厘米
汉玉戎爱洛造思维菩萨像
汉玉戎爱洛造思维菩萨
历来高古佛像的鉴赏多以石窟为主,如云冈、敦煌、龙门、麦积山、响堂山、天龙山、或寺庙出土如山东青州北齐的石雕像、西安出土唐代的汉白玉佛像。
中国佛像艺术雕刻在北齐达到一个『形神兼备』清雅净谧的艺术高峰,到唐代则以形体饱满原润之美创造了中国佛像雕刻史的另一个高峰。(田园玉翁注:清雅净谧和饱满圆润,总结的太好了)
唐代以下,佛像雕刻艺术可谓逐步下滑,宋代佛像可观者有重庆大足之石雕、大同华严寺辽代之木雕佛像、太原晋祠之泥塑彩绘。明代佛像雕刻可观者有:山东灵岩寺之泥塑罗汉、山西平遥双林寺之泥塑天王等。
近年炒作哄抬之明、清铜鎏金佛像,以佛像雕刻艺术而言,实则无甚可观者为多。
中国高古玉雕佛像为何珍稀
中国的玉器雕刻自殷商以后,多以新疆和田玉为正宗。(田园玉翁注:这个观点待商榷:从汉代张骞通西域之后开始,才大量的使用新疆和田玉)
新疆和田玉的硬度在6.5上下,比钢刀还硬。入土数千年不腐,看玉质和入土环境会产生各种玉器表面与内部『受沁』的变化。相对于铜器、石头、木头、泥塑等佛像,玉器所雕刻的佛像更容易保存。
历来探讨中国佛像雕刻艺术的诸多典籍,几乎遗忘了玉雕佛像。(田园玉翁注:确实遗漏了这一重要的分支)
虽说目前所见佛像雕刻艺术之探讨,多以铜鎏金、石雕、木雕为主,在玉器佛像上所见多为明清玉雕佛像之俗品。对于高古佛像之鉴赏探讨可说如凤毛麟角。
汉代以上的高古玉器历年来出土颇丰,但六朝以下到唐代的玉器雕刻反而少见。盖东汉末年以来,三国更迭、魏晋动荡,连年征战频繁,玉器雕刻因而衰退。到了唐代其社会与文化艺术风气,已转为金银器、唐三彩、石雕佛像等。因此对于北朝的玉雕佛像、唐代的玉雕佛像甚为少见。
清 玉佛 上海玉佛寺藏
他这项意愿得到缅甸国王和当地华侨领袖陈君普的赞赏和资助,于是购玉雇工雕成大、小佛像五尊,乘海轮运抵上海,并委托招商局由海运运往普陀山。(田园玉翁注:清代缅甸的,应该是翡翠佛像)
唐代 观音半跏坐像
佛头
玉佛 泰国大皇宫玉佛寺藏
唐代
玉质与受沁分析:
此玉原为白玉,历经千年入土受沁而显微黄,古语『千年白玉变秋葵』是也。(田园玉翁注:是因为该玉佛,没有入土过,所以表面的颜色变化特征是传世特征,故而少沁。)
由于玉质质地坚硬,虽历时千年,玉器表面微微受沁,尚未深入玉器内部。
雕刻风格与艺术品味:
此尊佛像是由玉器和铜器相嵌而成。佛像的头光、佛体身上的裙饰都是铜质金属。圆形头光上的辐射线纹流畅,铜质裙饰与玉器浑然如一体,艺术工艺可谓超绝。
此尊佛像由于裸露上身,穿着裙饰,应为『菩萨』。佛像的脸相圆润饱满,由颈部和凸出的小腹判断,应该是『唐代佛像』。此佛像之造像具有密宗佛像的特色。
佛像断代:
宋代以后的佛像雕刻无此等艺术风格与雕刻品味,因此不可能是宋以后的佛像。
由玉器受沁程度判断此玉器入土应该在千年以上。
唐代
此尊佛像是和田黄玉玉质,高达57公分,重30公斤,如此巨大的和田黄玉玉雕佛像可谓世所罕见。
玉质与受沁分析:
此佛像为和田黄玉,入土受沁在玉器各部位随机的呈现咖啡色的受沁现象。在头冠、身体中部、脚步、背部都有咖啡沁色,是入土古玉在土中历经千年大自然所加诸的巧绘天工。玉质的质地细密温润,是难得一见和田黄玉玉种。
雕刻风格与艺术品味:
这是一尊唐代佛像风格十分明显的玉雕佛像。
唐代的菩萨多还保留『男相』,宋明以后的菩萨则女性法相十分明显。
不论是宝冠、垂发、三道(颈部)、天衣、腕部双环、裳裙、等,可以说都是典型的唐代菩萨风格。
菩萨自在随意的坐在大石上,宝相庄严,是为自在观音。
手部、裳裙的雕刻,线条流畅飘逸,生动自然,观之令人赞叹。
尤其是那浑圆的微凸小腹,体现了唐代独特的女性艺术审美观。
玉器不同于石头、木器、可以直接用工具雕刻。玉器的硬度比钢刀还硬,只能用硬度更高的解玉沙以『琢磨』的方式雕琢,其所谓工时和技艺的难度非其它雕塑可以。
北魏
这一对坐佛是典型的北魏晚期的所谓『秀骨清像』的佛像雕刻风格。
玉质是上好的和田白玉,入土受沁而呈现微黄。
玉体中部的受沁较为严重,虽经清洗整理,仍残留氧化铁之铁锈。
此对佛雕刻之艺术品味,体现在超绝的裙饰雕刻。
玉器坚硬胜钢,但其裙摆线条流畅,彷如真实的裙裳垂摆,工艺超绝。
北周
从玉质上看,可能不是和田玉种,而是某种地方玉种。
从玉器雕刻风格上判断,可能是北周的菩萨。
因为北周菩萨以目前所见,其风格为『矮胖』。
藏传黄玉密宗镂空雕 莲花菩萨
这是一尊具有明显藏传密宗佛像造像风格的玉佛。
玉质是顶级的和田黄玉,色泽油润。
佛像的法相极为生动,是一尊雕刻工艺卓绝的玉雕。
玉器受沁散发迷人光泽。
佛像的风格看,因为元代到清早期的藏传佛像风格。
北齐
山东的北齐佛像,可以说达到了雕刻艺术上『形神兼备』的最高境界;
对于佛像鉴赏与收藏而言,能收藏到北齐佛像可说是人生一大乐事。
此尊汉白玉(大理石)的小佛头,可以说充分体现了北齐佛雕艺术的最高境界;
纯净的线条、嘴角宁静的微笑、彷佛是人间永恒的微笑,引领我们进入佛的圣地;
私人收藏的北齐佛像,在台北有震旦博物馆,在北京有保利博物馆。
此尊北齐的汉白玉佛头,虽小而美,是谓神品。
东汉(暂定) 白玉骑兽三尊佛像组
但以玉器雕刻而言,凡是青铜器有的造型,在玉器上所见亦不少。且中国的玉器雕刻在汉代早已臻于成熟迈入颠峰,因此以玉器的不易受损,理当出现汉代的玉雕佛像。
此三尊玉雕人物,从风格上直觉的判断,应该是东汉的风格。
再从人物本身的艺术风格上探讨:
头冠、额头正中有『白毫』(田园玉翁注:白毫是什么?),手脚都戴宝环。
裸露上身,仅着衣裙、手持法器(乐器),看起来应该是菩萨。
三人座下都骑在神兽上,似乎有些文殊(骑狮)、普贤(骑象)的味道。
三尊玉雕人物看来都有入土受沁的岁月痕迹。
综合以上因素分析:极有可能是东汉末期,佛像中早期菩萨的造像。
当然一件玉器的断代需要更周延的探讨,也可能是后代玉器雕刻的仿作。
此三件玉雕人物不敢妄言,只希望引起有识者关注,由出土玉器来分析汉代玉雕佛像存在的可能性。(田园玉翁注:这三件玉雕,是否到代,是否能到清代,这是严重存疑的,佛像仅有新老之分)
唐代鎏金玉佛
诚交古玉藏友,博主居北京,主攻古玉研究与收藏,亦喜文人彩瓷(珠山八友,浅绛彩);
本博主微
欢迎关注:
本人的收藏博客(已认证):田园玉翁
本人的股票博客(已认证):开门红股侠
欢迎关注古玉微店(网店):田园玉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