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馆藏玉佛欣赏

(2019-08-25 07:18:19)
标签:

馆藏玉佛欣赏

都市田园

开门红股侠

田园玉翁

玉佛收藏与赏析

分类: 古玉研究收藏

 馆藏玉佛欣赏

馆藏玉器欣赏(5)

    中土萌发


    虽然我们还无法说清西天印度的佛像艺术传人中土的确切时间,但传说中的东汉明帝刘庄夜梦金人,遣使取经,携回佛像,则成为佛像流入中土的重要依据。
  

    史籍记载,明帝永平三年(公元6O年)某夜,梦见一金人,不知何方神人,遂召群臣,以占所梦。当时有位叫傅毅的大臣说:西天竺(古印度)有此圣人,称为佛陀,全身呈金黄色,陛下梦见即是佛陀无疑。明帝遂派侍臣蔡音,率千乘万骑出使天竺,寻访佛法。永平十年(公元 67 年),蔡音等人不仅携回经文和佛像, 还请回迦叶摩腾和竺法兰二位高僧抵京城讲经说法,中土之第一名刹白马寺也由此而建。但这毕竟是一种传说。没有人知道这种外来的佛像是何模样。(田园玉翁注:如此说来,这次取经要比唐朝玄奘早很多

    

馆藏玉器欣赏(5)

规格:高约56厘米,宽约26厘米,厚约13厘米

 

馆藏玉器欣赏(5)

汉玉戎爱洛造思维菩萨像

 

馆藏玉器欣赏(5)

汉玉戎爱洛造思维菩萨 背面

 

    汉玉戎爱洛造思维菩萨像,高约54厘米,目前国内还没有出土先例,存世的只有这一尊。国外只有在日本东京博物馆存有类似造型的北魏时代的大理石造像一尊,参阅《中国历代纪年佛像图典》。此佛像大于东京博物馆的藏品,材质为汉代白玉。目前已经著名古玉鉴定专家华义武鉴定,指出此汉玉佛像从未见过,十分难得。(田园玉翁注:故宫专家华义武,在群内不活跃,其水平人品未可知,不过其他的故宫专家多是低水平,低人品的代表,尤其是臭名昭著的周南泉

 

    著名古玉鉴定专家华义武鉴定后指出,北魏戎爱洛造思维菩萨像从未见过,十分难得。目前国内还没有出土先例,存世的只有这一尊。国外只有在日本东京博物馆存有类似造型的北魏时代的大理石造像一尊,参阅《中国历代纪年佛像图典》。此佛像大于东京博物馆的藏品,为北魏时代,材质为白玉。(田园玉翁注:上图是白玉?表面做了什么处理?如果没有做过处理,这绝对不可能是白玉

 

  历来高古佛像的鉴赏多以石窟为主,如云冈、敦煌、龙门、麦积山、响堂山、天龙山、或寺庙出土如山东青州北齐的石雕像、西安出土唐代的汉白玉佛像。

 

  中国佛像艺术雕刻在北齐达到一个『形神兼备』清雅净谧的艺术高峰,到唐代则以形体饱满原润之美创造了中国佛像雕刻史的另一个高峰。(田园玉翁注:清雅净谧和饱满圆润,总结的太好了

 

  唐代以下,佛像雕刻艺术可谓逐步下滑,宋代佛像可观者有重庆大足之石雕、大同华严寺辽代之木雕佛像、太原晋祠之泥塑彩绘。明代佛像雕刻可观者有:山东灵岩寺之泥塑罗汉、山西平遥双林寺之泥塑天王等。

 

  近年炒作哄抬之明、清铜鎏金佛像,以佛像雕刻艺术而言,实则无甚可观者为多。


  中国高古玉雕佛像为何珍稀

 

  中国的玉器雕刻自殷商以后,多以新疆和田玉为正宗。(田园玉翁注:这个观点待商榷:从汉代张骞通西域之后开始,才大量的使用新疆和田玉

 

  新疆和田玉的硬度在6.5上下,比钢刀还硬。入土数千年不腐,看玉质和入土环境会产生各种玉器表面与内部『受沁』的变化。相对于铜器、石头、木头、泥塑等佛像,玉器所雕刻的佛像更容易保存。

 

  历来探讨中国佛像雕刻艺术的诸多典籍,几乎遗忘了玉雕佛像。(田园玉翁注:确实遗漏了这一重要的分支

 

  虽说目前所见佛像雕刻艺术之探讨,多以铜鎏金、石雕、木雕为主,在玉器佛像上所见多为明清玉雕佛像之俗品。对于高古佛像之鉴赏探讨可说如凤毛麟角。

 

  汉代以上的高古玉器历年来出土颇丰,但六朝以下到唐代的玉器雕刻反而少见。盖东汉末年以来,三国更迭、魏晋动荡,连年征战频繁,玉器雕刻因而衰退。到了唐代其社会与文化艺术风气,已转为金银器、唐三彩、石雕佛像等。因此对于北朝的玉雕佛像、唐代的玉雕佛像甚为少见。

 

馆藏玉器欣赏(5)

清 玉佛 上海玉佛寺藏

 

    相传在清光绪八年(一八八二年),普陀山的慧根法师发愿取道西藏赴印度朝拜佛迹,归途时经过佛教国家缅甸,见那里盛产美玉,又有能工巧匠善雕佛像,便起意要迎玉佛回国供奉。
  他这项意愿得到缅甸国王和当地华侨领袖陈君普的赞赏和资助,于是购玉雇工雕成大、小佛像五尊,乘海轮运抵上海,并委托招商局由海运运往普陀山。(田园玉翁注:清代缅甸的,应该是翡翠佛像

 

馆藏玉器欣赏(5)

唐代 观音半跏坐像

 

馆藏玉器欣赏(5)

佛头

 

馆藏玉器欣赏(5)

玉佛 泰国大皇宫玉佛寺藏

 

    拉玛一世于18世纪末期修建了曼谷皇家寺庙以安置这尊玉佛——最神圣最有影响力的塑像,也是泰国人民心目中权力、神力和国家文明开端的象征。实际上玉佛是用碧玉雕刻而成的,小巧玲珑——只有66厘米高,这也使它显得弥足珍贵。玉佛来历不明,但据传它是1434年在泰国北部清莱偶然被发现的,当时整个玉佛都裹在泥灰里。玉佛曾一度流落到老挝,但最终于1778年被泰国收回。在玉佛落户于装修豪华且与其相得益彰的新家之前,它暂时被安放在曼谷的郑王寺里。玉佛被安放在寺庙后边很高靠里的位置,很难看清它的模样。尽管如此,玉佛还是吸引了源源不断慕名而来的香客,他们认为玉佛象征着泰国与其国王之间神秘的亲近。国王在换季时亲自为佛像更换袈裟,每年三次。

 

馆藏玉器欣赏(5)

馆藏玉器欣赏(5)

唐代 白玉金顶持珠玉佛

 

    此尊玉雕佛像高43公分,在玉器中为大块料雕刻摆件。为和田白玉,硬度应该在6.5以上。光泽温润,通体无杂质,是和田玉极品,如此巨大的和田黄玉玉雕佛像可谓世所罕见(田园玉翁注:极为罕见,孤品!)。在玉器中为大块料雕刻摆件。和田白玉,硬度应该在6.5以上。光泽温润,通体无杂质,是和田玉极品。

  玉质与受沁分析:
  此玉原为白玉,历经千年入土受沁而显微黄,古语『千年白玉变秋葵』是也。(田园玉翁注:是因为该玉佛,没有入土过,所以表面的颜色变化特征是传世特征,故而少沁。
  由于玉质质地坚硬,虽历时千年,玉器表面微微受沁,尚未深入玉器内部。


  雕刻风格与艺术品味:

  此尊佛像是由玉器和铜器相嵌而成。佛像的头光、佛体身上的裙饰都是铜质金属。圆形头光上的辐射线纹流畅,铜质裙饰与玉器浑然如一体,艺术工艺可谓超绝。

  此尊佛像由于裸露上身,穿着裙饰,应为『菩萨』。佛像的脸相圆润饱满,由颈部和凸出的小腹判断,应该是『唐代佛像』。此佛像之造像具有密宗佛像的特色。


  佛像断代:

  宋代以后的佛像雕刻无此等艺术风格与雕刻品味,因此不可能是宋以后的佛像。

  由玉器受沁程度判断此玉器入土应该在千年以上。

 

馆藏玉器欣赏(5)

唐代 黄玉自在观音坐佛

 

  此尊佛像是和田黄玉玉质,高达57公分,重30公斤,如此巨大的和田黄玉玉雕佛像可谓世所罕见。

  玉质与受沁分析:
  此佛像为和田黄玉,入土受沁在玉器各部位随机的呈现咖啡色的受沁现象。在头冠、身体中部、脚步、背部都有咖啡沁色,是入土古玉在土中历经千年大自然所加诸的巧绘天工。玉质的质地细密温润,是难得一见和田黄玉玉种。


   雕刻风格与艺术品味:

   这是一尊唐代佛像风格十分明显的玉雕佛像。
   唐代的菩萨多还保留『男相』,宋明以后的菩萨则女性法相十分明显

   不论是宝冠、垂发、三道(颈部)、天衣、腕部双环、裳裙、等,可以说都是典型的唐代菩萨风格。

   菩萨自在随意的坐在大石上,宝相庄严,是为自在观音。

   手部、裳裙的雕刻,线条流畅飘逸,生动自然,观之令人赞叹。
尤其是那浑圆的微凸小腹,体现了唐代独特的女性艺术审美观。

  玉器不同于石头、木器、可以直接用工具雕刻。玉器的硬度比钢刀还硬,只能用硬度更高的解玉沙以『琢磨』的方式雕琢,其所谓工时和技艺的难度非其它雕塑可以。


    综合鉴赏:

    这一尊唐代黄玉的自在菩萨,不论从玉质、块料的硕大、雕刻风格的卓绝,都可以称的上是佛像雕刻的极品。

 

馆藏玉器欣赏(5)

北魏 『秀骨清像』白玉坐佛(一对)

 

    高约20多公分

  这一对坐佛是典型的北魏晚期的所谓『秀骨清像』的佛像雕刻风格。

  玉质是上好的和田白玉,入土受沁而呈现微黄。
  玉体中部的受沁较为严重,虽经清洗整理,仍残留氧化铁之铁锈。

  此对佛雕刻之艺术品味,体现在超绝的裙饰雕刻。
  玉器坚硬胜钢,但其裙摆线条流畅,彷如真实的裙裳垂摆,工艺超绝。

 

馆藏玉器欣赏(5)

馆藏玉器欣赏(5)

北周 白玉赤足菩萨

 

    北周----北朝之一。西魏权臣宇文泰奠定,由其子宇文觉正式建立。历五帝,共二十五年(公元557年—公元581年)。西魏恭帝三年(公元556年),实际掌握西魏政权的宇文泰死后,长子宇文觉继任大冢宰,自称周公。次年初,他废西魏恭帝自立(孝闵帝),国号周,都长安(今陕西西安市),史称北周。


 
   白玉赤足菩萨高约12公分,此尊白玉小佛像受沁比较严重。
  从玉质上看,可能不是和田玉种,而是某种地方玉种。

  从玉器雕刻风格上判断,可能是北周的菩萨。
  因为北周菩萨以目前所见,其风格为『矮胖』。

 

馆藏玉器欣赏(5)

馆藏玉器欣赏(5)

馆藏玉器欣赏(5)

藏传黄玉密宗镂空雕 莲花菩萨

 

  这是一尊具有明显藏传密宗佛像造像风格的玉佛。

  玉质是顶级的和田黄玉,色泽油润。

  佛像的法相极为生动,是一尊雕刻工艺卓绝的玉雕。

  玉器受沁散发迷人光泽。

  佛像的风格看,因为元代到清早期的藏传佛像风格。

 

馆藏玉器欣赏(5)

北齐 汉白玉小佛头

 

    高约 11公分,南北朝的佛像雕刻到了北齐可以说是达到的最高峰。

  山东的北齐佛像,可以说达到了雕刻艺术上『形神兼备』的最高境界;

  对于佛像鉴赏与收藏而言,能收藏到北齐佛像可说是人生一大乐事

  此尊汉白玉(大理石)的小佛头,可以说充分体现了北齐佛雕艺术的最高境界;

  纯净的线条、嘴角宁静的微笑、彷佛是人间永恒的微笑,引领我们进入佛的圣地;

  私人收藏的北齐佛像,在台北有震旦博物馆,在北京有保利博物馆。

  此尊北齐的汉白玉佛头,虽小而美,是谓神品。

 

馆藏玉器欣赏(5)

东汉(暂定) 白玉骑兽三尊佛像组

 

    高约12公分,截至目前为止,尚未有汉代任何材质的单体佛像的出现过。

  但以玉器雕刻而言,凡是青铜器有的造型,在玉器上所见亦不少。且中国的玉器雕刻在汉代早已臻于成熟迈入颠峰,因此以玉器的不易受损,理当出现汉代的玉雕佛像。

  此三尊玉雕人物,从风格上直觉的判断,应该是东汉的风格。

  再从人物本身的艺术风格上探讨:
头冠、额头正中有『白毫』(田园玉翁注:白毫是什么?),手脚都戴宝环。
裸露上身,仅着衣裙、手持法器(乐器),看起来应该是菩萨。
三人座下都骑在神兽上,似乎有些文殊(骑狮)、普贤(骑象)的味道。

  三尊玉雕人物看来都有入土受沁的岁月痕迹。

  综合以上因素分析:极有可能是东汉末期,佛像中早期菩萨的造像。

  当然一件玉器的断代需要更周延的探讨,也可能是后代玉器雕刻的仿作。

  此三件玉雕人物不敢妄言,只希望引起有识者关注,由出土玉器来分析汉代玉雕佛像存在的可能性。(田园玉翁注:这三件玉雕,是否到代,是否能到清代,这是严重存疑的,佛像仅有新老之分

 

馆藏玉器欣赏(5)

唐代鎏金玉佛

 

    唐代鎏金玉佛,高52厘米,重9公斤。(田园玉翁注:工艺是如何处理的呢?研究鎏金工艺,如何紧密的贴上,中间无缝。铜鎏金是金属,现在可以电镀,古代呢?玉上鎏金,玉是非金属,如何工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诚交古玉藏友,博主居北京,主攻古玉研究与收藏,亦喜文人彩瓷(珠山八友,浅绛彩)  
同时致力于股票价值投资研究,以供收藏之资,诚交股友,交流分享股票心得及信息
本博主微  可扫博客首页:dushitianyuan01(都市田园拼音+01)
欢迎关注:
本人的收藏博客(已认证)田园玉翁
本人的股票博客(已认证)开门红股侠
欢迎关注古玉微店(网店)田园玉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