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丝玉“籽料(原石)”与宝石光的关系解读2……

标签:
金丝玉收藏杂谈 |

金丝玉按“特征”来划分,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种是光料(玻璃光、水光、冻光、柔光以及细料带光……);一种是细料(细腻是“主旋律”——任何“高端玉种”均是唯细为上)。

通常,大部分只要一谈到宝石光,往往最先想到的就是“质感”像水晶一样的通透,从而忽略了“宝石光”只是金丝玉的一个品种,而不是脱离出的一种“单品”。只要不过分迷恋宝石光籽料的“高通透性”,一般情况下很难“误入歧途”……

宝石光籽料有很多种,但光感反应除了强弱有所区别外,光晕的反应几乎没有太大的“区别”。一般而言:通透性高所反映的玻璃光泽往往只是穿透性“较强或高强”而已,而光晕反应则多表现在“一种朦胧”之中——像海市蜃楼一样。

一般而言,小籽料容易观看到光晕反应,而相对较大、较厚实或颜色较重的籽料。如不借助强光映射,一般很难发现其是否带有光晕反应。

【提示】一般而言:白色宝石光籽料,大多都以玻璃光泽形式出现。而且大多都以“水晶”结构存在——因此,很多“白宝石光籽料”在做证书时,给出的结果“多为水晶”。是相似还是相似就不知道了。

黄色宝石光籽料大多都以冻石光泽的形式出现,所以料子相对大一点你不借助于强光很难辨别;
红色宝石光籽料大多都以玉质光泽的形式出现,所以厚实的大料也是需要你借助强光来分辨的。

有一点必须说一下,无论那种颜色的宝石光籽料,都有着共同的石性本质。也就是说,彼此之间的交融性(也称之为“交织性”)很强。比如:同一块宝石光籽料,除存在主色系之外,其辅助色系则还存在着多样性的光泽反应——或玻璃光泽(白色外其他色系极少见)、或冻石光泽、或玉质光泽。所以,不能一概而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