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材梳理
(2019-06-18 15:59:51)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材梳理
邵原实小 崔慧芳
一、教材解读
本单元为双线结构,一条线是人文主题,即关注儿童生活。一条线为语文要素,即学习按顺序表达。单元课文围绕“儿童的生活”这个主题,编排了《曹冲称象》《玲玲的画》《一封信》《妈妈睡了》4篇课文。这些课文以儿童的视角,表现儿童的生活。《曹冲称象》是流传已久的历史故事,讲述了曹冲利用聪明才智称出大象重量的故事,文中的曹冲爱动脑筋、善于观察、富于联想,我们也应该向曹冲学习,做个遇事爱动脑筋、积极想办法的好孩子。《玲玲的画》这篇课文通过讲述玲玲巧妙补画这件事,告诉我们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一封信》写了与妈妈独居的《一封信》写了与妈妈独居的露西要写信给出门在外的爸爸,在妈妈的指导下写下了一封阳光快乐的信,最后还在信尾画了一大束鲜花,免去了爸爸对家庭的牵挂。露西真是个细心、体贴爸爸的好女儿。《妈妈睡了》这是一篇全新的课文,作者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睡梦的妈妈真美丽、好温柔、好累。透过小作者对睡梦中妈妈的描绘,不仅可以感受到妈妈对孩子关爱,同时更能提现出小作者对妈妈的爱。
二、单元地位和作用
《曹冲称象》是引导学生感受曹冲的聪明机智。《玲玲的画》中父亲的细心引导和玲玲的善于动脑动手。让学生在原有认识基础上开阔视野,感悟聪明的人在关键时刻能够解决问题。《妈妈睡了》让孩子们体会感受到妈妈对孩子关爱,同时更能提现出小作者对妈妈的爱。进一步提高孩子们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三、单元教学目标
1、认识本单元55个生字,读准4个多音字,会写38个字,会写29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关键词句的意思,能用指定的词语写句子。
4、借助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讲讲故事,
5、能针对问题,说出自己的感受或想法。
6、能按顺序说话,把主要意思说清楚。
7、继续培养学生专心听、静心听的好习惯,在听的过程中,记住主要信息。
8、写写自己喜欢的玩具。“学习在方格纸上写,标点符号占一格”等基本写话格式。
9、学习制作积累卡,交流课内外积累的词句,初步养成积累的好习惯。
四、本单元语文要素
1、借助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本单元注重让学生在借助关键词的基础上学习按顺序表达,这点在课后题上体现明显。《曹冲称象》的课后题,在画出文中提到的两种称象的办法基础上,要求学生先借助关键词句排序,再说说曹冲称象的过程;《玲玲的画》要求学生以人物的情绪变化为脉络,用上“得意、伤心、满意”三个关键词讲讲这个故事;《一封信》要求学生把第二封信读出来;《妈妈睡了》让学生说说“睡梦中的妈妈”是什么样子的。这些课后题着重训练学生通过提取相关信息,理解课文的能力。
2、阅读课文,能说出自己的感受或想法
课后题形式多样,针对问题,引导学生畅谈自己的感受或想法。有联系生活谈体会的,比如,《玲玲的画》中抓住关键句“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有通过比较,谈自己想法的,比如,《曹冲称象》中针对两种称象的办法“说说为什么曹冲的办法好”;《一封信》中,“露西后写的两封信,你更喜欢哪一封?为什么?”教学中要重视这些问题的讨论,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五、课文训练点
1、《曹冲称象》
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明白在学习、生活中只有善于思考、勤于观察、大胆想象、勇于创新,才能体验尝试后的喜悦。
课后第一题,旨在培养学生从小爱动脑筋的习惯。要让学生在读完全文、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讨论的形式处理。教师启发学生把官员们提出的称象办法与曹冲提出的称象办法进行对比,通过比较使学生知道曹冲想出的办法好,因为这个办法既能称出大象的重量又不必杀了大象。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曹冲的办法不是凭空想出来的,一是他认真听别人议论从中得到启发;二是他平时注意观察事物、善于开动脑筋、思考问题。接着教师可进一步引导学生说说你还有什么称象的办法。学生的答案可能五花八门、教师要从中肯定想得比较合理的办法。对于不切合实际的办法,让学生自己通过议论、争辩、达成共识,教师不要求全责备。
课后第二题考察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也是本课的重点,应引导学生重点关注并理清顺序。故事本身对于孩子们很有吸引力,但这个历史故事远离孩子们的生活实际,需要借助多媒体动画和图片等其他教学手段,以便于孩子们更直观地理解故事内容。
2、《玲玲的画》
对于二年级上学期的学生而言,本课的叙事情节比较简单,主题也比较明确。重点是读正确读流利,读出人物对话的语气和表情。同时要在感知课文内容的过程中体会爸爸最后说的一段话的含义。朗读第一至三自然段要表现出玲玲为自己画好了画而感到“满意”的样子。随文理解“端详”的意思。读第四至六自然段,要表现出事情突发后玲玲紧张而着急的情形。朗读第七自然段,要感悟爸爸处事的沉稳。读第八自然段,要表达玲玲想出办法把坏事变成好事后的“满意”心情。读第九自然段,要读出爸爸高兴的语气。朗读的方式,可以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然后在小组里扮演角色对读,再指名在全班朗读。教师按上述朗读要求予以随机指导。
课后第一题考察借助关键词讲故事的能力,应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品味,以玲玲的情感变化“高兴---伤心----满意”为主线,引导学生读课文,找出玲玲情感变化的原因。
课后第二题旨在使学生理解爸爸说的富有哲理的话,联系生活,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意识。
3、《一封信》
在教学中理解课文内容,对比露西的前后两封信,想想你更喜欢哪封信呢?
教学中应抓住关键词句品味,让学生自己读课文,找出写第一封信和第二封信的自然段,然后老师根据学生的自学情况详细讲解课文,最后总结本课内容。
4、《妈妈睡了》
理解课文内容,深刻体会母子之间的关爱之情。展开小组讨论,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分析。有一种爱能洞穿人生的铜墙铁壁,有一种付出即使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这就是母爱。而如今太多的“小皇帝”、“小公主”享用着甚至挥霍着母爱,自己却浑然不觉。本文以一个孩子的所见所闻所感感受着母爱,情真意切、语言朴实,是对学生进行关爱父母感恩父母的一篇好教材。因此,教学中要做到着力营造母子情深的“爱的氛围”,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感同身受,体味亲情的美好。以爱召唤爱,引领学生走进自我,体味现实生活中无微不至的亲情,学会感恩、懂得回报。
六、口语交际:做手工
教学目标:
2、说的方面主要是训练学生能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等大致情况说清楚。说的时候态度自然大方、普通话准确、流利、有一定的感情,达到口语训练和别人交流的目的。
3、听的方面着重培养学生认真倾听别人说话的习惯,并能对自己想了解的情况,大胆地向说话的人提出问题。
4、鼓励学生"主动积极地进行口语交际"、"提高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培养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说完整话及灵活运用各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将自己所说的、所想的写下来。
七、语文园地
1、识字加油站——了解词组的结构特点,学会举例动词+名词的词组。
2、字词句运用
能够辨析与运用同音字。学习用“一边、一边”造句。
3、写话
本单元是第一次正式的写话练习,安排的是说说写写自己喜欢的玩具。教材用指导语加图示的方式引导学生打开思路,并且提出了写话的最低要求:“写在方格纸上”“标点符号也要占一格”,引导学生注意写话的基本格式要求。起始阶段的写话练习,重在培养学生把自己想说的话用文字表达出来,培养书面表达的兴趣。对学生写话的内容不作过多要求,能写几句就写几句。
4、展示台
交流课内外积累的词句。
5、日积月累
背诵积累古诗《小儿垂钓》。
八、单元课时安排
《曹冲称象》2课时
《玲玲的画》2课时
《一封信》2课时
《妈妈睡了》2课时
口语交际《做手工》1课时
《语文园地三》3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