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材解读
(2019-06-18 15:30:28)统编版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材解读
下冶一小
一、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作为本册的开篇单元,本单元所选的教材内容紧密结合大自然,围绕着“童话”为主题,安排了三篇课文《小蝌蚪找妈妈》、《我是什么》、《植物妈妈有办法》和《语文园地一》,不管是课文还是儿歌,入选的内容都从不同的角度讴歌和赞美了大自然的事物。学生通过阅读知晓知道其中的变化规律和科学道理后,会更加喜爱大自然,更想去仔细观察大自然,去探究其中的科学奥秘。
《小蝌蚪找妈妈》以童话的形式介绍了一群小蝌蚪,在鲤鱼和乌龟的指引下,找到了妈妈,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知不觉地也变成了小青蛙。告诉我们要从小学会独立的生活,遇到问题要多问、多想,才能找到正确答案的道理。
《我是什么》用生动朴实的语言,讲述了“水”的多种变化形态,如云、冰雹、雪等。还讲述了水的利与害。水为人类做了许多好事,也做了很多坏事。我还知道了要让水全心全意为人类服务,还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努力。
《植物妈妈有办法》这首儿歌运用形象的比喻和拟人手法,为我们介绍了蒲公英、苍耳、豌豆这三种常见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告诉我们大自然真的很奇妙,我们要学会仔细观察。
二、单元教学目标
1.认识55个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30个生字,理解相关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第三课《植物妈妈有办法》和古诗《梅花》。
3.口语交际
(1)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听懂别人说的一段话和一件简单的事。
(2)能在看图或观察事物后,用普通话说几句意思完整、连贯的话。
4.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蝌蚪的成长过程、“水”的相关知识以及植物是如何传播种子的,体会大自然的奇妙,启发学生的探索自然的兴趣。
三、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1.本单元的学习重点之一:
积累并运用表示动作的词语。此学习重点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体现了本套教科书按宽泛的人文主体和语文要素双线组织单元结构的特点。三篇课文中的动词用得准、用得巧,增强了表达的效果。比如:《小蝌蚪找妈妈》中的“甩”写出了小蝌蚪灵活地摆动细长的尾巴;“迎、追、游”既写清楚了对象之间的位置关系,又传递出小蝌蚪或急切或兴奋的心情;“披、露、鼓”形象生动地勾画出青蛙的外貌和神态;“蹬、跳、蹦”连续动作的描写,表现出小青蛙纵身跃起时,身姿轻盈,动作敏捷。这些动词为古事增添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动态美,给人以真实感、生动感。还有《我是什么》中的“穿、披、“落、打、飘”体现了用词的准确、严谨的特点。《植物妈妈有办法》中的“告别、乘着、挂住”是三种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这样表达让我们感受到这首诗歌语言灵活多样的特点。一个“炸”字又让我们感受到豆荚炸开的速度之快、力量之大。本单元在每一课课后与《语文园地》的“字词句运用”中,也都安排了相应的练习,引导学生感受这些动词给人带来的真实感、生动感,并通过用动词,说句子,把阅读中学到的词语与日常生活情境建立联系,在运用中发展思维与语言能力。
2.本单元的学习重点之二:
借助图片了解课文内容。三篇课文都配有多幅插图,画面色彩鲜艳,形象活泼生动,极具吸引力和感染力,要注意引导学生借助图片理解重点词句了解课文的内容,借助图片来讲述课文,背诵课文。比如:《小蝌蚪找妈妈》课后第二题“按顺序把下面的图片连起来,再讲讲这个故事”,这道题中共有五幅图,旨在让学生通过系统、完整的观察,从而对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有个清晰、完整的印象。再有《小蝌蚪找妈妈》文中也有色彩鲜艳的插图,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借助图片与文段描写进行比较,帮助学生理解“迎上去、追过去、游过去”三个词语的不同意思,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