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为什么要特别重视祭祖扫墓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4天。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中华民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
清明是祭祀逝去亲人的一种活动,清明祭祀很重要,在中国人看来,祭祖是和孝道捆绑一起的,如果不参加祭祖,就是一个不孝顺的人,一个忘本的人。
清明节通过祭拜祖先的形式,以表达后人对于先人的思念之情,也是儒家孝道的一种体现;同时期望通过这种形式来获得先人的庇护,以保佑整个家族的平安富贵,可以说是一种超越时空的交流;如果把一个家族比喻是一棵大树,那么历代祖先就是树根,在世父母是树干,我们是树枝和叶,我们的孩子是花朵和果实,想要整个家族兴旺,就要旺根(在重要的时期祭祀链接祖先),旺树干(孝顺感恩在世的父母),我们的生命之树才会长青,运势也会越来越好。
清明将至,今天我们来说说祭祀是怎么来的,为什么要特别重视祭祖扫墓,这背后有什么深意?
一、祭祀是恻隐之心的升华
殡葬慢慢地演化出一套仪式,然后就开始建坟墓,就开始看风水,就开始算故人的忌日,来祭拜他。这就是祭祀。我们把亲人安葬以后,就要定期扫墓祭祀,而且后来还专门设立了节日——清明节。之所以叫清明节,至少有两层含义。一是,人只有死了以后,才可能清明。只要你活着,就不可能清明。二是,你要去祭祀去尽孝道,才能心安,才能获得清明。
二、重视祭祀,才能得到祖先的福报
清明节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我们祭祖扫墓,真正的用意在于教导子孙于父母亡故后,时常纪念,向后代宣扬美德,使祖先永远存在于后代子孙的心中。由慎终追远延续到孝悌修养,实在善莫大焉。相比于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我们中华民族始终有一条特殊的导引线,这条导引线是外国人没有的。
孔子讲得很清楚:我们跟祖先纯粹是一种感应,没有其他的来往。我们很多不方便跟别人讲的地方,可以跟祖先交流。
第一个,我们相信祖先最爱护我们,可以给我们诸多启示。
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有很多事情是不方便去问别人的,但可以问祖先。你点香跟祖先对话,其实是自我对谈,是自己告诉自己。所谓感应,也就是自问自答。这样做能化解很多问题。
其一他跟你保密,其二他不会害你,其三你会很放心地把真心话说出来。一个人只要把真心话说出来,就得到答案了,就知道该如何做出选择了。
第二个,我们祭拜祖先,就会得到祖先给我们的福报。
我们怀念祖先,将他们的嘉言懿行,向子孙讲述、宣扬,教导子孙学习、仿效,并且要做得更好。这样,祖先永远活在你的心中,你也才有可能永远活在你的子子孙孙的心中,而且还会一代一代将祖先优良的家风传承下去。历史上历经百代而不衰败的家族,大多得益于祖先良好修养的福报以及遗留并持续传承的家风。
清明将至,让我们从祭祖扫墓开始,传承孝悌修养,让良好的家道世代传承。
三、清明祭祀祖先,旺祖增运
清明节祭祀祖先,追忆他们顽强拼搏、坚韧不拔的创业精神,回味他们艰苦奋斗、勤俭持家的生活态度,传承他们一丝不苟、競競业业的工作作风,学习他们与人为善、忠厚待人的优良传统,于是,我们就会思维更清晰,眼界更明了,选对方向,走好路途。
https://pic3.zhimg.com/80/v2-47ce3dc085a8ed9df6af37eaef957962_720w.jpg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