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南部非洲四国行(十三)温得和克Naankuse动物保护基地

原文地址:南部非洲四国行(十三)温得和克Naankuse动物保护基地

第一站是狒狒。

隔着铁丝网焦距总是对不上。



拍远处的才可以虚焦铁丝网。





太高了,危险!

别喊了,我下来。










看看这屁股,和猴子屁股有什么区别?


在这辽阔的非洲大草原上,在固定区域用铁丝网划分了各个动物保护区。



忧郁的小狒狒,边上的货是你的吗?

哼!





第二站是薮猫。

薮猫(学名:Leptailurus serval)是一种中型猫科动物,是薮猫属的唯一成员,分布在非洲的草原环境中。薮猫的体长为59-92厘米,体重在7-13.5千克之间,雄性通常比雌性大。 薮猫的身体修长,体型轻盈,尾巴短;其头部较小,耳朵非常大,呈椭圆形。 被毛背部黄褐色,身上具黑斑,斑点可在颈部、肩部和四肢形成条纹。有些个体全身黑色,幼崽的毛色则偏灰。




薮猫在非洲大陆广泛分布,数量整体稳定,常见于国家公园和保护区,这些区域提供了安全的栖息环境,助于维持薮猫种群稳定。 在恩戈罗恩戈罗火山口和卢安贝国家公园,薮猫密度分别为每平方千米0.42只和0.1只。2019年,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将薮猫列为无危(LC)物种,薮猫亦于2019年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相关贸易受严格管理和限制。






准备了美食,看薮猫跳捕。




高高地一跃而起,捕食成功。

捕到美食拿到阴凉地享用。




刚才两位白种人游客坐上了我们车的驾驶室。

第三站是猎豹。

猎豹是食肉目猫科猎豹属哺乳动物,又称印度豹。胸腔深,腰细窄。粗糙的短毛为淡黄色,带黑色圆斑;腹部为白色,没有斑点,但尾巴有斑纹,到末梢共四到六圈黑色环纹。雄性比雌性大。 寿命一般是6.9年。

看到我们的车子来了,三只猎豹追着车跑。

猎豹的属名“Acinonyx”源自希腊语,作“不能动的爪”解,猎豹的脚爪不能缩入,是猫科动物中唯一无法伸缩爪子的物种,可增加猎捕时的攻击力,脚底粗糙的肉垫,可增加在奔跑时的抓地力,较普通猫科较长的尾巴可以保持于奔跑时的平衡。种加词“jubatus”则衍生自拉丁语的“iuba”,即“马的鬃毛”,指小猎豹的长毛。

虽然许多人会认为猎豹起源于非洲大陆,但最古老的化石发现北美的猎豹位于美国德克萨斯州、内华达州和怀俄明州。猎豹在亚洲、非洲、欧洲和北美都很常见,直到大约10,000年前的最后一个冰河时代结束,当时巨大的气候变化导致大量哺乳动物消失。

猎豹是世界上在陆地上奔跑得最快的动物,它的时速可以达到115公里。如果人类的短跑世界冠军和猎豹进行百米比赛的话,猎豹可以让这个世界冠军先跑60米,最后到达终点的是猎豹,而不是这个短跑世界冠军。

但是要注意到,猎豹既然跑得那么快,但是对它来说,对它的整个身体的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都是一种考验。当它奔跑速度达到115公里以上的时候,它的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都在超负荷运转。由于猎豹它一下子无法把囤积的热量排出去,很容易出现虚脱症状,所以猎豹一般只能短跑几百米,它就减速了。要不然它身体就过热,然后会产生虚脱。所以这种奔跑是很伤元气的,有时候就是猎豹抓住了猎物,因为它刚才跑得太快,所以它那个时候也没办法进食,必须要休息一下,或者喘喘气,才能开始进食。




全非洲的猎豹只有九千头到一万二千头,其中还有大约10%的猎豹是生活在圈养状态下。保护猎豹成为人们的一个任务,特别是在非洲。在当代,猎豹仍然被视为身份的象征。尽管在许多国家/地区已经禁止拥有猎豹和拥有异国情调的宠物,但对猎豹作为宠物的需求仍然很高。幼崽是从野外非法捕获的,只有六分之一的幼崽在找到潜在买家的过程中幸存下来。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附录和附录》(CITES)2019年版 附录。







第四站是花豹保护区。

一只花豹在地上打滚儿。

这是一只年老的花豹,对我们的到来好像不感兴趣。

花豹(学名:Panthera pardus):是哺乳纲、猫科、豹属的大型肉食性动物,体长100-150厘米,体重50-100千克。体形似虎,但明显较小;躯体均匀,四肢中长,趾行性。视、听、嗅觉均很发达。头小尾长,四肢短健,前足5趾,后足4趾,爪灰白色,能伸缩。毛被黄色,满布黑色环斑;头部的斑点小而密,背部的斑点密而较大,斑点呈圆形或椭圆形的梅花状图案,又颇似古代的铜钱,所以又有“金钱豹”之称。


花豹是大型猛兽,分布范围又很广泛,由于20世纪50-60年代“打虎除害”同时也除“豹害”,加之栖息环境的改变,以致近30年(1980-2010年)来许多地区的豹数量急剧减少或已绝迹不见。20世纪50年代初,华南豹在中国江南诸省的种群数量还相当多,由于人为的过量捕杀,豹的种群数量急剧下降。山西省土地总面积15万多平方公里,20世纪60年代被捕获的1750只豹的平均密度为1只/86平方公里,而70年代1224只豹的平均密度为1只/122.5平方公里,平均密度亦下降了60%。20世纪80年代捕杀量少和保护野生动物的教育宣传不无关系,但豹的自然种群数量的急剧减少也是客观事实。估计在山西的豹约一百多只之数。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附录和附录》(CITES)2019年级。





喂食了。

闻了闻,又是牛肉,不想吃!

还有别的吗?没有我走了。








棕鬣狗是食肉目鬣狗科棕鬣狗属哺乳动物。体形中等。全身生满粗疏凌乱的深褐色长毛;颈部和肩部的毛色变浅,呈金黄色;四肢基色浅,生有深色的条斑。雄性体形稍大于雌性。野外寿命最少12年,人工饲养下13年。
棕鬣狗仅分布于非洲南部。栖息在从开阔荒漠到乔木稀树草原的多种干旱和半干旱地区,能够利用人类定居点附近的牧场。腐食性,主要食物是兽类的尸体,也取食植物、果实、无脊椎动物、鸟卵和人类垃圾,偶尔捕杀小型家畜。全年繁殖,发情期1周,妊娠期90天。每胎产仔1—5只,通常为2—3只。

棕鬣狗是鬣狗科的四种动物中分布范围最小的一种,数量也较为稀少,在《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中被列入附录,已从原产地之一的阿扎尼亚等地绝迹,全世界人工饲养的也仅有60只左右,分别饲养在25家动物园中。


吊着牛肉走了。



第六站是非洲野狗。到了观景台野狗不在,饲养员到周边吆喝了好一伙儿才招来。

非洲野犬,属于食肉目犬科非洲野犬属哺乳动物。又称四趾猎狗或非洲猎犬;
其腿长身短、体形细长;身上有鲜艳的黑棕色、黄色和白色斑块;吻通常黑色,头部中间有一黑带,颈背有一块浅黄色斑;尾基呈浅黄色,中段呈黑色,末端为白色,因此又有“杂色狼”之称。

野狗来了,先在水塘边撒泡尿,这是我的领地!

又来了一只。

非洲野犬分布于非洲东部、中部、南部和西南部一带。栖息于开阔的热带疏林草原或稠密的森林附近,有时也到高山地区活动。其结群生活,没有固定的地盘,一般在一个较大的范围内逗留时间较长。非洲野犬性情凶猛,以各种羚羊、斑马、啮齿类等为食。奔跑速度仅次于猎豹;雌犬妊娠期为69-73天,一窝十只仔,哺乳期持续6-12个星期。其寿命11年。
非洲野犬正处在灭绝边缘,自然界中仅存两三千只。非洲野犬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为濒危(EN)保护等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