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从河北到河南(36)---名不见经传的土门关

标签:
转载 |
原文地址:从河北到河南(36)---名不见经传的土门关作者:胖小
![[转载]从河北到河南(36)---名不见经传的土门关 [转载]从河北到河南(36)---名不见经传的土门关](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在出门做功课的时候查到了石家庄附近有个叫“土门关”的非著名景点,但是当地人几乎没人知道,据说这里是汉唐时期的重要关隘和兵家必争之地,当年韩信破赵之战的主战场就在这里。从火车站坐公交车一个多小时就到了,但眼前的土门关实在是太新了,怎么看也看不出古战场的样子。
![[转载]从河北到河南(36)---名不见经传的土门关 [转载]从河北到河南(36)---名不见经传的土门关](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从河北到河南(36)---名不见经传的土门关 [转载]从河北到河南(36)---名不见经传的土门关](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果然没走多远又看见一座低矮的校门楼,这就是当年的土门关城楼之一的东土门西关楼,虽然有两层高,但用现在的眼光怎么看都说不上不雄伟,可恰恰就是这些不起眼的土建筑演绎了当年那次波澜壮阔的著名战役。
![[转载]从河北到河南(36)---名不见经传的土门关 [转载]从河北到河南(36)---名不见经传的土门关](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感觉我现在站的地方应该是当年的关外,应该穿过城门楼的门洞子到里面去看看。
当年韩信破赵的故事就发生在以这个土门关为中心,其间约三十华里范围之内。据史料记载,当时赵国的谋士李左车指点大将陈余集重兵于土门关坚壁勿战,然后以奇兵间道截其后,既可以放韩信入故关,而不使出土门关,如投虎于柙,所以制其死命。而陈余却固执己见,不在土门关设防,却在现获鹿县城东北旷地驻兵,结果使韩信有机可乘,用奇计一战灭赵。
到现在这个土门关城楼上仍保留有“三省通衢”、“晋陕通衢”、“土门关”等字样。这里自古就是地理位置极其重要的战略要塞,史称土门重地,东扼滹水燕赵疆焉,其西南万峰插天,羊肠一线。
![[转载]从河北到河南(36)---名不见经传的土门关 [转载]从河北到河南(36)---名不见经传的土门关](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从河北到河南(36)---名不见经传的土门关 [转载]从河北到河南(36)---名不见经传的土门关](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从河北到河南(36)---名不见经传的土门关 [转载]从河北到河南(36)---名不见经传的土门关](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从河北到河南(36)---名不见经传的土门关 [转载]从河北到河南(36)---名不见经传的土门关](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在土门城楼的旁边还有一棵千年古槐树,看上去这棵古槐直径得有一米多,树龄应该有千年以上,虽然树干已经老得要靠木杆撑着,但是上面还是枝繁叶茂的。古树的旁边是一座石头老宅,看上去应该是一个小庙,据说里面可能供奉的是关二爷,不过韩信破赵那时候还没关二爷什么事呢,这不是关公战秦琼吗?
前一篇:[转载]烟花三月下扬州·随拍
后一篇:[转载]漫步在大美黄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