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原文地址:介休寻古之后土庙 作者:傻妞
在三晋大地的历史长河中,介休后土庙宛如一颗璀璨明珠,闪耀着独特的光芒。这座承载着千年历史的道教圣地,不仅以其精妙绝伦的建筑布局令人称奇,更以美轮美奂的琉璃艺术闻名遐迩。
介休后土庙坐北朝南,占地面积9196平方米,呈纵向双轴、南北合围布局 ,气势恢宏。走进后土庙,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天王殿。它面阔三间,进深一间,单檐硬山顶,为明代遗构,古朴典雅,仿佛在静静诉说着往昔的故事。穿过天王殿,便来到了护法殿,其建筑结构和规制、体量类似天王殿,庄重肃穆,守护着这片神圣之地。
继续前行,庙内的核心建筑——三清楼令人眼前一亮。它总高15.2米,下为三清正殿,上为三面围廊的三清楼,又名八卦楼,背面是后土庙戏台,是一组集殿、台、楼三位一体的重楼合体建筑 。三清楼的十字歇山顶独具特色,如同一朵盛开的巨型莲花,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三层重檐上,上百条琉璃游龙首尾相接,阳光下,游龙的鳞甲闪烁着金色的光芒,仿佛整座楼都在云端游动,气势非凡。登上三清楼,楼内的八角形藻井绘有太极八卦图,色彩鲜艳,图案精美,让人不禁感叹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
绕过三清楼,便能看到后土大殿。大殿面阔五间,进深两间,前檐施廊,宽敞明亮,单檐悬山顶圆柱造 。其正脊上,琉璃烧制的“五岳真形图”清晰可辨,两山博风板上的老鼠偷葡萄浮雕活灵活现。民间匠师用这种诙谐的方式,将道教的庄重与世俗的趣味融为一体,令人拍案叫绝。殿内近千尊明代彩塑更是令人震撼,后土娘娘端坐在莲花宝座上,头戴双凤翊龙冠,身着明代皇后服饰,衣袂上的金绣云龙在烛火中若隐若现,神态端庄慈祥。环绕四周的“万圣朝元”悬塑群像中,各路神仙或驾云、或骑兽,衣纹线条流畅如流水,连须眉都根根分
明,仿佛能听见仙乐飘飘,让人恍若置身仙境。
介休后土庙的琉璃艺术堪称一绝,被誉为“中国琉璃艺术博物馆” 。用种说法叫做“中国的琉璃看山西,山西的琉璃看介休,介休的琉璃看后土庙”。这里的琉璃采用介休独有的“孔雀蓝”釉料,配方曾是匠人家传的机密,其制作工艺十分复杂,讲究“胎薄如纸,釉亮如镜”,要经过七十二道工序,窑火稍差一点就成不了这独特的颜色 。庙内大到三清楼高耸的鸱吻、楼阁、开合俯仰的莲花脊筒,以及后土大殿脊顶反映大地山河之秀的琉璃脊饰,小到悬鱼、博风板上精雕细刻的老鼠、葡萄,以及影壁心上各个活灵活现的生动构图,无一不精。
三清楼的琉璃最为引人注目,屋顶上的琉璃阁和狮瓶、吻鸱、龙凤浮雕,以及屋顶坡面上采用黄绿二色琉璃瓦拼接的方心几何图形和悬鱼搏风上的琉璃雕花饰片等,造型优美,色彩斑斓。在阳光的照耀下,黄绿蓝三色琉璃交相辉映,熠熠生辉,宛如梦幻中的仙境。后土庙戏台上的琉璃同样精美,两侧影壁上的黄绿色琉璃,中间为麒麟,威风凛凛。悬鱼搏风的位置,紫色的琉璃葡萄串串饱满,旁边的老鼠正偷食葡萄,生动有趣,据说这些琉璃葡萄曾让乾隆帝误以为是真果,伸手去摘时才惊觉是琉璃所制,足见其工艺之精湛。
除了建筑和琉璃艺术,介休后土庙还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它是台湾道教地母至尊庙团在大陆最早认定的祖庙 ,每年农历三月十八,传说是后土娘娘的生日,也是后土庙的传统古庙会。庙会期间,人们要在后土庙酬神唱戏,给后土娘娘叩拜寿诞,祈求安康。台湾同胞、海外侨胞、世界华人也纷纷组团前来寻根问祖,朝拜祭祀,铭记中华民族之根,炎黄子孙之源。在这里,宗教信仰与民俗文化相互交融,共同构成了一幅独特的文化画卷。
2001年6月25日介休后土庙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喜欢
0
赠金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