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牡丹园:竹篱小亭之韵【4月17日阳光上午】

(2025-04-17 12:23:06)
标签:

转载

题图一:竹篱与小亭是牡丹园的标配
[转载]牡丹园:竹篱小亭之韵【4月17日阳光上午】
题图二:牡丹亭下
[转载]牡丹园:竹篱小亭之韵【4月17日阳光上午】

    遍历诸牡丹园,觉其有二常物:竹篱与小亭也。
    竹篱者,可为界标,分牡丹园之诸区,引游人之游径,亦能护牡丹,防游人过近而践之。尤为要者,竹篱质朴天然,线条简素,其淡绿之色与牡丹之艳丽花朵成色彩之对,且竹篱通透,能增园景之层次感与景深,使牡丹园之景观愈丰。
    小亭造型优美,飞檐翘角,古朴典雅,可为牡丹园添人文之气与古韵。可作园中构图之中心或视觉之焦点,与烂漫自然之牡丹相衬映,成自然美与人工美之和谐统一。小亭可供游人休憩、赏景、避雨遮阳。观牡丹倦时,可于亭中稍歇,从诸角度赏牡丹园之全景。且小亭于牡丹园,亦为一种文化之象征。于中国文化中,小亭含宁静、雅致之意境,体现国人对自然与人文和谐共处之追求,与牡丹所表富贵、繁荣等寓意相合,营造更为丰富之文化氛围。若竹篱象征质朴、坚韧,与牡丹之华丽成对比,寓意于繁华中守质朴之品质,亦为牡丹园增一分悠然之田园气息,小亭则予游人以文化之联想。
   《牡丹亭》者,乃明著名文学家汤显祖之名作,全称为《牡丹亭还魂记》。其剧情大要为:南安太守杜宝之女杜丽娘,私自游园,触景生情,梦中与岭南书生柳梦梅幽会,自此一病不起,怀春而死。柳生进京赴试,借宿于观中,拾得杜丽娘殉葬之自画像,与画中阴灵幽会,后冒死掘墓开棺,杜丽娘起死回生,二人结为夫妻,历经波折,终在皇帝主持下终成眷属。其作品主题深刻展示人之自然本性与封建社会道德之冲突,以“至情说”为主题,体现青年男女对自由爱情生活之追求。
    今至浦东牡丹园,自然忆起杭州花港观鱼之牡丹亭。其位于西湖胜景“花港观鱼”之中心,乃赏牡丹之绝佳处。亭匾“牡丹亭”三字为茅盾所题,楹联用唐·白居易《牡丹芳》之诗句。牡丹亭处于牡丹园之最高点,周边景色优美。说来亦怪,杭州牡丹亭四周之牡丹,无论品种,抑或花朵之大小,皆不如今日所见之牡丹。
    归后方知,吾女婿二十年前曾参与此牡丹园之规划与建设,彼时曾聘请国内一流之牡丹花专家。是以,此园牡丹精品多,品类亦多,故网上称浦东牡丹园乃上海真正意义上的第一牡丹园,且此园之湖面至夏日亦是观荷之佳处。

[转载]牡丹园:竹篱小亭之韵【4月17日阳光上午】

[转载]牡丹园:竹篱小亭之韵【4月17日阳光上午】

[转载]牡丹园:竹篱小亭之韵【4月17日阳光上午】

[转载]牡丹园:竹篱小亭之韵【4月17日阳光上午】

[转载]牡丹园:竹篱小亭之韵【4月17日阳光上午】

[转载]牡丹园:竹篱小亭之韵【4月17日阳光上午】

[转载]牡丹园:竹篱小亭之韵【4月17日阳光上午】

[转载]牡丹园:竹篱小亭之韵【4月17日阳光上午】

[转载]牡丹园:竹篱小亭之韵【4月17日阳光上午】

[转载]牡丹园:竹篱小亭之韵【4月17日阳光上午】

[转载]牡丹园:竹篱小亭之韵【4月17日阳光上午】

[转载]牡丹园:竹篱小亭之韵【4月17日阳光上午】

[转载]牡丹园:竹篱小亭之韵【4月17日阳光上午】

[转载]牡丹园:竹篱小亭之韵【4月17日阳光上午】

[转载]牡丹园:竹篱小亭之韵【4月17日阳光上午】

[转载]牡丹园:竹篱小亭之韵【4月17日阳光上午】

[转载]牡丹园:竹篱小亭之韵【4月17日阳光上午】

[转载]牡丹园:竹篱小亭之韵【4月17日阳光上午】

[转载]牡丹园:竹篱小亭之韵【4月17日阳光上午】

[转载]牡丹园:竹篱小亭之韵【4月17日阳光上午】

[转载]牡丹园:竹篱小亭之韵【4月17日阳光上午】

[转载]牡丹园:竹篱小亭之韵【4月17日阳光上午】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