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在长治市南宋村,有一处规模较大的古建筑——玉皇观。北依猪背山,南临雄山北麓,西连神山,占地面积3500平方米,相传始建于宋代。 玉皇观坐北朝南,中轴线上依次有山门(五凤楼)、献亭、后殿;两侧有配殿、钟鼓楼。玉皇观内有五大奇观,为“荆木大梁”“桑木独梯”“八卦藻井”“一根断梁”和“七拱十三踩”。
2006年5月,长治玉皇观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五凤楼是该观的山门古楼,始建时期不详,明清各代都曾有过修缮。五凤楼为四檐歇山式顶,上铺筒瓦,琉璃剪边脊,由石柱、木柱混合建成。该楼面阔3间,进深3间,平面近似方形,从正立面看则为五重檐式建筑,外加围廊,红墙绿瓦,高大雄伟。楼下前檐施廊柱一排,四根方形小抹角石柱排列整齐。整座楼造型别致、结构精巧,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高超的建筑技艺。据说,像这样高规格的同类建筑,世界上只有三座,其余两座在北京和东京。
数百年间,五凤楼见证了历史的沧桑巨变,留下时光印刻的痕迹。门前东侧石柱上,“明万历四十一年五月卅日”的石刻字迹至今清晰可见,门前两根石柱和下层屋檐正是当年加固所建。步入五凤楼,门后“乾隆三十八年总副约制”的字迹将人们的思绪带回到那段历史中。
五凤楼内的顶部前后贯通着两根直径约50厘米的彩绘大梁,就是“荆木大梁”。荆木是一种灌木,较为纤细,一般用来编织箩筐,直径约50厘米的荆木至少需生长3000多年,用荆木做大梁在中国是很少的,这种荆木梁更是绝无仅有。
在楼内还有一架弯弯曲曲盘桓而上的独木梯,斜向搭置在梁下,犹如龙蛇飞舞。虽经岁月磨砺和千万民众踩踏,依然结实如初,这就是 “桑木独梯”。桑是落叶乔灌木,植株较矮,木质粗糙,多分叉,易开裂,很难成才,但五凤楼内的桑木梯是由一棵桑木主干雕凿而成,高7.13米,小头直径42厘米,大头直径76厘米,共凿15步台阶。按年轮推算,树龄约500余年。如此巨大的桑树,长于何处,伐于何处,不得而知,实属罕见。由于年久现已弃用,1993年在侧面新修一架木质楼梯。
在楼内有4根圆形通天木柱直达屋顶,顶部的藻井,斗拱迭涩,垂莲吊挂,木制构件十分精致。庞大的藻井,就像花盖宝架于梁架当心,使建筑物尤显壮丽。此外,楼顶的琉璃脊兽,形象生动、制作精细、色彩艳丽,皆为明代作品,是中国琉璃构件中的佳作。
五凤楼在构造技术和造型艺术方面都超越了前代,这些精美奇巧、美轮美奂的艺术佳作着实令人震憾,而民间匠师的艺术佳作和创造能力也着实令人折服。它是古代木作斗拱建造技术与艺术的登峰之作,代表了中国楼阁建筑技术与建筑艺术的很高成就。
穿过五凤楼,便是献亭,其是玉皇观中轴线上的第二座单体建筑。高大的献亭四角以4根青石柱支撑,每根石柱的四面皆有图像,且各不相同,人物、龙凤、麒麟皆栩栩如生,足见当时的雕刻技艺高超。
亭内四面透空,抹角梁上置八卦藻井,斗拱层层叠垒,支撑着屋顶的负荷,却没有使用一颗铁钉,既庄重典雅,又不失玲珑精巧。亭顶为单檐歇山式,满覆琉璃,九脊十兽装饰精美,屋坡平缓,檐部微微升起,具有曲线柔和之美感。献亭正中的藻井结构复杂、建筑精美,实为不可多得之作。
在献亭东侧上方,有一根有明显断裂痕迹的巨木,这就是玉皇观的第四大奇观——“一根断梁”。如此浩大的工程,为什么使用一根断梁?据说是为了防震减压,古人的聪明才智可见一斑。其原因至今仍是未解之谜,困惑着众多考古学者。献亭内侧,斗拱繁密,出檐高挑,螭尾相对,颇具大唐遗风。
位于玉皇观建筑群北端的灵霄宝殿,形制高大、气势磅礴。四梁八柱,单檐悬山顶,绿色琉璃瓦,出檐之下的11组四跳七铺作十三踩斗拱,高大密集,“十三踩斗拱”,是中国斗拱历史上遗留下来的等级规制最高的一节斗拱,是古建筑中极少见的规制。
喜欢
0
赠金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