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10月5日上午从文水县出发去平遥瞻仰仰慕已久的镇国寺。
镇国寺始建于五代,初名“京城寺”,明嘉靖时改称“镇国寺”,延用至今。镇国寺的建构布局,有着与其他佛寺所不同的独特特点。其一,该寺虽年代久远,几经修葺,但创始于五代北汉天会七年(963年)的中殿万佛殿幸存无损,万佛殿始终保持全寺初创时的建筑原貌,万佛殿始终是历代修葺工程的中心。其二,镇国寺历代择隙修建、合理利用空间而不失主次的建筑思想值得借鉴。该寺在明代修建类似于其他寺院“大雄宝殿”的三佛楼时,由于空间所限,能变通地修成偏重于高度的楼阁佛殿,省去了硕大的月台,从而合理地维护了全寺的规整格局。其三,镇国寺在建筑布局中,能巧妙地培植利用自然景观,为整个寺院增添了新的生机和奇观。如万佛殿初创时,在殿外同时培植了两株槐树,护殿育树并举,千百年来终成千年龙槐一大奇观“一枝百折,互相纠结,如循环之无端,与檐牙之斗角。”(《镇国寺龙槐记》碑文)
镇国寺的建筑,以万佛殿为最早,虽经历代多次重修,但仍保持了五代时的风貌,是中国佛教寺院中现存的三处五代建筑之一,其中的彩塑,更是全国寺庙殿宇中保存至今的唯一五代作品。万佛殿内的11尊彩色塑像,均为五代时期的原作,目前国内除敦煌莫高窟尚保存有少量五代彩塑外,镇国寺的五代彩塑已是全国仅有的绝版作品,在中国美术雕塑史上占有很高的地位,价值珍贵。万佛殿里的11尊五代塑像为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胁侍、二金刚和二供养人。每尊都形象逼真、栩栩如生。主像为佛祖释迦牟尼,全身金妆,神态自如,尽显威严神圣气势。右前臂和手呈伸出状,为免其下垂力因年久有断裂之虞,雕塑艺术匠师巧妙在前臂之下添塑一组镂空莲花,既解决了脱落掉落的后顾之忧,又显得别有风韵情趣,独具匠心,令人叫绝。佛祖的座台为须弥座,但没有八大力士及莲花雕饰,有别于后来明清佛寺须弥莲花座台的惯例。佛祖的背光花饰雕琢细腻考究,外框带以金粉相间的火焰为主调底色,间有雕塑精美的金龙鸣舞、彩凤展翅、孔雀开屏,融容着大量民族趋吉文化。基底部左右所塑青狮、白象,造型逼真、形象生动。
1988年1月13日,镇国寺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喜欢
0
赠金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