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Meros“手工唐纸”中心(作者:正道-直行)

标签:
杂谈 |
撒马尔罕Meros


在8世纪的唐代,造纸术通过“丝绸之路”从中国传至撒马尔罕,在这里生根发芽,开枝散叶,直至繁荣。对此,史书上多有提及,《世界境域志》载:“撒马尔罕产纸,销往世界各地。”《各地区知识之最佳分述》载:“花剌子模之弓箭,石国之陶盘,撒马尔罕之纸张,均可谓举世无匹。”《巴布尔回忆录》载:“全世界最好的纸出自撒马尔罕,造纸用的水来自黑水(Siyah
Ab)旁边的
撒马尔罕造纸业昌盛十余世纪,直至19
撒马尔罕Meros“手工唐纸”中心“桑枝造纸”工艺主要分为八个步骤:首先将收集的桑树枝用清水浸泡至外层树皮软烂;然后用工具将树皮刮去,仅剩树枝的纤维部分;将纤维用沸水煮后晾干,再用水车推动的石舂捣烂;捣烂后的桑枝纤维放在水中,用篾子筛出一张毛纸片;将毛纸片移放在两层木板中间,用石头压平;将湿润毛纸片贴在木板上晾干;最后,用牛羊角或海螺打磨纸片表面直至光滑,完成制作。该作坊全称Samarkand Koni Ghil Meros,处展示古法造纸工艺,还陈列和销售所制作的纸张以及各类纸制工艺品,包括纸衣服、钱包、提袋、笔记本、面具、玩偶、明信片等。
撒马尔罕地处与中国、波斯、印度以及各北方草原帝国相接的咽喉之地,历史上一直是“丝绸之路”上的重镇。约3世纪时,中国纸张由波斯、粟特商人通过“丝绸之路”陆续带到中亚、西亚各国,深受欢迎。8世纪,撒马尔罕获得来自中国的造纸术之后,很快又传至阿拔斯王朝首都巴格达,并逐渐扩展到大马士革、开罗,以及摩洛哥与西班牙等地。1157年,造纸术传到了法国,
造纸术的传播和纸张的应用对科学与文化的普及、繁荣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当时,最明显的作用是对翻译事业的发展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希腊文、叙利亚文、波斯文、梵文等语种的各类著作,都在这个时期被译成阿拉伯文,得以保存下来。后来又被译成西欧通行的拉丁文或各国语言,成为希腊古典文化和欧洲近代科学之间的桥梁,图书馆也因此大量产生。纸张还被广泛地应用到文学、美术、音乐等领域,为欧洲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提供了重要的助力。如李约瑟所说,造纸技术“为欧洲的文艺复兴铺平了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