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地址:安徽含山褒禅山(二首) 作者:彭友
洞天春·褒禅山华阳洞
春烟树绿花绕,探洞华阳料峭。
面壁千年达摩道,慧褒金身老。
荊公后悔折早,景壮瑰琦路渺。
深处云霞,瀑流飞下,
奇观真妙。
2024-4-25



安徽含山县褒禅山景区有华阳洞,为国家3A景区。洞深1600米,“洞中有洞,洞里有河。河上泛舟,洞洞相通。”被誉为“天下第一名洞”。当年王安石曾经举火探洞,半途而返,后悔不已,写下游记,因而此洞得名。洞中有100多个景点,在五彩灯光照射下,瑰丽神奇,壮观无比。正如王安石在《褒禅山游记》所写,“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达摩面壁、慧褒禅师化身、锦绣云霞、石瀑飞下等,皆为洞中景点。
吾辈幸甚,洞中道路皆修有石板台阶,行走方便;灯光绚丽,照射着景点,欣赏容易。故能一路到底,尽览洞中瑰奇壮观之景色。此非我辈能也,皆因时代远胜荊公之时也!



山花子·含山褒禅寺
一寺褒禅始此山,
因缘舍利奉堂间。
日暮闭门须跑马,郑和捐。
千载逢灾莲总现,
万民祈愿碗须端。
碧水闲云钟鼓远,渡心安。
2024-4-24



褒禅寺,位于安徽含县褒禅山景区,始建于公元638年(唐贞观12年)。高僧慧褒禅师结庐于此潜修二十余年圆寂后,获五色舍利若干粒,随名声遐迩,其弟子改华山为褒禅山,并兴建寺宇,谓慧空禅院。著名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云游至此,写下千古名篇《游褒禅山记》。明永乐年间郑和下西洋归来后,兴建殿堂,时寺宇千余间,住僧常满千人,民间传说:“褒禅寺和尚,骑马关山门”,可见当时寺宇规模之大。
褒禅寺在宋元明多次遭到战乱损毁和重建。动乱年代,
褒禅寺惨遭浩劫,高七层的舍利石塔被炸药炸塌,塔中舍利银盒及大批古文物散落民间。落实宗教政策后,舍利银盒被追回,经专家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现归藏褒禅寺内。
重建后褒禅寺殿堂巍峨,金碧辉煌,有佛像200余尊,饰金绘彩,庄严肃穆,倚山耸立。山门前立两个石狮,门头书“褒禅寺”三个烫金大字,门楣书对联:“入此门你不要七颠八倒;到这里莫管他五眼六通。”山门两侧,立有哼哈大将。褒禅寺按照规制有天王殿、大雄宝殿、方丈室。复建的舍利佛塔六角九层,盖琉璃瓦,塔身由大灰砖砌成,朴素肃穆。
褒禅寺和国家的命运一样,国盛则寺盛,国衰则寺更衰。好在当下国运亨通,寺院香火不断,也可慰藉慧褒祖师了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