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地址:颐和园的东宫门和北宫门【9月5日阴天上午】作者:柳岸之居士
题图一:7月26日上午九点留影颐和园东宫门

题图二:铜牛与十七孔桥
颐和园占地4350亩,有七个大门!
2015年9月,游览颐和园,从北宫门入,过苏州河,过苏州街,很快,拾级而登,翻越万寿山,登顶佛香阁,再拾级而下,到排云殿,下到长廊。沿长廊到石舫,乘船到南湖岛,走十七孔桥,到郭如亭,即八方亭,在走东岸到德和园,最北到谐趣园,最后从东宫门出,打车去游圆明园。
转瞬,两年飞逝。今日进入东宫门,此门乃颐和园之正门。
今日步入东宫门,迎面就是仁寿门,进门,便是仁寿殿。殿前的古树和两角铜兽,十分上镜,此时,细雨霏霏,游人拥塞,拍照不宜。左拐,隔水便见知春亭,在此,见到了北京观荷行的第一朵荷花。一不能近观,二因下雨,拍摄效果不理想。再前行,就过文昌阁。豁然开朗,苍茫的昆明湖和万寿山收入眼底。颐和园长长的东岸,我欣赏那一排高高的杨树,可惜,今日杨树下摆了乱七八糟的广告牌!走在颐和园的东岸,巍巍的万寿山和佛香阁遥遥在望,所谓湖光山色尽收眼底。雨中别有一番景象。山上,浓云翻滚,气势不凡。
行不远,就来到著名的颐和园铜牛。上次到此,留影铜牛是近景,今日取远景,请人拍摄,效果理想。此时,以十七孔桥为背景,铜牛就显得秀美起来。这个铜牛不简单啊。当年乾隆皇帝将其点缀于此,是希望它能“永镇悠水”。为了阐述建造铜牛的意义,乾隆皇帝撰写了一首四言铭文,用篆字书体镌刻在铜牛的腹背上。
到了铜牛跟前,廓如亭就在眼前。俗称八方亭。此亭乃国内最大的亭,占地140余平方米,亭有内外三圈24根圆柱和16根方柱。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