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图二:时近中午,荷花妖娆依旧
集贤亭,吾称之为“水亭”,入亭,水拍小亭的花岗岩基石,远观,小亭妥妥地站立水中。
西湖之美,积攒多少古人的审美智慧。
早在千年前,集贤亭就在西子湖畔了,只不过建造她的人并没有给她一个名字,人们就俗称她为“黑亭子”。
集贤亭的巅峰时期:乾隆六下江南,第一次南巡,在西湖检阅军队,乾隆坐镇集贤亭。如此,就与“御亭”攀上关系,因此排在了清代西湖十八景之一:亭湾骑射。
清代,虽然不远,在游客心中,蒙上了厚厚的历史烟尘。
1967年2月,吾三兄弟与一复旦同窗,从上海步行到杭州。走了四天,一路在“接待站”过夜。一晃,56年逝去。当年,在集贤亭附近,第一次见到西湖。这就是西湖?不敢信。灰蒙蒙的湖面,浑浊浊的湖水,一点美感也无。尤其是:就在集贤亭百米外的“湖湾”,搭建了木制的两层民居,大约住着10多户人家,先不说,木屋之破旧,之摇摇欲坠,更恶心的是,居民家的生活污水,汩汩排入西湖。破屋,占据了西湖一隅,典型的“湖景房”,可是,在游人眼中,却是如此煞风景!湖滨的破败,西湖的破败,可见一斑。
杭州观荷景点,太多,太多。但是,一公园的集贤亭,不可多得!
今日,驻足此地,想:乾隆见不到苏东坡的西湖,我们见不到亭湾骑射的西湖,今日之游人见不到56年(1967)前的西湖 。
百姓的日子,一天天过,历史,一页页翻。翻过一页,就是我第一次到西湖的56年,翻过一页,就是乾隆300年,再翻一页,就是苏东坡9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