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澳门飞往帕劳的航班是6月10日晚上21:40,当日早晨到达澳门能玩整个白天。
6月9日晚乘动卧前往珠海,我是第一次坐动卧,还是软卧,一张车票1610元,真是够贵的,但没有其它选择。次日晨由珠海的拱北口岸通关进澳门。
在拱北口岸这边有换汇窗口,用人民币换港币是按100:105的汇率且占个人购汇额度,我只换了三百港币,因为今年的额度已经所剩无几。在澳门,人民币、港币都与葡币按一比一换算。所以,花人民币最吃亏。
出入境的通关过程花了一个多小时,排了数不清的队,好不容易进入了澳门,迎接我们的却是倾盆大雨。
离京前看到网上有攻略,说通关后先坐威尼斯人酒店的免费大巴,而该酒店离澳门的著名景点大三巴很近。我想到酒店肯定能寄存行李,所以打算采纳这条攻略。先向当地人打听,得知很多酒店都有免费大巴,无论谁都能上,所以被称作“发财车”。坐发财车的游客很多,需排大队等候。好在澳门的车站有长廊,不会淋雨。
上了发财车,一路观风望景到了威尼斯人酒店,结果发现,这酒店离大三巴一点儿都不近,倒是离机场比较近,大约两三公里。网上那个所谓的攻略,显然是该酒店的广告。我们只能随机应变,先打车去机场,寄存行李之后再出去玩。
打车后,没想到这两三公里的车费居然是55元,而司机还说行李箱要另外收费,每件5块钱,车费总共65元。看到行李箱被额外收费,让我突然感受到箱子被拟人化了。
进了澳门机场,又让我长见识了,寄存行李每件每小时十元,超过七小时八十元。玩一个白天回来,寄存两个小拉杆箱注定是要破费一百多元。这寄存费收得太过分了,毕竟收留行李除了一间空房并不需要其它成本。
澳门机场也有换汇窗口,汇率按一比一,只能用现金。从汇率上看,明显是人民币吃亏,但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即不用考虑购汇额度问题。所以,我多换了一些港币。手里有了现金,也没了行李拖累,可以轻装游览澳门了。
出发前我对胖子说,既然我已来过澳门,那就主要看你想去哪儿了?胖子的回答是:无所谓去哪儿,只要来过就行了。根据他这种打卡心态,我上网搜了澳门十大景点,从中选了几个算作在澳门的打卡任务,最终去成的景点有五个:官也街、大三巴,玫瑰堂、议事亭前地、十月初五日街。其中大三巴,玫瑰堂、议事亭前地,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
先打车到离机场最近的景点“官也街”,车费是42元。“官也”是一位葡萄牙海军上校的名字,他于1850年5月2日抵达澳门出任第81任总督,同年7月6日因患霍乱病逝。令人感叹,刚来澳门两个月就丧命,简直就像专程来送命的。
如今的官也街就是小吃一条街,挤满了吃货。胖子说,这里有江南古镇小吃街的感觉。我看差别在于,江南古镇的小吃街往往是逛街的人多于当街吃的人,而澳门的官也街正相反,几乎人人都在吃或是正在排队等吃。另外,官也街比江南古镇的小吃街干净多了。
官也街尽管是小吃街,周围环境却是相当养眼。街东头有一个小广场,四周都是葡式建筑。从东边开数,第一家店是网红名店“旺记咖啡”,店面的门帘被装饰得精致典雅,而排队买咖啡的游人也成了一景。
第二个景点是大三巴牌坊,我们只能依靠打车前往,否则找路太费劲。澳门的出租车起步价是19元,想起江南很多地方的起步价只有8~10元,所以在澳门打车不如内地划算。大三巴作为澳门的标志性景点,这里的游人更多,太阳当头暴晒也挡不住游人的游兴。“大三巴”只是俗称,学名是圣保禄大教堂遗址,该教堂始建于1602年,于1835年被大火焚毁,最后只剩下大三巴牌坊。
第三个景点是玫瑰堂,就在大三巴附近,是一座巴洛克建筑风格的教堂,始建于1587年,因教堂供奉玫瑰圣母,故称“玫瑰堂”。自1929年起,该教堂于每年5 月13日举行花地玛圣母圣像巡游,是当地天主教重要的节日活动。所以,五月来澳门旅游肯定更热闹。
第四个景点是议事亭前地,俗称喷水池,是葡式历史建筑比较集中的地带。澳门有很多街道都设置有前地(Largo)。所谓前地,是兼具街道功能的小广场,属于葡萄牙的建筑风格。议事亭前地的核心建筑是市政署,我进去转悠了一圈,发现里面空空如也,不像是办公的地方,但门厅内却贴有数不清的政府公告,其中居然还有法院发给个人的传票。
在议事亭前地的小广场附近,有一家猪扒包餐馆,猪扒包是这里的名吃,其实就是烤面包夹猪排,单价55~65元。我吃了几口,感觉味道还可以,只是太油腻了。
以上几个景点都很精彩且很容易找,就是第五个景点“十月初五日街”费了不少周折,终于找到之后深感失望。“十月初五日街”被介绍为,是澳门旧式街道的缩影。正是这句导游词,勾起了我的好奇心,我以为旧式街道就是传统的欧式建筑,不料看到的是一条破旧不堪的老破小街道。显然,澳门人属于真正的自信。北京若是有这样一条街,肯定不对外宣传。
十月初五日街旧称泗孟街,此名称源于己拆卸的泗孟码头。昔日的十月初五街原属海湾浅滩,后来经填海而逐渐变成内陆的街道。为了纪念葡萄牙于1910年10月5日发生的革命,澳葡政府后来将之改名为十月初五日街。
我们在澳门的最后一项任务是,如何从老破小的“十月初五日街”走向机场。找到“十月初五日街”很辛苦,想出去也不容易,因为这一带没有出租车。另外,问路也有困难,问老年人,咱听不懂人家的粤语;问年轻人,对方说没从这里去过机场。后来,干脆问公交车司机。得知先乘坐11路公交六站地,再换城铁坐八站地到机场。
澳门公交车的票价是六元,无论是人民币还是港币葡币统统都是六元,根本没有汇率的概念。澳门公交车上的人非常多,相当拥挤,不过也没到挤成相片的程度。相比较,北京如今只是地铁拥挤,公交车拥挤的年代已经成为历史。
下了公交车换城轨,对比鲜明,不仅车站空空荡荡,车厢里的人也不多。票价十元,付款形式很奇怪:只能微信,不收港币。城轨就是地面上的地铁,在走向机场的这一路,能看到很多大型乃至超大型建筑,都很有气势,也颇有设计感。
到了机场,先取行李,超过了五个小时,按六小时计算,共120元葡币。付款用支付宝和微信都可以,人民币是106.11元。看来,澳门机场寄存收费比较规矩,是按照实际汇率而不是一比一。
晚饭在机场的餐馆里吃,付款可以用支付宝,但不能用微信。这一天在澳门的最大感受是,三种货币在澳门整出了多种付款方式组合。
澳门的物价明显高于北京,譬如,在北京卖两元的瓶装水,在澳门卖10~12元,而葡币还没有人民币值钱,这意味着当地人的工资注定比北京高很多,否则日子就没法过了。
我们在澳门由于手机没网,无法利用手机导航软件,只能靠问路。有些景点没找到,是因为问谁都说不知道。“新葡京”不在我列出的景点名单里,却在找路的过程中看到了。在我眼里,新葡京一带的建筑不仅相当漂亮,而且很有特色。
我第一次到澳门是2003年的12月,当年我对澳门的印象是外貌平庸,不吸引人。留在记忆里的只有大三巴牌坊,某家堂皇的赌场以及百年老店的葡式蛋挞。相隔20年再次到澳门,发现澳门的变化真大,不仅干净漂亮,而且繁华热闹,尤其是澳门的很多新建筑,令我刮目相看。此外,我对澳门人的总体印象也超级好,待人接物自然平和,令人感觉舒服。澳门如今的人气非常旺盛,这是澳门赢得外界普遍赞赏的标志。
澳门官也街

、




官也街的网红咖啡店

官也街的小广场

官也街附近的街景

大三巴牌坊


大三巴附近的街景


玫瑰堂
议事亭前地
市政署
议事亭前地附近的猪扒包餐馆

十月初五日街



新葡京
新葡京一带的街景

城轨车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