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行摄京华大地---最美北京,京城古韵--中轴线

标签:
杂谈 |
原文地址:行摄京华大地---最美北京,京城古韵--中轴线 作者:老郑的摄影
京城古韵--中轴线
"中轴线"在学术文献中的解释:《中国建筑史》把中国古代大建筑群平面中统率全局的轴线称为"中轴线",并且指出"世界各国唯独我国对此最强调,成就也最突出"。
北京中轴线,是指北京自元大都、明清北京城以来北京城市东西对称布局建筑物的对称轴,北京市诸多其他建筑物亦位于此条轴线上。明清北京城的中轴线北至钟鼓楼,南至永定门,直线距离长约7.8公里。北京中轴线南起外城永定门,经内城正阳门、中华门、天安门、端门、午门、太和门,穿过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宫、坤宁宫、神武门,越过万岁山万春亭,寿皇殿、鼓楼,直抵钟楼的中心点。
2018年7月4日,北京中轴线申遗,目前确定了永定门、先农坛、天坛、正阳门及箭楼、毛主席纪念堂、人民英雄纪念碑、天安门广场、天安门、社稷坛、太庙、故宫、景山、万宁桥、鼓楼及钟楼等14处遗产点。
【文字说明摘自网络】
北京的中轴线历史可以追溯到元朝,元世祖忽必烈弃金中都,在其东北方择址建设元朝国都--元大都,即明清北京城的前身,这时中轴线长3.7公里。明朝初年,大将军徐达将元大都北城墙拆掉南移,东、西、南仍沿用大都城墙,中轴线长4.78公里。到了明朝永乐年间,沿用了元大都的城市中轴线,并修建紫禁城,开始营建皇城,又将元大都南城墙向南推2里,至此,形成明北京内城。明嘉靖年间,为加强京城的护卫安全,开始增建北京外城。清朝定都北京之后,没有做大的改动,只是沿袭明代格局,这时的中轴线长7.86公里
上世纪九十年代,北京为连接城市中心和亚运村,在二环路钟鼓楼桥引出鼓楼外大街,向北至三环后改名为北辰路,这条路成为北京中轴线的延伸,西边建造中华民族园,东边则是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北京申奥成功后,中轴线再次向北延长,成为奥林匹克公园的轴线。东边建造国家体育场(鸟巢),西边则是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再向北,穿过奥林匹克公园,到达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该公园中间的仰山、奥海均在中轴线上。
北京的南北中轴线是世界城市史上极为罕见的一条建筑艺术轴线,但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的退休老人夔中羽经过认真测量研究发现:北京南北中轴线居然不是正南正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