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云南昆明-妙湛寺“金刚宝座塔”

妙湛寺“金刚宝座塔”位于云南昆明市官渡古镇,始建于明英宗天顺元年(1457年),为沙石所建,形制之奇妙,建筑工艺之精巧,堪称国内同类建筑中之上品。1996年,该塔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妙湛寺“金刚宝座塔”由基台、塔体两部分组成,其中,须弥座式基台平面为正方型,台高4.8米,边长10.4米,底部开有东西南北四道互通的券洞门,可行车马。基台上五塔耸立,中央为高16米的主塔,四角辅以高8.84米的小塔。主塔宏伟,小塔玲珑,各塔均由须弥座、塔身、塔颈和塔刹组成,式样不同,风格迥异。主塔状似喇嘛塔(全国仅此一例),塔的下部是7圈莲瓣,上承覆钵形塔身,四面各开一佛龛,并塑有佛像。塔刹上有十三天相轮、铜宝伞盖、摩尼珠和宝瓶。基台四角雕有力士像4尊,四面皆为雕刻,形象生动,刻工精湛,显示了高超的工艺水平。
金刚宝座塔亦称“穿心塔”,原为印度伽耶城尼连禅河畔释迦牟尼佛得道成佛处的纪念塔,称为“佛陀伽耶大塔”,又被称为“坛城”,即“神坛”。该类塔座四角各建一幢小方形塔,拱卫中间一座高大锥形塔。五座塔分别代表“五方佛”,正中大塔代表大日如来,四周四幢依顺时针代表阿閦如来、宝生如来、弥陀如来和不空如来。
明天顺二年重修妙湛寺时,“乃即寺之前辟地复造浮图一规”,此“浮图一规”即为金刚宝座塔。建塔目的是为“造功德”、“求延寿”、“顺习俗稳民心”、“而以不治治之也”。此处“顺习俗稳民心”是指民间有“螺蛳怪”兴风作浪的传说,故建塔以镇之。
妙湛寺“金刚宝座塔”在我国现存的十余座金刚塔中,是建造时间最早、历史最为悠久的一座,其与寺院门前两座密檐砖塔相辉映,不仅体现“有容乃大”、“显密并举”的佛门精神,而且在布局上高低错落,品字排列,十分和谐。该塔不仅整体构思意象飘逸,细部的铜铸石刻也十分精美,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