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上海闵行-七宝教寺(南七宝寺)

七宝教寺位于上海市闵行区七宝镇,寺院历史悠久,历经千年而不衰,曾享有“郡东第一刹”之美称。
七宝教寺之历史可沿袭至五代十国后晋天福年间(936-946年)的“陆宝院”,亦称“福寿庵”,其初建于松江“陆宝山”,当时为东吴大将陆逊后裔陆机、陆云之家祠,后代将其拓为佛庙。五代时,吴越王钱镠游历至此,误“陆宝”为“六宝”,又赐金字藏经《妙法莲花经》
现有七宝教寺地处横沥泾和蒲汇塘东北,是于2002年易址重建而成。现寺院占地43亩,建筑风格上承汉唐,在布局、造型、色调等方面与汉唐宫阙、寺庙等筑体基本雷同,一脉相承。寺院建筑群由南向北依次分布山门、钟鼓楼、天王庙、大殿、讲经堂、法堂、藏经楼、僧寮、客房等,并于殿前广场建有“七宝琉璃玲珑塔”,塔高47米,八面七层,钢筋混凝土塔身,料拱挑檐,庄严雄伟。
七宝教寺本有未名寺园,毁于兵燹。重建教寺后,重拓寺园,定名“慧心园”。该园依寺而分为以牡丹为主的东园和以乔木为主的西园(经幢园)。东园另有“聚宝莲池”,展示铸铜雕塑的有关民间传说的“七宝”,即飞来佛、氽来钟、金鸡、玉筷、玉斧、神树和金字莲花经。
地处七宝镇横泾东、蒲汇塘南,旧称“东圣堂”,内有二排三开间瓦房建筑,是一处保留原址、原貌的佛教寺庙。院内植有两株百年银杏,簇拥环伺,形制如古书中所称“兰若”。东圣堂曾有铁佛,据说就是“七宝”之一的“飞来佛”,“文革”期间,这里成为生产队仓库,“飞来佛”同时被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