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老郎记忆
老郎记忆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371
  • 关注人气: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庐州记忆》之四十七庐州府的庐阳八景

(2019-07-17 08:32:16)
标签:

文化

历史

教育

庐州府的庐阳八景

由于时代变迁,其故址大都湮没或失去原有风貌,当年的美景今已不复存在,现据《县志》朱弦的《八景说》分述如下:
      蜀山雪霁

大蜀山上雪后初晴,阳光照射,天山一色,登高遥望蜀山宛如一白发老人无限遐思。《县志·八景说》称“……慧满禅师说法时,渊济龙神来,看天女雨花,师识之,与之砚汁以润此一方民,杨行密在淮南时,披荆剪草作行宫于此,固一时之雄也,而今墨雨安在,杨吴之宫阙何存,唯有雪色不随世代迁改,年年一来,使滕六(按:神话传说雪神号滕六)捉笔白描淡写,为山头作一絹老发也。彼仇池峨眉不得称胜矣。世传雪后立于教弩台松荫亭(今名听松阁)上,西顾蜀山雪霁令人无限神往由于现代高楼林立替代了当年老城内为数不多的登高点松荫亭,而今山雪依旧,昔日胜景难收。
     淮浦春融

今滁州路西侧为板桥河下游遗址,当年河滨两岸称为淮浦春色宜人游人如梭由于生息繁衍市肆林立,昔日之景画不复存在,久已湮没。1980年初市园林部门在淮河路桥南至芜湖路桥,淝河西岸兴建绿化景点,将淮浦春融景点恢复移名于此处。据《县志·八景说》称……曷言乎春,柳丝花片春光动也,轻烟碧浪春水生也,香车宝丰春人游也,故春不在城中而在水际也。清兴天下平定生聚教养已三十余年,可谓跻一世于春台矣,岂特水涯一片地为乐土哉
     巢湖夜月

据说月明星稀风平浪静之夜泛舟于碧波万顷湖中,水天一望无际,令人遐想无限,别有一番意境。据《县志·八景说》称“……当其月夕微风不生,流光接天,静影沉碧,羁人当此而神开,劳人对此而机息,恍乎置身于广寒世界也。……虽然江山不改,明月常来,安知千古而下不有如东坡老子,青莲居士者,重来击空明赊月色,一开此湖生面也。
    四顶朝霞

四顶山又名朝霞山,因山有四顶(四个山头)故名。其址在今肥东县滨湖乡巢湖北岸,每当雨后露重的早晨,旭日东升光华四射,绚丽夺目,身临其境犹如涌入五色琉璃。据《县志·八景说》称……后读书山中一日晨起徘徊于螺髻之侧,适当初晴露旦(按:露水早晨)草木含滋旭日东生,奇光四射,俯眺四、五里外,恍乎涌五色琉璃中,予始悟所谓朝霞者,学士能言之而不常见,山僧、野牧常见之而不能言,故世多罔闻焉。
    藏舟草色

即古藏舟浦也,当年为金斗河畔,宋人朱服有柳塘春水藏舟浦。句,当年草色茸茸,景色宜人,几历沧桑,今已湮没无闻,清人有何须更觅藏舟浦,野草无花霜自吹。之句。其遗址在今六安路(淮河路至霍邱路)以西,寿春路以南,蒙城路以东(按:从今淮河路南民政巷即庙东街向南过霍邱路由省民政厅办公大楼西侧至南距安庆路约百米处折向东至六安路)安庆路以北百米处北面范围内,而今高楼林立,市肆纷陈已无遗踪可寻。据《县志·八景说》称当春夏之交麦浪翻风,懿筐少妇立于桑枝恍如乘槎犯斗,……秋来平畴远风稻香.
    教弩松荫

相传当年曹操驻军合肥,为防御东吴袭击合肥,在城东三公草色虽佳,视此孰稗国用。……处,南淝河与板桥河交叉三角地带驻守军队,令每个土兵一人挖一兜土(即古人穿长袍用前下襟包一包土)堆筑高台遗下的土坑后成为逍遥津派五百士兵在台上练习强弩,每当烈日当空汗如雨注,故植松树以遮荫后人在台上东南角临街建一八角亭名松荫亭(今名听松阁)亭傍植松树数株,以应松荫之意。据《县志·八景说》称九狮桥北土阜巍然乃曹公教弩处也,四周陡削砖以植之,蹑蹬而升,计三十有三级,空台濯濯安有松荫,当日曷言乎松荫也,想孟德教弩时挥汗如雨,应植大夫(按:松号大夫)于其上以荫壮士,岁月既久柯化龙鳞,针成鹤翼,后人因指松荫每黄昏清旦渊渊木鱼,一派梵呗,有类海潮之音,又何减十里松风邪,即谓松荫至今存可也
   镇淮角韵

其遗址即今宿州路与安庆路交接处,俗称古楼拐,为古金斗城北门遗址,南宋拓城后改建为镇淮楼(详见《合肥老城古迹钩沉·镇淮楼》相传当年楼上设有专人在楼上早晩吹牛角号报时,号角之音呜喇鸣喇在老城上空回荡别有韵味。据《县志·八景说》称“……不知何年改为丽谯,中置画角铜壶等物考之乐苑角瑟调也,萧萧瑟瑟足以感人,大约借以警晨昏司启闭也。久已湮没无闻
    梵刹钟声

即罗汉寺当年山门额上有兴国山门四字,当年寺中有铜钟一口,清脆悦耳,夜半撞击悠扬之声响彻全城。其遗址在今明教寺北围墙外,罗汉寺巷(今名立志巷)巷北,解放初期寺废为民居据《县志·八景说》称城中古刹凡六,有钟而独兴国禅院一钟,小楼以悬之,高出于屋之危而上,轩举畅豁,取以闻远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