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幼儿园本土游戏资源的开发研究》阶段性调查报告
(2021-03-28 14:09:28)
标签:
教育 |
分类: 课题研究论文 |
《农村幼儿园本土游戏资源的开发研究》阶段性调查报告
摘要:随着农村幼儿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各地都不断加大投入改善办园条件,那究竟如何提高农村幼儿园的办园水平,走适合农村幼儿园的发展之路,怎样开发和利用农村教育资源?如何充分利用本地游戏资源进行课程实施?家长对幼儿园田园课程的理解和参与度是什么样的?基于这样的问题,我们开展了调查研究,意在发现问题并进行科学、规范的引导,生成具有农村特色的“本土游戏课程”,促进农村幼儿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农村幼儿园、农村教育资源、田园课程
一、问题的提出
农村幼儿园在教育经费和资源上都无法和城市地区相比,但农村地区也有着城市不具备的乡土资源和田园特色,因此,合理开发利用有效资源,提升幼儿园的教育质量,是提升农村幼儿园办园水平的重要途径。幼儿园教育是国民素质教育中的基础教育,对幼儿的初步发展和社会认知非常重要,良好的师资力量和丰富的教育资源是提高幼儿园办园水平的重要前提基础,甚至可以为孩子赢得学前发展的先机,但各地的经济发展状况存在较大差异,对于农村地区来说,由于经济相对落后,教育资金和教育资源都无法得到基本保障,为幼儿园教育带来很大的困难,相对于城市幼儿园来说,或许农村幼儿园的环境有点过于“艰苦”了,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农村地区所具备的特色乡土资源和自然资源,并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来开展丰富多彩的幼儿园的教育工作。
一、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选择了当地某幼儿园全体家长和教师为调查对象。本幼儿园家长280人,教师22 人。本调查采用了自拟的问卷,希望通过对家长和教师的看法,进一步了解家长与教师对幼儿园田园课程的理解和参与度。向发放问卷280份,收回问卷共257份,回收率92%。向教师发放问卷22份,收回22份,回收率100%
(2)访谈法
本次研究还采用访谈法。本次访谈对象为3—6岁幼儿,研究对象主要选取小中大班各5名典型幼儿进行谈话了解,了解幼儿对田园化游戏的喜爱度。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问卷调查数据结果
表1-1农村幼儿家长对实施田园课程的态度
|
|
很支持 |
无所谓 |
不支持 |
|
人数 |
113 |
144 |
0 |
|
百分比 |
44.0% |
55.8% |
0 |
表1-2幼儿园所在乡镇可以利用那些资源
|
|
自然资源 |
园所基地 |
民风民俗 |
|
人数 |
89 |
71 |
98 |
|
百分比 |
34.5% |
27.5% |
38% |
通过表1-2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有34.5%的家长认为可以利用一些当地的自然资源,例如:四季植物、家禽动物。有27.5%的家长认为可以利用当地的一些园所基地,例如:临永渡口、玲珑湖、汲浜镇等。而有38%的家长认为可以利用一些本地的民风民俗,比如:弹棉花、扎库等。看来本地田园中有着十分丰富的课程资源,需要经过系统的挖掘与归纳、分析与筛选,将当地特有的自然、社会、文化、生态方面的资源进行简单的分类,并构建成本园特有的田园课程。
表1-3教师对农作物的了解程度
|
|
对常见农作物都有一定了解 |
只了解8种以内常见农作物 |
对农作物生长一无所知 |
|
人数 |
5 |
14 |
3 |
|
百分比 |
22.7% |
63.6% |
13.6% |
通过表1-3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有22.7%的教师对常见农作物都有一定了解,有63.6%的教师只对8种以内的农作物有所了解,而有13.6%的教师对农作物生长一无所知。由这张表格可以明确看出如今部分农村幼儿教师虽然在农村工作,但是家住在城镇,从没有在农村中生活过,因此对田园资源一无所知。大部分教师虽然生活在农村,但是缺少有意识地对田园资源的学习和掌握,只有极少部分教师了解常见的农作物的生长。教师对开发农村教育资源重要性的认识仅停留在理论层面,并没有真正落实到行动中。教师对农村资源开发的意识薄弱,开发课程能力的欠缺,以及幼儿园现有课程的限制,造成农村幼儿园尚未形成资源开发策略和成果的现状。
2.访谈法
通过对15名不同年龄段的幼儿进行访谈,发现所有幼儿都非常喜欢实施的田园课程下的田园式游戏。其中一位幼儿说:“我还想去玩小树林里的娃娃家,里面可以真的煮饭。”,另一位孩子说:“我喜欢在小树林里打野战,我上次可是队长呢!”,还有孩子说:“我种的小青菜不知道有没有又长高。”孩子们在这些活动中幼儿实现深度学习,获得多种能力的长足发展。
三、思考与建议
1.
在田园课程的实施中我们应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经验特点以及遵从幼儿的喜好。例如:孩子们特别喜欢小树林里的打野战游戏,这个游戏中孩子们可以竞选社长、角色分配、完成战前准备、战时活动中,发现了诸多问题:谁更适合做队长?如何认定对手被击中等。孩子们在完成一个个任务,解决一个个问题中,获得了社会性成长的契机,这里有人性之间的妥协,有争执、坚持,有语言表达的锻炼,有逻辑思维的锻炼等,这里更有儿童生命能量的流动,从而使幼儿得到全发面的发展。再例如,在田园种植项目中,孩子们通过投票选择自己喜欢的种子,成立种植项目小组,通过分工合作完成种植、打理、收获。在活动中教师作为观察者,关注幼儿在活动、生活中的反应,抓住有价值的问题及时加入支架,等待孩子的成长,这有效地改善了师幼互动行为,推动幼儿核心素养的悄然落地。
2.田园课程的实施应深度挖掘当地的田园资源
(1)本园在海门市临江镇,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季分明,雨量充沛,物产丰富,可利用的本土游戏资源十分丰富。比起大城市,这里的孩子有更多的机会融入到大自然中,和花草为伍,与虫鸟嬉戏。春天发芽的植物、夏天的荷花、秋天的丰收、冬天的雪花,能让幼儿清晰地感受到四季变化所带来的惊喜;临江因紧邻长江而得名,境内湖荡众多,水域面积较大,幼儿对水有着深厚的感情,通过这些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让幼儿从生活中就能获取大量有关大自然的丰富经验,也更容易激发他们去探究大自然的兴趣。
(2)而且临江又是“江苏省科技小镇”,拥有生物医药、新能源材料、机械电子“三大产业”建设项目。这些丰富的乡村资源和高科技产业都是幼儿熟悉的、感兴趣的,将这些物质资源利用到户外游戏、体育游戏和区域活动中,更能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
(3)临江的历史文化底蕴也非常丰厚,至今还保留着许多传统的老行当,麦秸编织工艺、磨豆腐、老扎匠、烤烧饼、竹器店、布行、制衣店等,这些老工艺为游戏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很多可使用、可借鉴的素材。
2011年出台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提出了幼儿园教师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基本的理念和道德。教师作为课程开发与实施者,我们要为他们提供实践的平台、营造课程建设的氛围,只有通过实践活动,教师才能积累相关的知识和经验,并在相互的启迪中拓宽思路、迸发智慧,提高教师的田园教育理念。
4.创设田园化活动环境
(1)户外场地
本园应该充分利用大自然中的田园大环境。因地制宜打造田园小树林。小树林内设有秋千、梅花桩,滑滑梯,可玩多种游戏。还可以设置饲养区:鸡、鸭、鹅,还有兔子。结合环境自制户外本土化玩具:用索桥在园内的树之间系上间隔50厘米的相互平行的绳索,可玩过索桥的游戏,发展平衡能力和控制能力;大小长短不同的竹梯和夹梯任意组合成高低不一的“高山”“平原”,锻炼孩子攀爬、弹跳能力;竹子围做边框,中间固定渔网,孩子可以在渔网中走“沼泽地”、在渔网下匍匐前进,发展动作的敏捷性;竹子做成立体框架,三面用布遮盖,孩子钻山洞、过山坡(麻袋堆成),锻炼钻爬能力;园内还有十几棵枝繁叶茂的树木,在树干下固定竹梯,周围铺上软垫,树上挂上鸟窝、鸟笼等,让孩子自由爬到树上看世界;设置的大型沙水池可玩沙、玩水,沙水混玩,挖渠等等。
(2)班级内
在实施田园课程中尊重幼儿兴趣,采用自然田园的教育方式。每个班级均创设田园式区域环境。孩子们也从不在意植物到喜欢观察植物;从分不清葱苗和蒜苗到能说出很多种农作物的名称;从不认识农具到用农具、玩农具;从不关注自然到关注自然的每一个生命,哪怕是杂草和虫子……一个个主题活动伴随着孩子们的问题诞生、开展。在农村这样一个广阔天地里,孩子们乐于实践、勇于探索,在亲历中学习,在体验中成长。孩子不只是听到了,看到了,还做过了,学会了。孩子们懂得了关注、保护、热爱,掌握了知识、方法和技能,学会了观察、比较、思考、创造……老师们同样是“行在田园、学在田园、思在田园、成长在田园”,从“照本宣科、模仿他人”,到“追随儿童、随机生成”,田园教育的理念以及能力都有了很大提高。
【参考文献】
[1]翟玉浪.农村幼儿园田园式游戏的实施策略[J].基础教育论坛,2019(13):62-63.
[2]赵明月.辽阳县乡土文化资源在A幼儿园中的应用研究[D];鞍山师范学院;2017年
[3]彭小元.教育公平视野下的农村幼儿园课程改革构想 [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13,(01).
[4][德]福禄贝尔.人的教育[M].孙祖复,译.北京:人民教育
出版社,1991:64.
[5]焦婧怡.乡土资源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的开发和利用[D];河北大学;2017年
[6]孔敏.农村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3年
[7]孙瑞欣.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J];教学与管理;2008年10期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