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氏乳杆菌的分离方法和鉴定方法及操作流程总结!
标签:
知识技术方法收藏 |
分类: 微生物菌种 |
布氏乳杆菌的分离和鉴定是研究其生物学特性及应用的基础,过程需结合微生物分离培养技术与现代分子生物学方法。以下是具体的分离和鉴定方法:
一、分离方法
分离的核心是从样品(如青贮饲料、发酵食品、肠道内容物等)中筛选出布氏乳杆菌,排除其他杂菌干扰。
1、样品预处理
称取一定量样品(如 10g 青贮饲料),加入 90mL 无菌生理盐水或磷酸缓冲液(PBS),充分振荡制成 10¹ 稀释液。
采用梯度稀释法(10² 至 10)进一步稀释,减少杂菌浓度,提高目标菌分离效率。
2、选择性培养
培养基选择:布氏乳杆菌为乳酸菌,可选用MRS 培养基(强化梭菌培养基,含葡萄糖、蛋白胨等营养成分),并添加特定抑制剂(如万古霉素,抑制革兰氏阴性菌)提高选择性。
培养条件:因布氏乳杆菌为兼性厌氧,需在厌氧环境(如厌氧培养箱,通入 N:CO:H=80:10:10 混合气体)中培养,温度控制在其最适生长温度(37-48),培养 24-48 小时。
3、单菌落纯化
培养后,挑取平板上形态典型的菌落(布氏乳杆菌菌落通常为圆形、边缘整齐、乳白色或浅黄色、表面光滑)。
采用划线分离法在新鲜 MRS 平板上多次划线,直至获得纯培养物(单菌落形态一致),并通过显微镜观察确认菌体形态均一(革兰氏阳性杆菌)。
二、鉴定方法
鉴定需从表型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分子水平多维度验证,确保菌株准确性。
(一)表型及生理生化鉴定
1、形态学观察
革兰氏染色:布氏乳杆菌为革兰氏阳性,镜检呈杆状,无芽孢,不运动。
菌落特征:在 MRS 平板上的菌落形态(如大小、颜色、边缘等)可作为初步判断依据。
2、生理生化特性测定
代谢类型:布氏乳杆菌为异型发酵,可通过检测发酵产物(如产生乳酸、乙酸等)确认(可采用高效液相色谱 HPLC 分析)。
糖发酵试验:利用 API 50 CH 试剂盒或糖发酵管,检测其对葡萄糖、乳糖、蔗糖等碳水化合物的发酵能力(布氏乳杆菌通常可发酵葡萄糖、麦芽糖,不发酵木糖等)。
生长条件验证:测定其在不同温度(如 20、48、55)和 pH(如 pH 4.0、pH 9.6)下的生长能力,符合其兼性厌氧、耐中高温的特性。
酶活性检测:如接触酶试验阴性(不产生接触酶),可与其他杆菌区分。
(二)分子生物学鉴定
分子水平鉴定是确认菌株的金标准,基于基因序列的特异性分析。
1、16S rRNA 基因序列分析
提取菌株基因组 DNA,利用 16S rRNA 基因通用引物进行 PCR 扩增。
对扩增产物测序,将序列与 GenBank 等数据库中已知布氏乳杆菌的 16S rRNA 基因序列进行同源性比对(如相似度≥97%,可初步判定为该种)。
2、特异性基因检测
针对布氏乳杆菌的特有基因(如编码乳酸脱氢酶的基因 ldh)设计引物,通过 PCR 扩增验证,进一步提高鉴定特异性。
3、其他分子分型方法
如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随机扩增多态性 DNA(RAPD)等,可用于菌株分型,区分不同来源的布氏乳杆菌菌株。
三、鉴定流程总结
样品预处理→梯度稀释→选择性培养(MRS 培养基,厌氧条件)→单菌落纯化;
形态学观察(革兰氏染色、菌落特征)→生理生化试验(糖发酵、代谢产物等)→分子生物学鉴定(16S rRNA 测序、特异性基因检测)。
通过以上多步骤验证,可准确分离并鉴定布氏乳杆菌,为其后续研究和应用(如青贮接种剂开发、益生菌筛选)提供可靠依据。
北京百欧博伟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微生物菌种查询网提供微生物菌种保藏、测序、购买等服务,是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的服务平台,并且是集微生物菌种、菌种,ATCC菌种、细胞、培养基为一体的大型微生物查询类网站,自设设备及技术的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欢迎广大客户来询!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