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培养基高压蒸汽灭菌失败的常见原因分析及其应对方法!

(2025-10-10 20:14:24)
标签:

知识

教育

方法

收藏

分类: 百欧博伟生物

  培养基高压蒸汽灭菌失败的常见原因分析及其应对方法!

 


百欧博伟生物:高压蒸汽灭菌是培养基灭菌最常用的方法,其原理是通过 121(103.4kPa)下维持 15-30 分钟(根据培养基体积调整),利用饱和蒸汽的高温杀灭包括芽孢在内的所有微生物。灭菌失败会导致培养基污染,直接影响实验结果。以下从设备、操作、培养基自身三个维度分析常见失败原因及应对方法:

 

一、灭菌设备相关原因

 

灭菌器的性能和状态是灭菌成功的基础,设备故障或参数异常是常见诱因。

 

1、灭菌器压力 / 温度未达标

 

表现:灭菌过程中显示压力正常,但实际温度未达到 121(如仅 115),导致芽孢未被杀灭。

 

原因:

 

灭菌器内非饱和蒸汽过多(蒸汽中含大量冷凝水,或蒸汽发生器水位过高,蒸汽含水量超标),饱和蒸汽比例不足会降低灭菌温度(相同压力下,饱和蒸汽温度高于湿蒸汽)。

 

压力表或温度传感器校准失效(长期未校准,显示值与实际值偏差)。

 

灭菌器密封不良(如密封圈老化),导致蒸汽泄漏,压力无法维持。

 

应对:

 

灭菌前检查蒸汽发生器水位(避免过高或过低),确保蒸汽干燥度(可通过排放冷空气时观察,排出的蒸汽应呈“直线状”而非“雾状”)。

 

定期校准压力表和温度传感器(建议每年至少 1 次)。

 

每次使用前检查密封圈是否完好,若老化、变形需及时更换。

 

2、冷空气未彻底排尽

 

表现:灭菌器内存在冷空气团,局部温度低于设定值(如冷空气聚集处温度仅 100左右),形成“灭菌死角”。

 

原因:

 

未按规程排放冷空气(如手动排气时时间不足,或自动排气功能故障)。

 

培养基容器摆放过密,遮挡排气口,冷空气无法顺利排出。

 

应对:

 

手动排气:灭菌开始后,先打开排气阀,待有大量蒸汽持续排出(约 3-5 分钟),确认冷空气排尽后再关闭。

 

自动排气灭菌器:需检查排气阀是否通畅,避免被杂质堵塞。

 

摆放规范:容器间留空隙,瓶口朝向一致(避免蒸汽流通受阻),液体培养基瓶装量不超过容器容积的 80%(防止沸腾时液体溢出堵塞排气)。

 

3、灭菌时间不足

 

表现:灭菌时长未达到要求(如大容量培养基仅灭菌 15 分钟),微生物未被完全杀灭。

 

原因:

 

未根据培养基体积调整时间(如 500mL 瓶装培养基需灭菌 30 分钟,若按小体积 15 分钟设定则时间不足)。

 

灭菌器计时错误(如从开始加热时计时,而非达到 121后计时)。

 

应对:

 

明确计时起点:从灭菌器温度达到 121、压力稳定后开始计时。

 

按体积调整时间:一般 200mL 以下灭菌 15-20 分钟,200-500mL 灭菌 20-30 分钟,1000mL 以上需 30-40 分钟。

 

二、操作流程相关原因

 

操作不规范会导致灭菌过程“形式达标但实际失效”,是人为失误的主要来源。

 

1、培养基分装或容器灭菌不当

 

表现:灭菌后培养基污染,污染菌多为环境中的杂菌(如芽孢杆菌、霉菌)。

 

原因:

 

分装时容器未灭菌(如培养皿、试管未提前灭菌,或灭菌后接触非无菌台面)。

 

瓶口 / 管口密封不严(如棉塞松动、瓶盖未拧紧),灭菌时蒸汽无法进入,或灭菌后空气进入时带入杂菌。

 

分装过程中液体洒出瓶口,未清洁即灭菌,残留的有机物在灭菌后成为杂菌滋生的营养源。

 

应对:

 

容器需提前灭菌(如培养皿、试管需单独灭菌后再分装,或分装后整体灭菌时确保容器无菌)。

 

密封规范:棉塞需松紧适宜(既能透气又能防污染),玻璃瓶需用螺旋盖(灭菌时稍松,避免高压下炸裂;灭菌后趁热拧紧)。

 

分装后清洁瓶口:用无菌纱布擦拭残留液体,避免有机物残留。

 

2、灭菌后处理不当导致二次污染

 

表现:灭菌过程合格,但后续操作中引入杂菌(如灭菌后开盖冷却,或取出时接触非无菌环境)。

 

原因:

 

灭菌结束后,未等压力降至“0”即打开灭菌器(内外压力差导致外界空气涌入,带入杂菌)。

 

取出培养基时,容器外壁接触灭菌器内非无菌区域(如灭菌器底部积水、未清洁的内壁)。

 

冷却环境不洁(如在普通台面冷却,而非超净工作台或无菌室)。

 

应对:

 

灭菌后需等待压力自然降至 0,确认无蒸汽喷出后再打开盖子,避免“暴沸”和空气倒灌。

 

灭菌器定期清洁:每次使用后倾倒底部积水,每周用中性清洁剂擦拭内壁,防止水垢和杂菌残留。

 

冷却环节:在超净工作台内或无菌环境中冷却,容器外壁可用 75% 酒精消毒后再取出。

 

三、培养基自身相关原因

 

培养基的成分或状态可能影响灭菌效果,尤其对含特殊成分的培养基需特别注意。

 

1、培养基成分抑制灭菌效果

 

表现:含大量有机物或颗粒的培养基(如含血清、淀粉的培养基)灭菌后仍有杂菌。

 

原因:

 

高浓度有机物(如血清、油脂)会包裹微生物,形成“保护屏障”,蒸汽难以穿透,导致灭菌不彻底。

 

颗粒状成分(如淀粉颗粒、活性炭)内部可能藏匿微生物,灭菌温度无法渗透至颗粒核心。

 

应对:

 

含血清、酶等热敏成分的培养基:需采用“过滤灭菌”(0.22μm 滤膜),而非高压蒸汽灭菌(高温会破坏成分)。

 

含颗粒的培养基:灭菌前充分搅拌,确保颗粒分散;延长灭菌时间(如比常规增加 10-15 分钟),或先溶解颗粒后再灭菌。

 

2、培养基 pH 值异常

 

表现:过酸或过碱的培养基灭菌后易污染,或因高温导致成分分解,间接影响灭菌效果。

 

原因:

 

pH 过低(<5.0)或过高(>8.0)时,培养基成分(如碳水化合物)在高温下易分解,产生酸性或碱性物质,改变灭菌环境,影响微生物杀灭效果。

 

过酸环境可能导致容器(如玻璃试管)腐蚀,产生杂质污染。

 

应对:

 

灭菌前调整 pH 至适宜范围(多数培养基 pH 为 7.0-7.4),用 pH 计或精密试纸检测。

 

对过酸 / 过碱的培养基,可先中和至中性再灭菌,避免成分分解。

 

四、灭菌失败的判断与处理

 

若怀疑灭菌失败,可通过以下方法验证:

 

无菌检验:取少量灭菌后的培养基,在 37培养箱中培养 24-48 小时,观察是否有菌落生长(固体培养基)或浑浊(液体培养基)。

 

阳性对照:在灭菌后的培养基中加入已知芽孢菌(如枯草芽孢杆菌黑色变种芽孢),培养后若有生长,说明灭菌失败。

 

处理方式:灭菌失败的培养基需重新灭菌(若未污染)或直接废弃(已污染),不可用于实验;同时排查上述原因,解决问题后再进行下一次灭菌。

 

五、总结

 

高压蒸汽灭菌失败的核心原因可归纳为“设备不达标、操作不规范、培养基不适配”。解决关键在于:

 

确保灭菌器压力、温度、时间参数准确,冷空气彻底排出;

 

规范分装、摆放和灭菌后处理,避免二次污染;

 

根据培养基类型(成分、体积)调整灭菌方案。

 

通过严格控制每一步骤,可显著降低灭菌失败风险,保证培养基的无菌性。

 

北京百欧博伟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拥有Biolog微生物鉴定系统,超低温冰箱,生物安全柜等仪器设备可进行对微生物分离、鉴定等常规的分子实验研究。对我国生命科学研究、生物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的需求进行积极的面对社会乃至国外收集保藏提供微生物菌种资源。在保证生物安全和保护知识产权的前提下,为工农业生产、卫生健康、环境保护、科研教育提供微生物物种资源、基因资源、信息资源和专业技术服务。

 

除此之外,我们还拥有对菌种、细胞、培养基、配套试剂等产品需求者的极优质服务,对购买项目的前期资料提供,中期合同保证,后期货物跟踪到最终售后的确保项目准确到位,都有相关人士进行维护,确保您在微生物菌种查询网中获得优质服务!也正因为此,北京百欧博伟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与国内外多家研制单位、生物制药、第三方检测机构和科研院所院校、化工企业有着良好、长期和稳定的合作关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