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实验室标准菌株、工作菌株与质控菌株的区别与用途!

(2025-09-08 15:03:13)
标签:

知识

技术

方法

收藏

分类: 微生物菌种

    实验室标准菌株、工作菌株与质控菌株的区别与用途!

 


百欧博伟生物:标准菌株、工作菌株和质控菌株是微生物实验室(特别是涉及质量控制)中经常使用的术语,它们密切相关但又各有侧重。理解它们的区别和用途对于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可比性至关重要。

 

下面是它们的详细区别和用途:

 

一、标准菌株

 

1、定义:

 

由官方或权威机构(如 ATCC, NCTC, CICC, CMCC 等)保藏、鉴定并提供的菌株。

 

具有明确的、经过验证的生物学特性(如形态、生化反应、血清型、基因型、抗生素敏感性、毒力因子等)。

 

通常拥有唯一的编号(如 ATCC 25922NCTC 12900)。

 

是溯源性的源头,代表了该菌种的“黄金标准”。

 

2、来源:直接购买自权威菌种保藏中心。

 

3、特性:

 

特性最稳定、最可靠。

 

传代历史清晰、有限(保藏中心通常采用冻干、超低温冷冻等方式长期保存,尽量减少传代)。

 

有详细的背景资料和特性描述。

 

4、主要用途:

 

方法学验证:验证新建立的检测方法(如药敏试验、PCR、生化鉴定)是否准确可靠。

 

试剂/培养基/仪器验证:验证新批次培养基、试剂、鉴定卡、药敏纸片、仪器性能是否符合要求。

 

菌种鉴定:作为对照,用于鉴定未知菌株(尤其是疑难菌株或新菌种)。

 

建立参考值:在药敏试验等定量检测中,其结果为标准参考值范围提供依据。

 

溯源:实验室所有相关菌株的最终源头。

 

5、管理:实验室通常少量购买,严格保存(如冻干或-70/-80冷冻),尽量避免或严格控制传代次数。使用时通常先复苏活化,然后用于制备工作菌株。

 

二、工作菌株

 

1、定义:

 

由标准菌株经有限次传代(通常不超过5代) 后获得的、用于实验室日常检测工作的菌株。

 

是标准菌株在实验室内的“分身”。

 

2、来源:在实验室内,由复苏后的标准菌株在合适的培养基上传代培养获得。

 

3、特性:

 

其特性应尽可能接近原始标准菌株。

 

随着传代次数的增加,特性可能发生变异(如毒力减弱、生化反应改变、抗生素敏感性漂移)。

 

4、主要用途:

 

日常质量控制:用于每天的培养基质量控制(无菌性、生长支持性、选择性)、试剂有效性检查(如氧化酶、触酶)、仪器日常校准(如浊度计)。

 

常规实验操作:作为阳性对照参与日常的鉴定实验、药敏试验等(例如,每天做药敏试验时,用工作菌株作为质控菌株)。

 

人员培训:用于培训新员工进行标准操作。

 

5、管理:

 

严格记录传代次数(从标准菌株复苏算起为第1代,之后每转接一次增加一代)。

 

设定最大传代限制(通常不超过5代),超过代数后必须丢弃,并重新从标准菌株或冻存的工作种子批制备。

 

通常采用短期保存方式(如4斜面、半固体穿刺,保存几周)或中期保存(如-20甘油冻存管,保存数月到一年)。

 

定期验证关键特性(如形态、关键生化反应),确保未发生显著变异。

 

三、质控菌株

 

1、定义:

 

用于特定检测系统或方法中,监控该次(或批次)实验过程是否在控的菌株。

 

这个术语更强调功能。

 

2、来源: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质控菌株就是工作菌株本身。工作菌株的核心用途之一就是作为质控菌株。

 

有时,对于特定试验(如特定药敏试验或特定试剂盒),权威机构或标准方法会明确指定使用某一种或几种标准菌株(或其工作株)作为该试验的质控菌株。

 

在特定语境下(如商品化试剂盒),质控菌株可能指试剂盒配套提供的菌株(这些配套菌株本质上也是来源于标准菌株的工作株)。

 

3、特性:

 

对特定的检测项目(如某种抗生素、某种生化反应)有明确的预期结果范围(如特定的抑菌圈直径范围、特定的显色反应)。

 

其预期结果是已知的、稳定的(在有效传代范围内)。

 

4、主要用途:

 

监控实验有效性:在每次(或每批次)特定实验(如药敏试验、PCR、ELISA、生化鉴定)中同时检测质控菌株。

 

结果判读:如果质控菌株的结果落在预期范围内,则说明本次实验的试剂、培养基、仪器、操作人员等环节均在控,本次实验的样品检测结果才可信。

 

问题排查:如果质控菌株结果失控,则提示本次实验存在问题,样品结果无效,必须查找原因(试剂失效?操作错误?仪器故障?)并重新实验。

 

5、管理:管理要求与工作菌株一致(严格传代控制、定期验证)。

 

四、总结区别与联系:

 

1、简单来说:

 

标准菌株是“源头”和“金标准”,用于建立方法和溯源,珍贵且少用。

 

工作菌株是标准菌株的“日常替身”,用于实验室每天的常规工作和质量控制,需要严格管理传代。

 

质控菌株强调的是功能,即在具体某次实验中用来判断这次实验是否做对了、结果是否可信的菌株。这个角色绝大多数时候由工作菌株扮演。

 

2、关键点:

 

溯源性:所有工作菌株和质控菌株都应能追溯到其来源的标准菌株(记录其ATCC/NCTC编号及在实验室的传代历史)。

 

传代控制:工作菌株/质控菌株的传代次数是保证其特性的关键。过度传代会导致变异,使质控失去意义。

 

定期验证:即使严格控制传代,也应定期(如每新制备一批工作菌株时)对工作菌株的关键特性(形态、染色、关键生化、基本药敏)进行验证,确保其未偏离标准菌株特性。

 

特定试验的指定菌株: 对于某些标准化试验(特别是药敏试验),必须遵循指南使用其明确指定的标准菌株或其工作株作为该试验的质控菌株,并达到规定的质控范围。

 

理解并正确使用这三类菌株,是微生物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核心环节,直接关系到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欢迎访问微生物菌种查询网,本站隶属于北京百欧博伟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单位现提供微生物菌种及其细胞等相关产品查询、咨询、订购、售后服务!与国内外多家研制单位,生物医药,第三方检测机构,科研院所有着良好稳定的长期合作关系!欢迎广大客户来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