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基pH的测定与调整方法及总结关键步骤与重要注意事项!
(2025-09-03 14:51:35)
标签:
技术方法注意事项收藏 |
分类: 百欧博伟生物 |
培养基pH的测定与调整方法及总结关键步骤与重要注意事项!
百欧博伟生物:培养基 pH 的测定和调整是细胞培养、微生物培养和生化实验中至关重要的基础步骤。不合适的 pH 会严重影响细胞生长、代谢产物、实验结果的可重复性甚至导致实验失败。以下是详细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一、pH 的测定
1、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
pH 计 (首选,最精确):使用经过校准的实验室 pH 计和合适的 pH 电极(通常为复合玻璃电极)。这是最准确、最常用的方法。
pH 试纸 (粗略估计):仅适用于对精度要求不高的情况(如某些植物组织培养或粗略配制),精度较差(通常±0.5),且易受培养基颜色干扰。
pH 指示剂 (如酚红):许多培养基本身含有酚红作为 pH 指示剂。颜色变化范围通常在 pH 6.8 (黄色) 到 pH 8.2 (紫红色) 之间,中性 (pH 7.4) 时为橙色或红色。这种方法只能提供大致范围,不能精确测定。
2、pH 计的校准 (关键步骤!):
使用至少两种标准缓冲液(通常是 pH 4.01, 7.00, 10.01,选择涵盖待测溶液预期 pH 范围的标准液)。
严格按照 pH 计说明书进行操作。一般步骤:
用去离子水彻底冲洗电极。
将电极浸入第一种标准缓冲液,待读数稳定后,进行校准(“Cal” 或 “Slope”)。
冲洗电极。
将电极浸入第二种标准缓冲液(如 pH 4.01 或 pH 10.01,根据预期 pH 选择),待读数稳定后,进行第二次校准(“Cal” 或 “Slope”)。
有些仪器可能需要三点校准。校准后检查斜率是否在可接受范围内(通常 >95%)。
注意:校准缓冲液需要定期更换,避免污染。电极球泡要保持湿润(通常保存在 KCl 溶液或专用保存液中)。
3、测定培养基 pH:
将校准好的 pH 电极用去离子水冲洗干净,并用洁净的吸水纸轻轻吸干残留水滴(切勿擦拭电极球泡!)。
将电极完全浸入待测的培养基溶液中(确保液面超过电极的参比液接界),轻轻搅拌或晃动溶液(或开启磁力搅拌器)。
等待读数稳定(通常需要 30 秒到 1 分钟)。
记录稳定的 pH 读数。
测量完毕后,立即用大量去离子水彻底冲洗电极。
二、pH 的调整
1、目标 pH:明确你的实验所需的最终 pH 值(例如,大多数哺乳动物细胞培养为 pH 7.2 - 7.4,细菌培养可能为 6.8 - 7.2 或特定值)。
2、调整时机:必须在培养基灭菌(高压蒸汽灭菌或过滤除菌)之前进行 pH 调整。 灭菌过程本身可能会轻微改变 pH。
3、调整试剂:
升高 pH:使用无菌的 1M NaOH 溶液。对于对钠离子敏感的情况,可使用 1M KOH 溶液 或 碳酸氢钠 (NaHCO) 溶液(后者本身也是缓冲成分)。
降低 pH:使用无菌的 1M HCl 溶液。有时也可用 1M 醋酸 或 柠檬酸(特别是在植物或酵母培养基中)。
重要提示:强烈建议预先配制好 无菌的 1M NaOH 和 1M HCl 溶液(过滤除菌),并用密封容器储存。直接使用浓酸浓碱操作不便且危险。确保使用的酸/碱溶液无菌,避免污染培养基。
4、调整步骤:
将待调整的培养基置于洁净容器中(如烧杯或锥形瓶),放置在磁力搅拌器上。
开启磁力搅拌器,使培养基缓慢而均匀地搅拌。
逐滴缓慢加入 1M NaOH 或 1M HCl 溶液。
每加入几滴后,暂停搅拌片刻,将校准好的 pH 电极浸入培养基中,测定当前 pH 值(或使用无菌移液管吸取少量培养基滴在精密 pH 试纸上粗略判断)。
关键: 加入酸/碱时要非常缓慢,并充分搅拌,避免局部过酸或过碱导致某些成分(如磷酸盐、钙镁离子)沉淀。沉淀一旦形成很难再溶解。
持续少量添加并监测,直至达到目标 pH 值。
5、重新测定和确认:调整后,确保溶液混合均匀,再次用 pH 计精确测定最终 pH 值。
三、重要注意事项
1、温度:pH 测量受温度影响。pH 计通常有自动温度补偿功能。确保校准缓冲液和待测培养基的温度尽量一致(通常在室温 20-25°C 下测量和调整),并在 pH 计上设置正确温度或启用 ATC。注意:培养基在 37°C 时的 pH 会比室温下低约 0.2-0.4 个单位。实验室通常调整室温下的 pH 至目标值(如 7.4),在 37°C 培养时即接近生理 pH(约 7.0 - 7.2)。
2、缓冲系统:
培养基中的缓冲能力主要来源于 碳酸氢钠/CO 系统 和/或 HEPES, MOPS 等有机缓冲液。
碳酸氢钠系统:这是最常用的生理缓冲系统。其 pH 高度依赖于环境 CO 浓度(通常 5-10% CO 用于维持 pH 7.2-7.4)。在空气中(0.03% CO)敞口测量时,CO 会逸出,导致 pH 升高(可能到 8.0 以上)。因此,对于含碳酸氢钠的培养基,pH 调整应在 开放容器中快速完成,并理解在空气中的测量值会高于在 CO 培养箱中的实际值。调整目标是让其在指定 CO 浓度下达到所需 pH。
有机缓冲液:添加 10-25mM HEPES 等缓冲液可以大大增强培养基在空气中的缓冲能力,减少 CO 逸出对 pH 的影响,使其在室温空气中测量更接近实际值,也便于在开放环境下短时间操作(如显微镜观察)。但高浓度 HEPES 可能有轻微细胞毒性。
3、灭菌的影响:
高压蒸汽灭菌:加热会促使 CO 逸出和碳酸分解,通常导致灭菌后 pH 升高。糖类(如葡萄糖)在高温下可能部分降解产生酸性物质,有时会略微降低 pH。总体而言,升高更常见且幅度可能较大(0.2-0.5 单位)。必须在灭菌前将 pH 调得比目标值略低一点(如低 0.1-0.3),并在灭菌后冷却至室温时再次测量确认。如果偏差大,需在无菌条件下微调(使用无菌酸/碱溶液)。
过滤除菌:对 pH 影响很小。通常在过滤前调整好 pH 即可。过滤后可直接使用或再次确认。
4、无菌条件下的微调:如果灭菌后 pH 偏离目标值较大(尤其是高压灭菌后),必须在超净台内进行无菌操作:
使用无菌的 1M NaOH 或 1M HCl 溶液(预先过滤除菌)。
使用无菌移液管或注射器吸取酸/碱。
逐滴、缓慢、边加边轻轻混匀(如轻轻晃动培养瓶)。
如果需要精确测量灭菌后 pH,必须使用无菌的 pH 电极(经酒精或高压灭菌,需确认电极耐受性)或使用无菌取样法将少量培养基取出在超净台外测量(此方法有污染风险,需极其小心)。
5、沉淀问题:如前所述,加酸/碱过快或不充分搅拌极易导致磷酸钙、磷酸镁、碳酸钙等沉淀。一旦形成,很难逆转。缓慢加入和充分搅拌是预防的关键。
6、热敏感成分:如果培养基中含有热不稳定成分(如某些生长因子、维生素、抗生素),通常在过滤除菌后添加。pH 调整应在这些成分添加之前完成(在基础培养基溶解后调整)。
7、安全:操作强酸(HCl)强碱(NaOH)时务必佩戴手套、护目镜,在通风良好的地方进行。避免皮肤接触和吸入蒸气。
四、总结关键步骤
1、准备:配制好培养基,明确目标 pH 和缓冲系统(是否需要 CO)。
2、校准:严格按照规程校准 pH 计。
3、测量:在室温、开放环境下测量当前培养基 pH(理解 CO 系统的影响)。
4、调整:
慢速搅拌培养基。
使用无菌 1M NaOH 或 HCl 逐滴、缓慢加入。
每加几滴暂停,充分混匀后测定 pH。
重复至接近目标 pH(考虑灭菌影响,高压灭菌前可略低于目标值)。
5、灭菌:进行高压灭菌或过滤除菌。
6、灭菌后确认 (重要!):待培养基冷却至室温后,在相应环境下(空气中或 CO 培养箱平衡后)测量最终 pH。如有必要,在无菌条件下进行微调。
7、添加热敏成分:(如适用) 在无菌条件下加入过滤除菌的热敏感成分。
遵循这些步骤并特别注意温度、缓冲系统、灭菌影响和操作细节,就能可靠地测定和调整培养基的 pH,为你的细胞或微生物创造最佳的生长环境。
北京百欧博伟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拥有对菌种、细胞、培养基、配套试剂等产品需求者的极优质服务,对购买项目的前期资料提供,中期合同保证,后期货物跟踪到最终售后的确保项目准确到位,都有相关人士进行维护,确保您在微生物菌种查询网中获得优质服务!也正因为此,北京百欧博伟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与国内外多家研制单位、生物制药、第三方检测机构和科研院所院校、化工企业有着良好、长期和稳定的合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