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无菌检查与微生物限度检测的主要区别有哪些吗?
(2025-09-01 15:39:43)
标签:
知识教育文化 |
分类: 百欧博伟生物 |
百欧博伟生物:无菌检查和微生物限度检测是药品、医疗器械、生物制品等质量控制中两项重要的微生物学检测项目,它们的核心区别在于检测目的、适用对象和合格标准。以下是两者的主要区别:
一、目的:
无菌检查:旨在证明供试品中是否存在任何活的微生物。它要求产品在检测条件下完全无菌。关注点是“有没有”活微生物。
微生物限度检测:旨在测定供试品中存在的需氧菌、霉菌和酵母菌的总数(需氧菌总数/霉菌和酵母菌总数),并检查是否存在特定的控制菌(如大肠埃希菌、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耐胆盐革兰阴性菌等)。关注点是“有多少”以及“有没有特定有害菌”。
二、适用对象:
无菌检查:适用于必须无菌的产品或物料。例如:
注射剂(注射液、注射用粉末、输液等)
植入性医疗器械(心脏支架、人工关节等)
直接用于创面或眼内、体内的医疗器械(手术器械、导管、隐形眼镜护理液等)
生物制品的原液、半成品、成品(需无菌的)
微生物限度检测:适用于非规定无菌,但对其所含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限度要求的产品或物料。例如:
口服制剂(片剂、胶囊、颗粒剂、口服液等)
外用制剂(乳膏、软膏、滴眼剂、滴鼻剂、滴耳剂、皮肤用洗剂等)
原料药(通常有微生物限度要求)
药用辅料
某些非无菌医疗器械
工艺用水(如纯化水、注射用水也需要微生物限度检测)
部分非无菌的生物制品或其原料
三、检测方法:
无菌检查:
需要在最高级别的无菌环境(如隔离器、B级背景下的A级超净台)下操作。
主要方法:薄膜过滤法(最常用)和直接接种法。
将供试品(或其浸提液)接种到适合需氧菌、厌氧菌和真菌生长的培养基中(如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
培养时间较长(通常不少于14天)。
观察培养基是否有微生物生长(浑浊)。
微生物限度检测:
需要在受控的洁净环境(通常不低于C级背景下的A级或B级)下操作。
包含两部分:
微生物计数法:测定需氧菌总数和霉菌/酵母菌总数。常用方法有:平皿法(倾注法或涂布法)和薄膜过滤法。将供试品接种到琼脂培养基上(如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用于需氧菌计数,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用于霉菌和酵母菌计数),培养计数菌落形成单位。
控制菌检查法:使用选择性增菌和分离培养基,通过增菌、分离、纯化、鉴定等步骤,检查供试品中是否含有特定的控制菌。
培养时间相对较短(计数法通常3-5天,控制菌检查根据方法不同需几天到一周左右)。
四、合格标准:
无菌检查:所有测试容器中均不得有微生物生长。只要有一个容器长菌,该批次产品即被判为不合格(除非能充分证明是实验室污染)。标准是“不得检出”。
微生物限度检测:
需氧菌总数、霉菌和酵母菌总数:必须低于药典或产品标准中规定的最大可接受数量。
控制菌:不得检出标准中规定的特定控制菌(如不得检出大肠埃希菌、沙门菌等)。
标准是“不超过限值”和“不得检出特定菌”。
五、风险等级:
无菌检查:对应最高风险等级。产品无菌性失效可能导致危及生命的感染。
微生物限度检测:对应较低风险等级。关注的是微生物负荷是否在安全范围内(防止腐败变质、有效性降低)以及是否存在特定的致病菌(防止引起特定感染或中毒)。
简单来说:
做无菌检查,就是想知道这东西是不是彻底干净,一个活菌都没有?主要用于打入体内或接触高风险部位的产品。
做微生物限度检测,就是想知道这东西里大概有多少普通微生物,以及有没有混进那几种特别危险的坏菌?主要用于吃下去、抹在皮肤上或低风险部位的产品。
理解这两者的区别对于确保不同类别产品的安全性和质量至关重要。
北京百欧博伟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微生物菌种查询网提供微生物菌种保藏、测序、购买等服务,是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的服务平台,并且是集微生物菌种、菌种,ATCC菌种、细胞、培养基为一体的大型微生物查询类网站,自设设备及技术的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欢迎广大客户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