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车间清洁杀菌技巧与管理及关键区域和注意事项!
(2025-08-22 15:20:18)
标签:
技术方法注意事项 |
分类: 百欧博伟生物 |
百欧博伟生物:车间清洁杀菌是保障产品质量、员工健康和符合生产规范的关键环节。以下是一些关键的技巧和步骤,适用于多种类型的生产车间(如食品、药品、电子、精密制造等),但请务必根据您的具体行业、产品特性和相关法规进行调整。
先清洁,后杀菌/消毒:任何污垢(油脂、粉尘、有机物残留)都会大大降低杀菌剂的效果,甚至使其完全失效。杀菌剂无法穿透厚厚的污垢层杀死下面的微生物。
一、清洁阶段 (去除可见污垢)
1、干式清洁:
清扫/吸尘:清除地面的碎屑、粉尘、包装材料等。优先使用带HEPA过滤器的工业吸尘器,避免扬尘。扫把容易引起二次污染,仅适用于大颗粒且非关键区域。
刷/刮:去除设备表面、角落、缝隙中干结的污垢。
擦拭:使用干抹布或一次性无纺布去除设备、台面、控制面板上的轻微灰尘。
2、湿式清洁:
选择合适的清洁剂:根据污垢类型选择(碱性去油脂、酸性去水垢、中性通用)。确保清洁剂与设备材质兼容,无腐蚀性。遵循供应商的浓度和使用说明。
“自上而下,由内而外”:
上:先清洁天花板、灯具、管道、墙壁高处。
下:再清洁设备、工作台面、墙壁低处。
内:先清洁设备内部、容器内部。
外:最后清洁设备外部、地面。
“从清洁区到脏区”:从最洁净的区域开始清洁,逐步向潜在污染风险较高的区域移动(如从生产区向原料处理区或垃圾存放区)。
工具管理:
专用与分色:不同清洁区域(如生熟区、不同洁净级别区)使用不同颜色或明确标识的工具(桶、刷子、拖把、抹布),严格禁止混用。
状态良好:保持工具清洁、完好。破损的刷子、脏污的抹布会成为污染源。
清洁后处理:每次使用后彻底清洗、消毒、干燥存放。抹布最好使用一次性无纺布或每次清洗消毒烘干。
方法:
冲洗:对于可冲洗的表面和设备,用温水(通常40-50°C效果较好)初步冲洗掉松散污垢。
刷洗/擦拭:使用合适的工具(刷子、海绵、抹布)蘸取清洁剂溶液进行擦洗。注意缝隙、角落、阀门、接口等易藏污纳垢处。
浸泡:对于可拆卸的小部件,浸泡在清洁剂溶液中效果更佳。
冲洗:用足量的清水彻底冲洗掉所有清洁剂残留。残留的清洁剂可能影响杀菌剂效果或污染产品。
地面清洁:
使用专用地面清洁剂和工具(拖把、地刷、洗地机)。
推荐使用带清洁剂注入和污水回收功能的自动洗地机,效率高且减少水渍和二次污染风险。
清洁后确保地面干燥或仅有少量水渍,避免人员滑倒。
二、杀菌/消毒阶段 (杀灭微生物)
1、选择合适的杀菌剂/消毒剂:
明确目标微生物:需要杀灭细菌、病毒、霉菌、芽孢?不同杀菌剂针对性强弱不同(如含氯制剂对细菌病毒效果好,但对芽孢效果有限。)。
兼容性:必须与清洁后的表面材质兼容(不腐蚀金属、不损坏橡胶密封圈、不影响塑料等),且与之前使用的清洁剂无化学反应。
法规要求:必须符合所在行业和地区的法规要求(如食品级认证、环保要求)。
残留与毒性:考虑是否需要冲洗?残留物是否对产品或人员安全?操作安全性(挥发性、刺激性)?
常见类型:
含氯消毒剂(如次氯酸钠/漂白水):广谱、经济,对细菌病毒有效,腐蚀性强,易受有机物影响,不稳定,有气味,需冲洗。注意浓度(通常有效氯50-200ppm)。
季铵盐类:低毒、无味、相对稳定、有一定残留抑菌性,对革兰氏阳性菌效果好,对革兰氏阴性菌、病毒(尤其无包膜病毒)效果较差,易受有机物和硬水影响。
过氧化物类(如过氧乙酸、过氧化氢):广谱高效(包括对芽孢),分解产物无毒(水、氧气、醋酸),作用快。过氧乙酸气味刺激,对金属有一定腐蚀性;过氧化氢相对温和。有汽化/雾化应用形式。
醇类(如75%乙醇、70%异丙醇):快速杀灭细菌繁殖体、部分病毒,无毒快干,常用于手部、设备表面小范围快速消毒。对芽孢无效,易燃。
碘伏:广谱,低毒,有颜色指示作用,可能有残留色。
酸/碱消毒剂:如有机酸(乳酸、醋酸)或强碱,常用于特定环境。
2、正确使用杀菌剂:
浓度:严格遵守供应商提供的推荐浓度!浓度过低无效,浓度过高可能造成腐蚀、残留超标或增加成本。使用计量工具(量杯、自动配比器)精确配制。
接触时间:保证杀菌剂与表面有足够的接触时间(通常5-30分钟)。这是杀菌效果的关键!喷洒后立刻擦掉是无效的。
温度:大部分杀菌剂在温水(15-25°C以上)下效果更好,但避免过热导致失效或挥发过快。
覆盖:确保所有需要杀菌的表面都均匀、完全地被杀菌剂溶液润湿,不留死角。特别注意手部接触点(门把手、开关、按钮、扶手)、设备缝隙、排水口周围、清洁工具本身。
方法:
擦拭:最常用,确保抹布浸透消毒液,按S型或重叠方式擦拭。
浸泡:适用于小部件、工具、容器。
喷洒:适用于大面积的墙壁、地面或难以擦拭的区域。注意喷洒均匀,达到润湿效果。需确保接触时间。
雾化/汽化:使用过氧化氢、过氧乙酸或臭氧等对整个空间进行消毒,能处理空气和难以触及的表面。需要专业设备,操作时人员必须撤离,结束后充分通风。
冲洗(如果需要):如果使用的杀菌剂要求冲洗(如次氯酸钠),必须用足量干净的饮用水彻底冲洗,去除残留。确保冲洗水不会污染已清洁区域。
干燥:清洁杀菌后,尽可能让表面自然风干或使用干净的干抹布擦干。潮湿环境利于微生物滋生。确保设备内部完全干燥后再使用。
三、关键区域和注意事项
高频接触点:门把手、电灯开关、设备控制面板按钮、水龙头阀门、工具手柄、电话、键盘鼠标等。这些地方需要增加清洁消毒频次。
地面与墙壁接缝、排水口:极易藏污纳垢和滋生微生物。定期彻底刷洗消毒,保持排水口清洁畅通,水封有效。考虑使用针对性的消毒剂或消毒颗粒。
清洁工具本身:拖把、水桶、抹布、刷子是最主要的交叉污染源!必须严格分区、分色管理,每次使用后彻底清洗、消毒、完全干燥存放。最好悬挂晾干。
设备内部和难以触及的部位:拆卸能拆卸的部件进行清洁消毒。对于不能拆卸的,使用专用工具(长柄刷、管道刷)或采用雾化/汽化消毒方式。
空气处理:定期清洁更换空调/通风系统的过滤网。在特定要求下,可使用紫外线灯(需注意安全,人不能在照射下工作)或空气消毒机。
垃圾处理:垃圾及时清理,垃圾桶定期清洗消毒。垃圾存放区远离生产核心区。
人员卫生:员工进入车间必须严格遵守更衣、洗手/手消毒程序。工作服定期清洗消毒。这是防止人为带入污染的关键。
四、系统管理与验证
制定书面程序 (SSOP): 建立详细的、书面的标准清洁消毒操作程序,明确:
清洁消毒的区域/设备
责任人
频率(日常、每周、每月、每季、停产时)
使用的清洁剂和杀菌剂名称、浓度、配制方法
具体的操作步骤和方法
使用的工具
接触时间
冲洗要求(如果需要)
安全注意事项
检查与记录要求
培训:对所有执行清洁消毒操作的人员进行充分培训,确保他们理解程序的重要性、具体操作方法和安全防护。
监督与检查:管理人员定期检查清洁消毒的执行情况和效果。进行现场检查(目视检查是否干净、有无水渍污渍残留)和记录检查。
记录:详细记录每次清洁消毒的时间、区域/设备、使用的化学品、浓度、操作人、检查人等信息。记录是追溯和验证的基础。
效果验证:
微生物检测:定期对清洁消毒后的环境表面(如设备表面、操作台面、员工手部)进行涂抹采样,检测微生物指标(如菌落总数、大肠菌群、致病菌等),验证杀菌效果是否达标。这是最直接的科学依据。
ATP生物荧光检测:快速检测(数秒至数分钟)表面残留的有机物(包括微生物残留),作为日常清洁效果的快速监控手段。结果不能等同于微生物检测,但能反映清洁程度。
持续改进:根据检查结果、验证数据和实际运行情况,定期评审和更新清洁消毒程序。
安全第一
个人防护装备:操作人员必须佩戴合适的PPE,如防护手套(耐化学腐蚀)、防护眼镜/面罩、围裙、胶鞋,有时甚至需要口罩或呼吸器(尤其在配制浓缩液或雾化消毒时)。
通风:在配制和使用化学品,特别是气味刺激或挥发性强的消毒剂时,确保良好通风。
化学品管理:正确储存、标识化学品。避免不同化学品混合,防止产生有毒气体。遵循“先进先出”原则。
紧急处理:配备应急冲洗设备(洗眼器、淋浴器),并培训员工在化学品接触皮肤或眼睛时的紧急处理方法。
总结关键点
清洁是杀菌的基础,必须彻底。
选择合适的杀菌剂,并严格按照浓度和接触时间使用。
关注高频接触点和卫生死角。
严格管理清洁工具,防止交叉污染。
干燥是关键步骤。
建立、执行、记录并验证书面的清洁消毒程序。
始终将人员安全和合规性放在首位。
强烈建议:对于特定的车间(尤其是食品、医药、生物等高要求行业),务必咨询专业的卫生服务机构或遵循相关的GMP、HACCP等法规指南来制定和优化您的清洁消毒方案。
北京百欧博伟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拥有对菌种、细胞、培养基、配套试剂等产品需求者的极优质服务,对购买项目的前期资料提供,中期合同保证,后期货物跟踪到最终售后的确保项目准确到位,都有相关人士进行维护,确保您在微生物菌种查询网中获得优质服务!也正因为此,北京百欧博伟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与国内外多家研制单位、生物制药、第三方检测机构和科研院所院校、化工企业有着良好、长期和稳定的合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