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9c2大鼠心肌细胞的培养条件与分化诱导及应用领域!
(2025-07-08 14:44:05)
标签:
知识教育应用 |
分类: 细胞 |
大鼠心肌细胞系H9c2(也称为H9c2(2-1))是心血管研究中广泛使用的实验模型。以下是关于该细胞系的详细信息,包括其特性、应用及实验操作要点:
一、细胞系背景
1、来源:H9c2细胞系源自胚胎期BD1X大鼠的心脏组织,由Kimes和Brandt于1976年建立。
2、特性:
未分化时表现为成肌细胞形态(梭形、贴壁生长),可诱导分化为心肌样细胞。
保留部分心肌细胞特征,如表达肌球蛋白轻链、肾上腺素受体等,但缺乏成熟心肌细胞的横纹结构和同步收缩能力。
增殖能力强,易于传代培养,适用于高通量实验。
二、培养条件
1、培养基:高糖DMEM(Dulbecco's Modified Eagle Medium),添加10%胎牛血清(FBS)和1%双抗(青霉素/链霉素)。
2、培养环境:37°C、5% CO,湿度饱和。
3、传代方法:
吸除旧培养基,用PBS清洗细胞。
加入0.25%胰酶(含EDTA)消化1-2分钟,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变圆后终止消化。
按1:3至1:6比例传代,密度过低可能导致生长停滞。
三、分化诱导
1、常用方法:
血清浓度降低法:将培养基更换为含1% FBS的DMEM,持续培养7-14天。
视黄酸(RA)诱导:在含1% FBS的培养基中加入10 μM全反式视黄酸,处理3-7天。
2、分化标志:
形态变长,出现多核肌管样结构。
上调心肌标志物(如肌钙蛋白I、α-肌动蛋白、连接蛋白43)。
四、应用领域
心血管疾病模型:模拟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肥厚、缺氧等病理过程。
药物筛选:评估药物心脏毒性(如阿霉素诱导的凋亡)或潜在心脏保护剂。
分子机制研究:通过基因编辑(CRISPR、siRNA)研究信号通路(如AMPK、PI3K/AKT)对心肌细胞的影响。
五、注意事项
分化能力差异:不同实验室或传代次数的H9c2分化效率可能不同,建议使用低传代细胞(<20代)。
支原体污染:定期检测,避免实验偏差。
功能验证:分化后需通过qPCR、Western blot或钙离子成像确认心肌特性。
北京百欧博伟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微生物菌种查询网提供微生物菌种保藏、测序、购买等服务,是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的服务平台,并且是集微生物菌种、菌种,ATCC菌种、细胞、培养基为一体的大型微生物查询类网站,自设设备及技术的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欢迎广大客户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