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皮脂腺细胞系的培养条件与注意事项及主要研究应用!
(2025-06-27 14:01:44)
标签:
知识应用相关研究 |
分类: 细胞 |
人皮脂腺细胞系是研究皮肤生理、皮脂分泌及相关疾病(如痤疮)的重要工具。以下是关于该领域的系统整理:
一、常用人皮脂腺细胞系
1、SZ95细胞系
来源:成人面部皮肤,通过HPV16 E6/E7基因永生化。
特点:
保留皮脂腺细胞特征(如脂质合成、雄激素受体表达)。
需添加EGF、胰岛素等生长因子维持增殖。
应用:研究皮脂分泌调控、雄激素信号通路。
2、SEB-1细胞系
来源:鼻部皮肤,HPV永生化。
特点:
高增殖能力,常用于药物筛选(如维甲酸、抗菌剂)。
对炎症因子(如IL-1β)敏感,可模拟痤疮炎症。
应用:测试抗痤疮成分、氧化应激研究。
3、Seb-E6/E7细胞系
来源:永生化方法类似,但脂质合成更活跃。
特点:适合研究脂代谢(如甘油三酯合成)及痤疮丙酸杆菌相互作用。
二、主要研究应用
1、皮脂分泌机制
调控因子:雄激素(如双氢睾酮)、PPARγ、SCD1酶。
检测方法:油红O染色(脂滴)、气相色谱(脂质组成)。
2、痤疮病理模型
炎症诱导:用P. acnes刺激细胞,检测IL-6、IL-8释放。
药物评价:维A酸类药物、过氧化苯甲酰对脂质合成的影响。
3、药物与化妆品开发
功效测试:控油成分(如水杨酸、锌)、抗炎剂(如积雪草苷)。
三、培养条件与注意事项
培养基:DMEM/F12 + 10% FBS + 添加物(如5 μg/mL胰岛素、10 ng/mL EGF)。
传代:胰酶消化,1:3~1:4传代,避免过度融合(影响分化)。
挑战:
永生化影响:与原代细胞相比,可能丧失部分分化能力。
解决方案:3D培养(如类器官)或共培养体系(与角质形成细胞)。
四、功能分析技术
1、脂质分析
油红O染色:定量脂滴面积(ImageJ分析)。
脂质组学:LC-MS检测脂肪酸、蜡酯等成分。
2、分子机制
qPCR/WB:检测FASN、ACACA、AR等基因表达。
荧光报告基因:构建PPARγ启动子荧光素酶载体。
五、最新进展与替代模型
1、CRISPR编辑细胞系:敲入痤疮相关突变(如IL-1α过表达)。
2、iPSC衍生皮脂腺细胞:保留更高生理相关性,但成本较高。
3、微流体芯片:模拟皮脂腺-毛囊单元的动态微环境。
六、选择细胞系的建议
基础研究:SZ95(雄激素响应)、Seb-E6/E7(高脂质合成)。
药物筛选:SEB-1(增殖快,适合高通量)。
复杂机制:优先3D模型或共培养体系。
通过合理选择细胞模型并结合多组学技术,人皮脂腺细胞系在皮肤科研究和转化医学中具有重要价值。
北京百欧博伟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微生物菌种查询网提供微生物菌种保藏、测序、购买等服务,是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的服务平台,并且是集微生物菌种、菌种,ATCC菌种、细胞、培养基为一体的大型微生物查询类网站,自设设备及技术的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欢迎广大客户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