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你知道如何应对一次性卫生用品新规下微生物严控标准吗?

(2025-04-11 16:12:29)
标签:

知识

健康

教育

分类: 百欧博伟生物

你知道如何应对一次性卫生用品新规下微生物严控标准吗?

 


百欧博伟生物2024年新规GB15979-2024对一次性卫生用品卫生要求进行了多项调整,包括新增术语、禁用物质、生产用水、卫生指标等。强调卫生用品生产需加强微生物控制,采用高效消毒杀菌产品确保产品安全。

 

一次性卫生用品卫生标准自1996年发布,后又经2002修订,目前2024新规已出,即将在2025年7月1日实施,几次的变革体现了卫生事业蓬勃发展的趋势,同时也对生产者提出了更高的卫生要求和目标,其中最主要的更改项目是什么,对于企业生产者来说,下一步的生产要求如何应对,让我们带着这些去看接下来的内容。

 

一、2024新规主要更改项

 

GB15979-2024《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要求》相较于GB15979-2002相比,除了文件编辑形式的调整,内容的调整主要是在于新增术语的增加、生产用水、禁用物质、生产车间的卫生状况要求、以及微生物限值和消毒杀菌的一些规定。

 

以下是GB15979-2024具体调整内容:

 

—修改了适用范围(见第1章);

 

更改了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定义(见3.1,2002年版的3.1),增加了卫生湿巾、抗菌剂、抑菌剂、生产车间和高吸水材料的术语和定义(见3.2、3.3、3.4、3.5、3.6);

 

——增加了原材料卫生要求中禁用物质和生产用水要求(见4.3、4.4);

 

将生产环境卫生指标(见2002年版的第5章)、消毒效果生物监测评价(见2002年版的第6章)

 

与产品卫生指标中初始污染菌(见2002年版的4.3)合并调整为生产过程卫生要求(见第5章),

 

——删除了生产环境与过程卫生要求以及消毒过程要求(见2002年版的第9章、第10章);

 

增加了产品卫生要求中理化指标(见6.2);将毒理学试验项目和毒理学指标要求(见2002年版的附录A)从附录调整到正文(见6.3);

 

——更改了卫生栓(内置棉条)、抗菌剂及抑菌剂的微生物学指标(见6.4,2002年版的4.3);

 

—增加了相关产品理化指标的检测方法(见7.2);

 

—增加了空气采样器法(见附录A);

 

更改了“产品微生物检测方法”中真菌检测方法(见附录B 中B.7、B.8,2002年版的B.7、B.8);

 

——更改了“产品环氧乙烷残留量检测方法”(见附录D,2002年版的附录D);

 

更改了“产品杀菌性能、抑菌性能与稳定性检测方法”中样品采集数量(见附录E,2002年版的附录C);

 

——增加了部分抗(抑)菌试验方法(见附录E,2002年版的附录C);

 

—更改了杀菌和抑菌作用时间(见附录E,2002年版的附录C);

 

—增加了“产品毒理学试验方法”中眼刺激试验样品处理方法(见附录F);

 

—删除了“培养基与试剂制备”(见2002年版的附录G)。

 

本次内容的修订也是很多部分是考虑用品安全的问题,用水需遵循GB5749中的规定,铅、砷、汞等重金属有明确限值,另外很重要的就是微生物指标、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大肠埃希氏菌均不得检出,还有就是生产净化车间环境的微生物需按照GB50073的要求,空气中菌落数应小于或等于2500 CFU/m3(空气采样器法)或应小于或等于16 CFU/(皿·5 min)(平皿暴露法)。 直接接触未包装产品的工作台表面菌落总数应小于或等于20 CFU/cm2。 直接接触未包装产品的工人手表面菌落总数应小于或等于300 CFU/只手(套)产品菌落量检测更加精细化。

 

二、一次性卫生用品生产如何进行消毒杀菌处理

 

对于卫生用品成品达标除了一些生产工艺以外,重点就是做好微生物的控制工作,可以从原材料管理、车间环境、设备器具、人员、等方面着手去做。

 

1、原材料严格管理

 

对于生产所需的无纺布、绒毛浆、粘胶剂等等一系列的原料做好微生物的检测,确保原料卫生质量。

 

2、加强车间微生物防治管理

 

1)保持车间清洁卫生

 

定期对车间进行清洁,清除车间内的灰尘、污垢和杂物,减少微生物滋生的有利环境,另外就是消毒杀菌,微生物由于体积微小,肉眼难以看到,表面的清洁并不能够说明微生物的状况良好,需要借助合适的消毒产品对车间环境做消毒杀菌的处理。如复合型过氧化氢(主要优点是无色无味高效杀菌)

 

2)通风换气、温度适宜

 

保持车间环境的干燥通风,降低空气中的微生物浓度,对进入车间的空气进行过滤和消毒。定期对过滤系统进行维护和检测,确保其正常运行。控制车间的温度和湿度,减少微生物滋生的可能性。

 

3、设备器具微生物防控

 

定期对设备器具进行清洁和消毒,以免设备上纤维长时间的残留,给微生物滋生提供有利的条件,设备的消毒杀菌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对设备腐蚀性,以免影响设备的精密度。另外对设备做好定期的检修,确保生产的正常运行。

 

4、人员卫生控制

 

人员是生产外部携带微生物的一个重要来源,人员进入车间之前需要做好消毒的工作,正确穿着工作服,做好手部的消毒杀菌,进入风淋室足够的时间去除身上的粉尘等,另外管理者也需要关注从业人员的身体健康,避免带病上岗的,咳嗽喷嚏等也会增加产品微生物污染的风险。

 

以上是常规重点的一些微生物控制的环节,除了这些,还应注意产品的包装和存储的卫生状况以及生产中用水的微生物的状况,水体的消毒杀菌特别需要注意消毒残留的问题。

 

微生物菌种查询网在满足的不同企业的需要方面,站在了专业标准的前沿,有技术的支撑,有专业品质保证的可靠性标准,同时在整体的信息权威与市场相关服务配套方面,满足不同需求的客户,放心进行选择的需要。ATCC菌种有资源的界定,在工业企业中应用,对于相关的管理标准与技术性要求,也同样有较高专业的特色,所以从根本上来说,要保证有更可靠的实用意义,还必须要考虑的重点,就在于拥有专业权威的基础,可以带给实践菌种服务于生产很好的基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