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鼠心肌细胞的性质与用途及生产工艺与使用方法!
(2025-02-14 15:33:20)
标签:
知识技术方法 |
分类: 细胞 |
一、细胞描述
小鼠心肌细胞取自SPF级的新生1天的小鼠心脏,用心肌细胞完全培养基进行原代培养和传代。规格:106/管活力:>90%代数:p0运输:干冰运输(冻存管)/常温运输(T-25培养瓶)。
二、应用范围
本产品仅供研究使用,不适用于人或动物体外治疗与诊断。
三、知识概述
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功能基因组时代的到来,探索基因的功能则显得格外重要与紧迫。细胞转染与转基因小鼠则是探索基因功能的两种重要技术。为了探索心肌中功能相关基因的作用,需要获得高质量与高产量的小鼠心肌细胞。有实验为观测模拟失重小鼠心肌细胞功能的变化,须建立完善的小鼠心肌细胞分离技术,为后续的实验打下良好的基础。以往普遍采用恒压灌流的Langendorff装置分离成年大鼠心肌细胞,其分离的产量与质量不稳定,主要原因是对消化终点的判断不准确;小鼠心脏较小,且个体差异性较大,消化程度更难以掌握。近年来较多研究采用恒流灌流方法分离成年小鼠心肌细胞,可依赖灌流压力决定消化终点,但细节不甚清楚。
四、细胞简介
小鼠心肌细胞分离自心脏组织;由心肌细胞组成,是构成心壁的主要成份。心肌有横纹,受植物性神经支配,属不随意肌。心肌细胞呈长圆柱状,有分支互相吻合。心肌细胞连接处的肌膜形成阶梯状结构,称闰盘。闰盘对电流的阻抗低,兴奋可以通过它由一个心肌细胞传播到另一个心肌细胞。因此,整个心房和心室可看成是两个机能上相互联系的合体细胞。
五、主要应用
体外培养的小鼠心肌细胞可保持结构及功能上的某些特点,并具有自发性节律搏动,且心肌细胞的培养具有简便、定量、重复性好以及不受神经体液因素的影响等特点。利用培养的小鼠心肌细胞在探索非血液动力学因素所致的心肌肥厚的调节,研究心肌细胞的生物力学、凋亡、受体下调、缺血预处理、信号通路、对作用于心脏的新药进行筛选并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价以及从培养的心肌细胞中提取有价值的生物因子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对于研究其生理功能、药物作用以及各种致病因素作用下的病理生理改变具重要意义。
六、用途
小鼠心肌细胞分离自小鼠胚胎心脏组织,细胞呈多边形等不规则形状,2天以后大部分伸出伪足呈巴掌状部分心肌细胞会出现搏动,成熟的心肌细胞增殖缓慢或不增殖。体外培养的小鼠心肌细胞对于研究其生理功能、药物作用以及各种致病因素作用下的病理生理改变具重要意义。
七、使用方法
1、取出25cm2培养瓶,75%酒精消毒,拆下封口膜,放入37,5%CO2细胞培养箱中静置6-8小时或者过夜,以稳定细胞状态。
2、待细胞达到80%汇合时准备进行传代培养。
3、细胞传代
1)吸出25cm2培养瓶中的培养基,用PBS清洗细胞一次;
2)添加0.125%胰蛋白酶消化液约1mL至培养瓶中,37温浴3min左右;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待细胞回缩变圆后吸弃消化液,再加入完全培养液终止消化;
3)用吸管轻轻吹打混匀,按1:2或1:3等适当的比例进行接种传代,然后补充新鲜的完全培养基至5mL,放入37,5%CO2细胞培养箱中培养;
4)待细胞完全贴壁后,培养观察。之后每隔2-3天更换新鲜的完全培养基。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