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桂花耳的形态特征与产地生境及繁殖方法与主要价值!

(2024-06-21 11:10:20)
标签:

知识

教育

方法

分类: 微生物菌种

    桂花耳的形态特征与产地生境及繁殖方法与主要价值!

 


一、菌种简介

 

桂花耳为花耳科桂花耳属的桂花耳子实体胶质。子实体高0.6-1.5厘米,柄下部粗0.2-0.3厘米,子实体微小,匙形或鹿角形,上部常不规则裂成叉状橙黄色,干后橙红色,不孕部分色浅,光滑;有细绒毛,基部栗褐色至黑褐色,延伸入腐木裂缝中。因其体形似桂花,故而得名“桂花耳”。

 

桂花耳分布于中国的吉林、河北、福建、云南、香港、浙江、四川等地区。多生于杉木等针叶树倒腐木或木桩上,往往成群或成丛生长。一般采用芽殖方式产生次生孢子或芽孢子的方式来进行繁殖。

 

桂花耳的实体虽小,但色彩鲜,便于认识,该种属含类胡萝卜素等,可在体内转化为维生素A,有降低致癌的作用,还有一定的有保健作用。将其子实体清洗后,在开水中烫一下,在清水中多次浸泡后,可拌凉菜或炖菜食用。

 

二、植物学史

 

因其体形似桂花,故而得名“桂花耳”。

 

三、形态特征

 

花耳科桂花耳属的桂花耳子实体胶质。子实体高0.6-1.5厘米,柄下部粗0.2-0.3厘米,子实体微小,匙形或鹿角形,上部常不规则裂成叉状,橙黄色,干后橙红色,不孕部分色浅,光滑。有细绒毛,基部栗褐色至黑褐色,延伸入腐木裂缝中。担子2分叉。孢子2个,无色,光滑,初期无横隔,后期形成1~2横隔,即成为2~3个细胞,椭圆形近肾形,(8.9~12.8)μm×(3~4)μm,担子叉状,(28~38)μm×(2.4~2.6)μm。

 

四、产地生境

 

桂花耳分布于中国的吉林、河北、福建、云南、香港、浙江、四川等地区。春至晚秋多生于杉木等针叶树倒腐木或木桩上,往往成群或成丛生长。

 

五、繁殖方法

 

一般采用芽殖方式产生次生孢子或芽孢子的方式来进行繁殖。

 

六、主要价值

 

桂花耳的实体虽小,但色彩鲜,便于认识,该种属含类胡萝卜素等,可在体内转化为维生素A,有降低致癌的作用,还有一定的有保健作用。将其子实体清洗后,在开水中烫一下,在清水中多次浸泡后,可拌凉菜或炖菜食用。

 

桂花耳(学名:Guepinia spathularia),又称花耳、匙盖假花耳、桂花菌、黄耳等,属于花耳科桂花耳属的真菌。这种食用菌子实体较小,色彩鲜艳,易于识别。桂花耳常见于春季至秋季,生长在杉木等针叶树上,常常成群或成丛生长。它们生长在倒腐木或木桩上,能够适应不同类型的木材,包括那些经过人工防腐处理的材料。

 

桂花耳的子实体形状多样,可以是匙形或鹿角形,上部通常不规则裂成叉状,颜色为橙黄色,干燥后会变为橙红色。它们的外观类似桂花,这也是其名称由来之一。桂花耳不仅口感鲜美,而且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以及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

 

在中国,桂花耳的分布较为广泛,从东北到西南各省区均有记录。由于其独特的风味和多样的营养,桂花耳不仅可以单独食用,还可以与其他食材搭配烹饪,如炖汤、炒菜、凉拌等,适合作为日常饮食的一部分。此外,桂花耳还具有药用价值,能够滋阴养胃、清肺热、济肾燥,适用于治疗肺热痰多、感冒咳嗽、慢性支气管炎等症状。

 

综上所述,桂花耳是一种食用菌,以其鲜艳的色彩、独特的形态和美味的风味而受到人们的喜爱,同时也是一个重要的药用资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