枇杷炭疽病菌的形态特征与传播途径及防治方法!
(2024-05-30 14:43:40)
标签:
知识教育方法 |
分类: 微生物菌种 |
一、产品信息
平台编号:Bio-19388
规格:培养物
拉丁属名:Colletotrichum Acutatum
中文名称:枇杷炭疽病菌
拉丁属名:Colletotrichum
种名加词:acutatum J.H. Simmonds
收藏时间*:2007-11-5
来源历史:北京林业大学
原产国:中国
资源归类编码:15151911101
模式菌株:非模式菌株
主要用途:研究;教学
生物危害程度:四类
致病对象:无
采集地区:陕西秦岭
采集具体地点:纯化皿
培养基信息:培养基编号: 14 培养基名称: PDA
培养温度:25
资源保护类型:培养物
保藏方法:定期移植法
共享方式:资源交换性共享
提供形式:斜面培养物
实物状态:有实物
用途:研究
注意事项:仅用于科学研究或者工业应用等非医疗目的不可用于人类或动物的临床诊断或治疗,非药用,非食用(产品信息以出库为准)
二、病症简介
1、物种简介
枇杷 学名 Eriobotrya japonica (Thunb) Lindl 蔷薇科亚热带常绿小乔木。别名芦橘。既是水果,又是常用的药用植物。以叶入药。具化痰止咳、和胃降气之功效。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各省。
2、病症表现
枇杷炭疽病主要为害幼苗、叶片及果实。幼苗受害后,使叶片大量枯死脱落,严重时,苗木全株枯死。叶片受害,形成圆形至近圆形的叶斑,病斑后期中央灰白色,边缘暗褐色,直径3~7毫米,扩展后可互相愈合成大斑。果实受害后,在果上形成圆形、淡褐色、水渍状的病斑,后期病斑凹陷,病部生有粉红色的粘粒,为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团。
3、病原
有两种。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称胶孢炭疽菌,属半知菌亚门真菌。有性态为Glomerella cingulata(Stonem)Spauld et Schrenk称围小丝壳。
三、细菌特征
参见枸杞炭疽病。Colletotrichum acutatum Simmonds称尖孢炭疽菌,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分生孢子盘散生,表生,黑色,直径106—166μm。刚毛和分生孢子梗均缺;产孢细胞瓶梗型,无色,5~12×2.4~3.1(μm);分生孢子梭形,无色单胞,内含2—3个油球,大小10~16×2.6~4.0(μm)
四、传播途径
参见槟榔炭疽病。有的年份发生较多,尤以育苗期受害较重。果实成熟期遇暴风雨或果实受害虫为害重,该病易严重发生。
五、防治方法
1、做好清园工作 剪除病枝、病果,清扫落叶烂果,集中销毁。特别强调初发病时应及时摘除病果。
2、加强管理 做好肥水供应,及时防治食果害虫。在采收和贮运过程中应尽量避免机械伤。
3、喷药保护 抽梢期、花期和幼果期是炭疽病侵染的主要时期,要进行喷药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