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研究和生产及酿造烧酒的:赭曲霉
(2024-03-12 14:47:39)
标签:
知识教育文化 |
分类: 微生物菌种 |
一、菌种简介
赭曲霉(Aspergillus ochraceus)是一种丝状真菌,在玉米、花生、棉籽、大米、坚果、水果等农产品中广泛分布。赭曲霉产孢能力很强,其孢子散落在空气中能够诱导儿童哮喘和人类肺病。其次级代谢产物OTA广泛分布在农产品中,污染谷物和葡萄、饲料、饮料、豆类等;此外,在一些动物副产品,如牛奶和动物肾脏、肝脏、血液中也有发现,并且会随食物链最终进入人体,严重危害人体健康。OTA能够导致动物和人类的肝脏、肾脏损伤,并有致畸、致突变、致癌和免疫抑制作用,还可能与巴尔干地方性肾病和泌尿系统肿瘤有关,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列为2B类人类潜在致癌物。
二、产品信息
平台编号:Bio-58768
提供形式:冻干物
拉丁属名:Aspergillus Ochraceus
中文名称:赭曲霉
属名:Aspergillus
种名加词:ochraceus
来源历史:←上海工业试验所←金培松分离
收藏时间:1953.00.00
资源归类编码:15151913102
模式菌株:非模式菌株
主要用途:研究;生产
具体用途:酿造烧酒。
特征特性:CYA培养基,于25培养7天。菌落直径4.5cm;菌丝体白色,菌落淡黄色至淡黄褐色;菌落丝绒状,有放射状沟纹;无渗出液;菌落反面黄褐色。分生孢子头球形;分生孢梗茎壁粗糙;顶囊半球形,直径20-40μm,表面全面可育;产孢结构双层,梗基8-12×2-4μm,瓶梗3-6×2-2.5μm;分生孢子球形,直径2.0—3.5μm,壁稍粗糙。产中性蛋白酶,无色素,无曲酸,无黄曲霉毒素。
生物危害程度:四类
致病对象:无
培养基:5°Bé麦芽汁 1.0L,琼脂 15.0g,自然pH。
培养温度:28-30
资源保藏类型:培养物
保存方法:真空冷冻干燥法
实物状态:有实物
共享方式:公益性共享;资源纯交易性共享;合作研究共享;资源交换性共享
源数据主键:2050
用途:研究;生产;酿造烧酒。
注意事项:仅用于科学研究或者工业应用等非医疗目的不可用于人类或动物的临床诊断或治疗,非药用,非食用(产品信息以出库为准)
三、生物特性
赭曲霉是一种产毒菌,其分离培养常用察氏培养基;在谷物培养基中,以碎小麦为基质的产毒效果最好。生长条件一般产毒霉菌在25~28,高湿度、阴暗静置条件下培养1~2周产毒效果较好。
四、赭曲霉毒素
赭曲霉毒素是真菌毒素之一, 是由赭曲霉及青霉菌等产毒菌株侵染粮食、食品、饲料及其他农副产品后所产生的一种有毒代谢产物。赭曲霉毒素广泛存在于各种食物中,谷物及其副产品、可可、咖啡、肉类、乳汁、干果、调味品、酒类等中。赭曲霉毒素对人类及动物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威胁, 它可以导致受试动物的肾萎缩、胎儿畸形、流产及死亡, 并具有高度的致癌性,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在1993年将赭曲霉毒素 A(OchratoxinA, OTA)定为人类可能的致癌物。因此赭曲霉毒素受到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
赭曲霉毒素是 L-β-苯基丙氨酸与异香豆素的联合,有 A、B、C、D 4 种化合物, 此外还有赭曲霉毒素 A 的一些代谢产物,如 4-R-羟化赭曲霉毒素、4-S-羟化赭曲霉毒素、10-羟化赭曲霉毒素、以及赭曲霉毒素 B 的代谢产物赭曲霉毒素β等,都是结构类似的化合物。这些物质在化学结构上只有细微差异,但在毒理学方面却差别很大。其中赭曲霉毒素 A 分布最普遍,毒性最强,并且最容易检出。
五、微生物菌种培养方法
1、孢子制备
放线菌孢子的制备
一般采用琼脂斜面培养基,培养基中含有一些适合产孢子的营养成分,如麸皮、豌豆浸汁、蛋白胨和一些无机盐等。碳源和氮源不要太丰富(碳源约为1%,氮源不超过0.5%),碳源丰富容易造成生理酸性的营养环境,不利于放线菌孢子的形成,氮源丰富则有利于菌丝繁殖而不利于孢子形成。一般情况下,干燥和限制营养可直接或间接诱导孢子形成。放线菌斜面的培养温度大多数为28 ,少数为37 ,培养时间为5~14天。
产品仅限用于科研霉菌孢子的制备
霉菌的孢子培养,一般以大米、小米、玉米、麸皮、麦粒等天然农产品为培养基。这是由于这些农产品中的营养成分较适合霉菌的孢子繁殖,而且这类培养基的表面积较大,可获得大量的孢子。霉菌的培养一般为25~28 ,培养时间为4~14天。
2、种子制备
摇瓶种子制备
摇瓶种子进罐,常采用母瓶、子瓶两级培养,有时母瓶种子也可以直接进罐。种子培养基要求比较丰富和完全,并易被菌体分解利用,氮源丰富有利于菌丝生长。原则上各种营养成分不宜过浓,子瓶培养基浓度比母瓶略高,更接近种子罐的培养基配方。
种子罐种子制备
种子罐种子制备的工艺过程,因菌种不同而异,一般可分为一级种子、二级种子和三级种子的制备。孢子(或摇瓶菌丝)被接入到体积较小的种子罐中,经培养后形成大量的菌丝,这样的种子称为一级种子,把一级种子转入发酵罐内发酵,称为二级发酵。如果将一级种子接入体积较大的种子罐内,经过培养形成更多的菌丝,这样制备的种子称为二级种子,将二级种子转入发酵罐内发酵,称为三级发酵。同样道理,使用三级种子的发酵,称为四级发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