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鸡毒支原体的临床表现与防治措施及应用案例!

(2023-11-10 14:40:32)
标签:

知识

应用

佛学

分类: 百欧博伟生物

        鸡毒支原体的临床表现与防治措施及应用案例!

 


鸡毒支原体Mycoplasma Galliscepticum,MG)感染是鸡呼吸道病的一种,主要引起慢性呼吸道病(Chronicrespiratory disease,CRD),气囊炎和窦炎。

 

一、基本信息

中文名:鸡毒支原体

外文名:Mycoplasma Galliscepticum,MG

特征:仅细胞膜包裹

传播:水平接触、垂直传播、间接接触

 

二、发病原理

鸡毒支原体的感染特征主要在气管粘膜的纤毛上和气囊上定植,而气管纤毛末端和气囊上没有血管,而药物是通过血液运输到达作用部位,再通过扩散作用于鸡毒支原体,因此药物只能减少气管纤毛和气囊上定植的毒支原体数量和减轻临床症状,而不能完将其杀灭,因此鸡毒支原体感染一般为一次感染会终生处于持续性感染的带菌状态,当鸡群处于应激状态,如寒冷刺激、疫苗免疫时,又会表现出临床症状。

 

三、病原结构

鸡毒支原体是支原体目,支原体科,支原体属的一个致病种,为很小的原核生物,无细胞壁,仅细胞膜包裹。MG的培养要求一个复杂的培养基,一般培养基不能生长。MG对外界理化因素的抵抗力较弱,多数常用的化学消毒剂均对其有效。

 

四、免疫特征

鸡毒支原体的免疫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两部分,总体来说,细胞免疫、局部抗体和局部占位在MG免疫中起主要作用。体液免疫在MG免疫中不起主要作用。高的体液抗体不能避免呼吸道和气囊被野毒株感染,但高的抗体可以减少母源传播。

MG免疫保护力与体液免疫的关系不大,主要是因为在培养基上MG抗体不能抑制MG的生长繁殖,给鸡注射大剂量含有MG抗体的血清不能抵抗MG强毒对气囊的攻击。带有高母源抗体的雏鸡对MG强毒攻击同样易感。

长期应用F株对鸡群进行免疫,替换掉田间野毒后,一方面鸡群慢性呼吸道疾病的预防控制效果越来越好;另一方面在种鸡场,由于减少了野毒感染和母源传达播,可以观察到鸡雏的质量得到不断提高。

免疫后,F株疫苗株会定植于呼吸道和气囊上,不断刺激机体产生细胞免疫和局部免疫,使呼吸道和气囊免受MG野毒感染的影响。对呼吸道和气囊的保护,使呼吸道和气囊保持其完整性,因此,免疫F株疫苗后,由于保持了鸡呼吸道和气囊的完整性,一方面可以提高这些疫苗的免疫效果,另一方面可以减少疫苗副反应的发生。

许多研究表,母源体的高低与进行强毒株攻击后对气囊的损伤程度没有相关性,因此母源体不能提供鸡毒支原体对小鸡攻击的保护。同时实验证明,母源抗体对鸡毒支原体疫苗F株的免疫效力几乎没有影响,因此F株的早期接种是可行的。

饲养过程中,可能投一些对支原体有杀灭作用的药物,但是不会影响免疫效果,疫苗毒株也是在气管上皮的纤毛和气囊上定植,应用药物可能会降低疫苗毒株的数量,但不会根除和彻底杀灭,没有被杀灭的疫苗毒株会继续繁殖并不断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力。

 

五、传播方式

鸡毒支原体是由于MG对外界理化因素的抵力较弱,因此其主要传播方式是鸡与鸡之间的水平接触传播,即随呼吸道分泌物排出,通过飞沫和尘埃经呼吸道感染。另外垂直传播也是其传播的主要方式。有时也发生间接接触传播。

鸡群中个别体质较差的鸡只,或者有母源传播的鸡只发病。MG在发病鸡只的呼吸道内大量增殖,然后再通过呼吸道分泌物排出,直接传染给其他鸡只,或污染饲料、饮水间接传播,引起其它鸡只的发病,造成该病的爆发。当气候剧变、饲养管理不良、不同日龄鸡混养,营养缺乏特别是蛋白质和维生素缺乏,对潜伏感染MG的鸡群进行免疫接种时,容易发生该病;同时,MG常是其它一些疾病的原发性和继发性病因。

 

六、临床表现

临床上,感染鸡通常表现的症状是气管锣音、咳嗽、流鼻涕、流眼泪,一侧或两眼睑肿胀或粘合。雏鸡表现为生长迟缓、发育不良、病弱雏增多,淘汰率增加;蛋鸡多表现为产蛋下降,这种产蛋率下降通常会维持在一个低的产蛋水平上,会持续几十天至几个月不发生变化,因不象其它疾病引起的产蛋率下降那样突然和明显,往往会被养鸡人员所忽视。通常情况下,其产蛋率会下降10%左右,严重时可达20~30%。对肉鸡来说,由于生长迟缓,造成上市时间迟,生产效率下降。如果没有并发感染其它疾病,一般死亡率不高,病理剖检上主要表现为鼻窦炎、结膜炎和肺炎的病理变化;如伴有其它病毒性和细菌性疾病,特别是伴有大肠杆菌感染时,表现为严重的肝周炎和心包炎的变化,死亡率也较高。鸡毒支原体常与呼吸道病方面有关的疾病伴发。如传染性支气管炎、新城疫、传染性口喉气管炎以及大肠杆菌病等。

 

七、防治措施

控制鸡毒支原体病普遍采取的办法有检疫淘汰阳性鸡进行净化、抗生素预防和治疗、疫苗免疫等。由于种鸡场支原体感染阳性率较高(一般为20~80%),完全淘汰阳性种鸡成本较高,因此采取抗生素预防和治疗同疫苗免疫相结合是比较可行的办法。

(一)药物

多种药物,如泰乐菌素、泰妙菌素、红霉素、北里霉素、强力霉素、氟喹诺酮类药物等对鸡毒支原体具有杀灭作用。但随着药物的大量应用,耐药性也在不断增强,这也是应用一些药物不能很有效地预防和控制该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应用药物只能减少病原的数量和减轻症状,不能根除病原,因此应用药物不能净化和完全控制鸡毒支原体病。另外,应用药物不能消除经卵传播,应用药物的种鸡群仍存在低水平感染,而发生母源传播。

(二)疫苗

主要有F株、68/5株和TS11株等MG冻干活苗,其中鸡毒支原体疫苗F36 MG(F株)鸡毒支原体病疫是将中等毒力的鸡毒支原体疫苗株进一步致弱,培育成功的用于疫苗生产的f36株。该菌株对鸡安全,无副作用,同时接种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弱毒不增强它的毒力。用鸡毒支原体弱毒活疫苗免疫接种鸡,其保护率可达70%%以上,免疫期为9个月,较适合我国鸡毒支原体的发病和流行特点。

(三)原则

1、不从阳性鸡场引进雏鸡和种蛋

2、加强饲养管理,减少应激。

3、预防和减少其它传染病的发生,如新城疫、传支、传喉、传鼻、大肠杆菌病等。

 

八、应用案例

(一)F36株免疫主要特点

1、7~14日龄早期免疫,在野毒感染之前建立良好的免疫力,避免野毒在鸡群中传传播。

2、世界范围内,鸡毒支原体疫苗中只有F株具有替换环境中野毒的作用,连续应用2年就可以替换环境中的田间野毒,使鸡场达到初步净化。

3、F36株疫苗毒株可以终生存在于鸡群中,不断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力,起到终生免疫的作用。

(二)免疫时间和方法

1、免疫方法:点眼免疫。

2、免疫时间;7~14日龄首免,10~16周加免疫一次。

(三)注意事项

1、与新城疫和传支的免疫时间要间隔5~7天,但可以和病毒性节炎疫苗、传染性法氏囊炎疫苗和灭活疫苗同时免疫。

2、免疫前投三天对支原体敏感的药物,如泰乐菌素、支原净、强力霉素等,投药后间隔1~2天再进行免疫。投药的目的一方面减少隐性感染的鸡只,避免疫苗副反应的发生,另一方面有利于免疫力的建立。

3、免疫后5天内不要应用对鸡支原体有杀灭作用的药物。

F36株免疫后会不会造成散毒,F株疫苗株在免疫鸡群中水平传播,而不存在鸡舍之间的传播,不会对没有免疫的鸡群有任何影响,F株眼点免疫的方法没有母源传播的发生。世界范围内还没有研究表明,F36株在田间应用后能够变异和毒力增强,其毒力非常稳定。

(四)F36株免疫后

1、慢性呼吸道疾病得到良好的控制。

2、与呼吸道疾病有关的疫苗获得良好的免疫效果和轻的疫苗副反应。

3、生产性能得到改善和提高,如产蛋率、增重、均匀度等生产指标。

免疫F株后,依鸡群的健康状况,血清学反应会出现50~100%的阳性,便于检测免疫应答的均匀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