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赭绿青霉的优势特点与注意事项及打管说明!

(2023-10-18 15:03:28)
标签:

技术

方法

知识

分类: 微生物菌种

           赭绿青霉的优势特点与注意事项及打管说明!

 

 

赭绿青霉Penicillium属的微生物,原产地为中国。主要用途为研究。

 

一、菌种简介

平台编号:Bio-65659

提供形式:冻干物

拉丁属名:Penicillium Ochrochloron

中文名称:赭绿青霉

属名:Penicillium

种名加词:ochrochloron

其它中心编号:=AS 3.4302

来源历史:←上海市工业微生物研究所(M327)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收藏时间:2005.11.25

资源归类编码:15151913115

模式菌株:非模式菌株

主要用途:研究;分析检测

具体用途:防霉抗菌。

特征特性:菌丝体淡色,具横隔,气生菌丝松絮状,帚状枝由单轮或多轮分枝构成;小梗紧密成簇;分生孢子球形或椭圆形,壁薄,光滑或粗糙,大部分生长时呈蓝绿色。    

生物危害程度:四类

致病对象:无

培养基:蔗糖 30.0g,NaNO3 3.0g,MgSO4·7H2O 0.5g,KCl 0.5g,FeSO4·4H2O 0.01g,K2HPO4 1.0g,琼脂 15.0g,蒸馏水 1.0L,pH6.0~6.5。

培养温度:25

资源保藏类型:培养物

保存方法:真空冷冻干燥法

实物状态:有实物

共享方式:公益性共享;资源纯交易性共享;合作研究共享;资源交换性共享

源数据主键:40378

用途:研究;分析检测;防霉抗菌。

注意事项:仅用于科学研究或者工业应用等非医疗目的不可用于人类或动物的临床诊断或治疗,非药用,非食用(产品信息以出库为准)

 

二、形态特征

赭绿青霉,子囊菌门,盘菌亚门,散囊菌纲,散囊菌亚纲,散囊菌目,发菌科。青霉菌属多细胞,营养菌丝体无色、淡色或具鲜明颜色。菌丝有横隔,分生孢子梗亦有横隔,光滑或粗糙。基部无足细胞,顶端不形成膨大的顶囊,其分生孢子梗经过多次分枝,产生几轮对称或不对称的小梗,形如扫帚,称为帚状体。分生孢子球形、椭圆形或短柱形,光滑或粗糙,大部分生长时呈蓝绿色。有少数种产生闭囊壳,内形成子囊和子囊孢子,亦有少数菌种产生菌核。

 

三、产品特点

1、菌种功能明确、品种稳定、应用;

2、产品仅限用于科研本品芽孢含量高,稳定性好、耐高温和挤压;

3、繁殖能力快、定植能力强、易存活、耐受低pH值环境;

4、复活迅速,可在短期内成为优势种群;

5、本品安全高效、无抗药性、不污染环境;

6、对多数抗生素不敏感,可与低浓度抗革兰氏阴性菌抗生素同时使用。

 

四、产品优势

1、产品质量稳定,是为科研和 提供微生物菌种资源共享服务的专业平台。

2、国内首创封闭管包装,冻干后的菌株使用时添加配套的复苏培养基后迅速而完全溶解。针对不同的菌株提供八种不同的培养方法,保证菌种的复苏质量。

3、严格的质检程序,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4、该类产品广泛使用到食品、药品、化妆品、水产品、化工等行业,疾控中心、质检局、出入境、药检局等等,得到广泛好评。

 

五、菌种培养及打管说明

1、安瓿瓶开封:用浸过75%酒精的脱脂棉擦净安瓿管,用火焰加热其顶端,滴少量无菌水至加热顶端使之破裂,用锉刀或者镊子敲下已破裂的安瓿管顶端。

2、菌株恢复培养:用无菌吸管吸取0.3--0.5ml适宜的液体培养基,滴入安瓿管内,轻轻振荡,使冻干菌体溶解呈悬浮状。吸取全部菌体悬浮液,移植于1-2支建议的培养基试管中,并在建议的条件下培养。

3、注意事项:菌种活化前,请将安瓿管保存在6-10的环境下,某些菌种经过冷冻干燥保存后,延迟期较长,需要连续两次继代培养才能正常生长。

4、复苏后的菌种在传1-2代后使用。

5、暂不启开的安瓿及复苏后需保藏的斜面应于4中保藏。

 

六、特别注意事项

1、微生物菌种应保藏于低温、清洁和干燥的地方,室温放置时问过长会导致菌种衰退;

2、菌种操作应在无菌条件下进行,防止杂菌污染:

3、斜面菌种保藏时间通常为1-2个月,应根据菌种状况及时转接;冻干菌种保藏时间通常为5~10年;

4、菌种使用过程中如出现杂菌污染或菌种生产性能下降,应及时与我司联系或更换新的菌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