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木层孔菌的形态特征与经济用途及培养方法!
(2023-08-11 09:42:04)
标签:
知识教育方法 |
分类: ATCC菌种 |
火木层孔菌,分布全国许多省区。生于柳、桦、杨、花楸、山楂等阔叶树的树桩或树干上或倒木上,多年生。
一、菌种简介
平台编号:Bio-087412
规格:Frozen
拉丁属名:Phellinus Igniarius
菌株名称:火木层孔菌
用途:ATCC原装进口
注意事项:仅用于科学研究或者工业应用等非医疗目的不可用于人类或动物的临床诊断或治疗,非药用,非食用(产品信息以出库为准)
二、详细描述
Phellinus igniarius (Fries) Quelet 拉丁名
(ATCC? MYA-1043?)统一编号
Strain Designations 别名 84-625
Biosafety Level 生物安全等级 1
Biosafety classification is based on U.S. Public Health Service Guidelines, it is the responsibility of the customer to ensure that their facilities comply with biosafety regulations for their own country.
Product Format 提供形式 frozen
Preceptrol? no
Type Strain 模式菌种 no
Medium 培养基 ATCC? Medium 324: Malt extract agar
Growth Conditions 生长条件
Temperature 培养温度: 20.0°C
Name of Depositor 寄存者 P Cortesi
Isolation 分离基物 vine of Salix sp., Germany
References 参考文献 Cortesi P, et al. Identification and spread of Fomitoporia punctata associated with wood decay of grapevine showing symptoms of esca. Phytopathology 90: 967-972, 2000.
三、形态特征
火木层孔菌,子实体中等至较大。马蹄形至扁半球形,木质,硬。菌盖宽3-12cm,初期有细行,浅褐色,以后光滑,变暗灰黑或黑色,老时龟裂,无皮壳,有同心环棱,边缘钝圆,浅咖啡色,下侧无子实层,菌肉深咖啡色,硬木质,管孔多层,与菌肉同色,老的菌管中充满白色菌丝,管孔面锈褐色,圆形,每毫米约4-5个。孢子近球形,光滑,无色4.5-6μm×4-5μm,刚毛基部膨大,顶端渐尖。
四、经济用途
火木层孔菌,用于崩漏带下。活血,化饮,癖饮,和胃止泻,用于脾虚,泄泻。热水提取物对小白鼠肉瘤的180的抑制率为87%,艾氏癌的抑制率为80%。产生多种代谢新产的,如淀粉酶,可水解淀粉,用来制造葡萄糖、木糖、棉料布退浆,啤酒酿造,精醋、酱油、酒精发酵等。果胶酶用于纸浆发酵,麻脱胶等。纤维素酶用于食品、糖化饲料生产等。蛋白酶用来皮革、丝绸脱胶等。另有草酸、虫漆酶等。
五、微生物培养方法
1、平板划线分离法:把混杂在一起的微生物或同一微生物群体中的不同细胞用接种环圈在平板培养基表面,通过分区划线稀释而得到较多独立分布的单个细胞,经培养后生长繁殖成单菌落。
2、稀释涂布平板法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然后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分别涂布到琼脂固体培养基的表面进行培养,在稀释度足够高的菌液里,聚集在一起的微生物将被分散成单个细胞,从而能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菌落。
上述两种方法虽然都可以实现观察菌落特征的目的,但平板划线分离法不能对菌落计数,而稀释涂布平板法培养过程复杂,对平板的要求比较高,可参照以下步骤:
a、制备平板培养基将氯化钠蔗糖琼脂培养基加热溶化并冷却至65,向氯化钠蔗糖琼脂培养基中加入克林霉素溶液3~5ml并混合均匀,然后取20ml混合均匀的培养基溶液倒入培养皿,轻轻摇动培养皿,使培养基溶液均匀分布在培养皿底部,待培养基溶液凝固后即得平板培养基。
b、制备活性污泥混合液称取活性污泥土样15g,放入盛100ml无菌水并带有玻璃珠的三角烧瓶中,振摇15~20min混合均匀,用一支1ml无菌吸管从中吸取1ml土壤悬液加入盛有9ml无菌水的大试管中充分混匀,制成活性污泥混合液。
c、培养基涂布从活性污泥混合液中吸取0.2ml,滴在平板培养基表面的中央位置,用无菌玻璃涂棒将活性污泥混合液沿同心圆方向轻轻地向外扩展,使之分布均匀。
六、保存方法
1、传代保存法:培养基的浓度不宜过高,营养成分不宜过于丰富,尤其是碳水化合物的浓度应在可能的范围内尽量降低。培养温度通常以稍低于最适生长温度为好。若为产酸菌种,则应在培养基中添加少量碳酸钙。
2、液体石蜡覆盖保存法:该法较前一种方法保存菌种的时间更长,适用于霉菌、酵母菌、放线菌及需氧细菌等的保存。
3、悬液保存法:
蒸馏水保存法:适用于霉菌、酵母菌及绝大部分放线菌,将其菌体悬浮于蒸馏水中即可在室温下保存数年。本法应注意避免水分的蒸发。
糖液保存法:适用于酵母菌,如将其菌体悬浮于10%的蔗糖溶液中,然后于冷暗处保存,可长达10年。除此之外,也可使用缓冲液或食盐水等进行保存。
4、载体保存法:土壤保存法;砂土保存法;硅胶保存法;磁珠保存法;麸皮保存法;纸片(滤纸)保存法。
5、常用的冷冻保存法:
低温冰箱保存法(-20、-50或-85):低温冷冻保存时使用螺旋口试管较为方便,也可在棉塞试管外包裹塑料薄膜。保存时菌液加量不宜过多,有些可添加保护剂。此外,也可用φ5mm的玻璃珠来吸附菌液,然后把玻璃珠置于塑料容器内,再放入低温冰箱内进行保存的。
干冰保存法(-70左右):即将菌种管插入干冰内,再置于冰箱内进行冷冻保存。
液氮保存法(-196):是适用范围最广的微生物保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