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土曲霉原变种的形态特征与生存环境及主要价值!

(2023-07-31 10:08:35)
标签:

知识

教育

文化

分类: 微生物菌种

          土曲霉原变种的形态特征与生存环境及主要价值!

 

 

一、菌种简介

土曲霉原变种,壳霉目杯霉科真菌。菌落在查氏琼脂257天直径27- 45mm, 10- 12天 45- 60mm;菌落在麦芽汁琼脂上257天直径40- 45mm,10天可达55- 60mm;质地丝绒状至絮状,较薄,中央部分稍凸起;颜色棕褐,近于匍萄酒红褐色至山核桃褐色( Vinaceous Tawny→Pecan Brown,R. XXVIII) ;菌落反面近于无色。

 

二、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土曲霉原变种

界:真菌界

门:真菌门 (Eumycota)

亚门:半知菌亚门 Deuteromycotina)

纲:半知菌纲 Sphaeropsidales

目:壳霉目 Discellaceae

科:杯霉科 Aspergullus niveus

 

三、形态特征

菌落在查氏琼脂257天直径27- 45mm, 10- 12天 45- 60mm;质地致密丝绒状,平坦或有放射状沟纹,中央部分稍凸起,有的菌株稍现絮状;分生孢子结构多,土褐色至肉桂色,近于粉红褐色至粉红肉桂色( Pinkish Buff一Pinkish Cinnamon,R. XXIX),老后呈赭茶褐色至肉桂褐色( Ochraceous Twany一Cinnamon Brown,R. XV) ;渗出液有或无,淡黄褐色;菌落反面呈暗黄色至棕褐色。分生孢子头初为球形,继而成为致密的直柱形, 125- 200μm×30- 50μm,老后长度可达500μm;分生孢子梗生自基质,孢梗茎短, 100- 300( - 400)μm×4- 6.5μm,有些弯曲,无色,壁光滑;顶囊半球形,直径一般为8-20μm,约3/4的表面可育;产孢结构双层;梗基 5- 8( - 9.5)μm×2.5-3μm,瓶梗5-8μm ×1.5- 2μ m,排列密挤、向上;分生孢子球形或近球形,2- 2 .5μ m,壁光滑。   

菌落在查氏酵母膏琼脂上257天直径40- 50mm,边缘白色,约3- 5mm,质地丝绒状,中央部分稍现絮状;土褐色,近于肉桂色至肉桂褐色( Cinnamon,R. XXXI→ Cinnamon Brown,R. XV) ;菌落反面现褐色。   

菌落在麦芽汁琼脂上257天直径40- 45mm,10天可达55- 60mm;质地丝绒状至絮状,较薄,中央部分稍凸起;颜色棕褐,近于匍萄酒红褐色至山核桃褐色( Vinaceous Tawny→pecanBrown,R. XXVIII) ;菌落反面近于无色。   

 

四、生存环境

土壤 , 饲料 , 风化煤 , 牛皮纸 、粮食和霉腐物。37生长良好。   

 

五、中国分布

北京(MQ8968) ;河北小五台山 (C137, C205;山西阳泉( MQ8437) ;内蒙古包头( MQ5899) 、临河( MO5903) ;黑龙江哈尔滨( MQ88l3) ;浙江杭州( MQ8192) ;安徽合肥( MQ2625, MQ2646) 、黄山( MQ2444, MQ2499) ;福建厦门( MQ9941) ;河南( MQ8815) ;湖北神农架( MQ7764, MQ9322) ;湖南长沙( MQ5400,MQ5402) 、望城( MQ5385); 广东广州( MQ764) 、翁源( MQ2789) ;海南海口( MQ1080)、尖峰岭( MQ1272) 、霸王岭( MQ1178) ;云南昆明( C3927) 、保山( C5925) 、景洪( C7208, C7906) 、励腊( MQ7098) 、芒市( C6604, C796) 、瑞丽(C6825) ;陕西西安( MQ2134) 、柞水( MQ4914)。   

 

六、世界分布

澳大利亚、孟加拉国、巴西、加拿大、乍得、埃及、法国、希腊、洪都拉斯、印度、印度尼西亚、以色列、意大利、牙买加、日本、科威特、利比亚、马来西亚、新西兰、巴基斯坦、巴布亚新几内亚、秘鲁、罗马尼亚、索马里、南非、西班牙、叙利亚、泰国、土耳其、英国,美国、乌拉圭、扎伊尔等。   

 

七、模式产地

美国土壤

 

八、特点介绍

土曲霉的明显特征是具有土褐色致密直柱形分生孢子头、密集的产孢细胞和很小的分生孢子,不同菌株在菌落质地和颜色方面有些变化,不足以区分为不同的分类群( samson, 1979) 。本菌与 Aspergillus flavipes (Bain.& Sart. ) Thom & Church十分接近,一些中间类型的菌株有时不易区分。

本种可能是致病菌,并引起母牛的真菌性流产。本种还能产生多种生化活性物质,主要的工业用途是生产衣康酸( Raper& Fennell , 1965; Domsch et al.,1980) 。近期报道本菌可以产生美维诺林( mevinolin) ,是一种β-羟基-β-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β -hydroxy-β-methtlglutayl-CoA reductase) 的竞争性抑制剂和降低胆固醇的有效药物( Alberts et al., 1980; Chan et al., 1983) ,现已商业生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