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糠秕孢子菌的临床表现与诊断要点及实验室检查!

(2023-04-25 10:27:13)
标签:

技术

方法

教育

分类: 微生物菌种

      糠秕孢子菌的临床表现与诊断要点及实验室检查!

 


糠秕孢子菌毛囊炎是由圆形糠秕孢子菌或/和卵圆形糠秕孢子菌所引起的毛囊炎性病变。发病多在30岁左右,男性多于女性,好发于背、胸、颈、面及肩等处。皮疹多为毛囊性炎症丘疹,直径2-4毫米,间有脓疱,散在分布,且对称。自觉不同程度的瘙痒,常伴灼热或刺痛感。

 

一、菌株简介

 

糠秕孢子菌性毛囊炎是由糠秕马拉色菌引起的皮肤毛囊性真菌感染。多见于中青年。局部或系统性使用皮质激素或抗生素易促发。

 

二、诊断要点

 

1、症状体征

 

(1)皮损为孤立散在的红色圆顶毛囊性丘疹或脓包,常发生在皮脂溢出的部位,如胸背、颈、肩部。严重者有脓头形成,内含病原菌,病程慢。

 

(2)自觉有不同程度的瘙痒,常伴有花斑癣、痤疮、脂溢性皮炎等。

 

2、辅助检查

 

可做组织病理检查。

 

三、临床表现

 

本病男性多于女性,多发生于胸、背、腹、颈部。皮损为毛囊性半球状丘疹或小脓疱,直径2-4mm,毛囊口周边红晕,自觉症状轻,偶感瘙痒。

 

四、实验室检查

 

将毛囊角栓挤出,加10%氢氧化钾或10%氢氧化钾-50%派克墨水后做镜检,可见圆球形或卵圆形的孢子和单极出芽的芽孢。

 

五、鉴别诊断

 

本病需与细菌性毛囊炎、痤疮、痤疮样药疹鉴别。

 

六、临床表现

 

背部、胸前、双肩弥散性、对称性、密集但不融合的圆顶状毛囊红色小丘疹,部分为毛囊性小脓疮,有时可挤出粉状物,疹间皮肤正常,皮疹表面无鳞屑或脂溢性物覆盖。

 

七、诊断方法

 

用柳叶刀把毛囊丘疹削下,滴一滴50%派克墨水和10%氢氧化钾液,盖上玻片,微微加温,直接镜检或油镜检查,见圆形或卵圆形带厚壁的成堆孢子或香蕉状菌丝,中央呈蓝色反光,即明确有糠秕孢子菌。

 

八、药物治疗

 

1、内服

 

酮康唑:200毫克,每日1次,连服10天。

 

氟康唑:每日50毫克,连续2-4周。

 

服用维胺脂胶囊,每日3次

 

2、外用

 

1%特比萘芬霜:每日2次。

 

民间验方:

 

龙李药酒配方:穿山甲5克、乌梢蛇15、克黄莲30克、红花30克、白芷60克、黄柏50克、露蜂房3克、花椒80克、白芥子25克,

 

泡制:300ml60度以上粮食酒密封浸泡。在地窖封存12个月

 

用法:外用,一日两次或三次

 

主治:糠秕孢子菌毛囊炎

 

治疗:(1)口服:伊曲康唑胶囊(商品名:斯皮仁诺),0.2,每天一次,连服7天;(2)局部外用:复方达克宁软膏,每天2涂次,用2周;二硫化西洗剂(商品名:希尔生),隔日洗一次,用2周。

 

二硫化西洗剂,商品名:希尔生,隔一天洗患处一次。它性质象洗发剂,先挤点出来调成泡沫状,涂在患处,保留2--3分钟后再洗掉,连续用2周。如果买不到希尔生,可以买:采乐洗剂(化学名:酮康唑洗剂)。

 

九、预防措施

 

1、患者应注意皮肤清洁卫生,不饮酒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除去诱因,避免搔抓。

 

2、治疗与本病有关的疾病,如糖尿病、湿疹、瘙痒病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