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难梭菌的培养特性与生化反应及鉴别要点!
(2023-02-24 10:54:23)
标签:
技术方法收藏 |
分类: 微生物菌种 |
一、菌种简介
艰难梭菌(Clostridium difficile)对氧极为敏感,分离培养较困难,故命名为艰难梭菌。艰难梭菌属厌氧性细菌。厌氧性细菌是指那些在无氧条件下要比在有氧环境中生长好的细菌,而人的肠道正好是一个相对无氧的环境。
艰难梭菌为革兰阳性粗大杆菌,有鞭毛,卵圆形芽胞位于次极端。芽胞在外环境可存活数月。分离培养基常用环丝氨酸一甘露醇等特殊培养基。艰难梭菌能形成芽胞,对热力、干燥、消毒剂等理化因素均有强大的耐受性,在干燥、消毒剂环境中可存活数月,在衣服、家具和环境中广泛存在。
艰难梭菌是人类肠道正常菌群成员,不规范使用抗生素时,可导致肠道菌群失调。耐药的艰难梭菌大量生长繁殖,导致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和伪膜性肠炎等疾病。
二、形态染色
艰难梭菌,革兰阳性粗长杆菌.大小为(1.3-1.6)μm ×(3.6-6.4)μm.培养2日后易转为革兰阴性:芽胞卵圆形.位于菌体的次极端。
三、鉴别要点
1、本菌特征:革兰阳性粗大杆菌.芽胞卵圆形,位于菌体的次极端。菌落黄色、粗糙。不产生脂酶和卵磷脂酶;不凝固和不消化牛奶。
2、与产气荚膜梭菌的鉴别:艰难梭菌不消化牛奶;麦芽糖、蔗糖均阴性,而产气荚膜梭菌则相反。
四、培养特性
艰难梭菌,严格厌氧,在厌氧血琼脂平板上35培养48 h.形成直径为3-5 mm、圆形、白色或淡黄色、边缘不整齐、表面粗糙、不溶血的菌落。在CCFA(环丝氨酸、头孢甲氧霉素、果糖和卵黄琼脂)平板上产生较大、表面粗糙、边缘不整齐的黄色菌落。在紫外线照射下见黄绿色荧光。
五、生化反应
发酵葡萄糖、果糖.不发酵乳糖、麦芽糖和蔗糖.明胶、胆汁七叶苷和细胞毒性试验均为阳性。吲哚、H2S、卵磷脂酶和脂酶试验均为阴性.不消化牛乳。
六、分布范围
艰难梭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环境中,如土壤、干草、沙、一些大型动物(牛、驴和马)的粪便,及狗、猫、啮齿动物和人的粪便,除此之外还大量存在于水和动物的肠道中婴儿的粪便中常含有艰难梭菌,为新生儿肠道中正常菌群,大约50月龄婴儿的肠道中有艰难梭菌,2岁以上儿童的带菌率大约为3%,但此菌在健康成人中出现频率较低,无症状带菌的成人在瑞典是1.9%,在日本为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