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单核增生李斯特菌的致病性与传播途径及预防与治疗!

(2023-01-12 11:02:35)
标签:

知识

教育

研究

  单核增生李斯特菌的致病性与传播途径及预防与治疗!

 


单核增生李斯特菌一般指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革兰氏阳性小杆菌,大小为(0.4-0.5)μm×(0.5-2)μm,直或稍弯,多数菌体一端较大,似棒状,常呈V字型排列,有的呈丝状,偶尔可见双球状。在22-25环境可形成4根鞭毛。本菌对理化因素抵抗力较强。在士壤、粪便、青贮饲料和干草内能长期存活:对碱和盐抵抗力强,对青霉素、氨苄青霉素、四环素、磺胺等均敏感。

 

一、菌种简介

单核增生李斯特菌营养要求不高,兼性厌氧。菌落初期极小,水滴样,经37数天培养后,直径可达2mm,初期菌落光滑、透明,后变灰暗。血平板上的菌落有β-型溶血环本菌耐碱不耐酸,在4-45均能生长,最适生长温度30-37。

单增李斯特氏菌是一种人畜共患病的病原菌。它能引起人畜的李氏菌病,感染后主要表现为败血症、脑膜炎和单核细胞增多。因为本菌是一种细胞内寄生菌,宿主对它的清除主要靠细胞免疫功能。因此,李氏杆菌病主要于新生儿、老人以及免疫功能低下者。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主要通过粪一口途径感染,还可通过眼及破损皮肤、黏膜进入体内而造成感染。它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食品中存在的单增李斯特氏菌对人类的安全具有危险,该菌在4的环境中仍可生长繁殖,是冷藏食品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病原菌之一,因此,在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中,必须加以重视。

 

二、分布范围

单增李斯特氏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不易被冻融,能耐受较高的渗透压,该菌在土壤、地表水、污水、废水、植物、青储饲料、烂菜中均有存在,所以动物很容易食入该菌。

 

三、抵抗力

该菌对理化因素抵抗力较强,在土壤、粪便、青储饲料和干草内能长期存活,对碱和盐抵抗力强,60-70经5-20min可杀死,70%酒精5min、2.5%石炭酸、2.5%氢氧化钠、2.5%福尔马林20min 可杀死此菌。该菌对青霉素、氨苄青霉素、四环素、磺胺均敏感。

 

四、变异性

对于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的变异性尚未有确凿证据资料可以证实。

 

五、流行病学

单增李斯特氏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不易被冻融,能耐受较高的渗透压,在土壤、地表水、污水、废水、植物、青储饲料、烂菜中均有该菌存在,所以动物很容易食入该菌,并通过口腔-粪便的途径进行传播。据报道,健康人粪便中单增李斯特氏菌的携带率为0.6-16%,有70%的人可短期带菌,4-8%的水产品、5-10%的奶及其产品、30%以上的肉制品及15%以上的家禽均被该菌污染。人主要通过食入软奶酪、未充分加热的鸡肉、未再次加热的热狗、鲜牛奶、巴氏消毒奶、冰激凌、生牛排、羊排、卷心菜色拉、芹菜、西红柿、法式馅饼、冻猪舌等而感染,约占85-90%的病例是由被污染的食品引起的。

 

六、致病性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是一种人畜共患病的病原菌,它能引起人、畜的李氏特菌病,感染后主要表现为败血症、脑膜炎和单核细胞增多症。

单增李斯特菌一般导致肠道感染,通常潜伏期为8~48小时。患者会出现发热、肌肉酸疼、恶心、呕吐等症状,几天即可痊愈。它也能入侵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潜伏长达2~12周,引起严重的脑膜炎和败血症,发病率虽低,病死率却较高。

单增李斯特氏菌进入人体后是否发病,与菌的毒力和宿主的年龄、免疫状态有关,因为该菌是一种细胞内寄生菌,宿主对它的清除主要靠细胞免疫功能。因此,易感者为新生儿、孕妇及40岁以上的成人,此外,酗酒者、免疫系统损伤或缺陷者、接受免疫抑制剂和皮质激素治疗的患者及器官移植者也易被该菌感染。该病的临床表现,健康成人个体出现轻微类似流感症状,新生儿、孕妇、免疫缺陷患者表现为呼吸急促、呕吐、出血性皮疹、化脓性结膜炎、发热、抽搐、昏迷、自然流产、脑膜炎、败血症直至死亡。

该菌可通过眼及破损皮肤、粘膜进入体内而造成感染,孕妇感染后通过胎盘或产道感染胎儿或新生儿,栖居于阴道、子宫颈的该菌也引起感染,性接触也是本病传播的可能途径,且有上升趋势。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的毒力因子主要有李斯特溶血毒素、肌动蛋白聚合蛋白、C型磷脂酶、内化素、细胞壁水解酶、酰胺酶以及毒力调节因子等。根据其生物学特性和本中心实验室检测能力范围,实验室可能的感染因子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病原体本身。

单增李斯特氏菌的抗原结构与毒力无关,它的致病性与毒力机理如下:

1、寄生物介导的细胞内增生,使它附着及进入肠细胞与巨噬细胞;  

2、抗活化的巨噬细胞,单增李斯特氏菌有细菌性过氧化物歧化酶,使它能抗活化巨噬细胞内的过氧物(为杀菌的毒性游离基团)分解;

3、溶血素,即李氏杆菌素O,可以从培养物上清液中获得,为SH活化的细胞溶素,有α和β两种,为毒力因子。

 

七、传播途径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主要以食物为传染媒介,是最致命的食源性病原体之一,造成二至三成的感染者死亡,其致死率甚至高过沙门氏菌及肉毒杆菌。人主要通过食入软奶酪、未充分加热的鸡肉、未再次加热的热狗、鲜牛奶、巴氏消毒奶、冰激凌、生牛排、羊排、卷心菜色拉、芹菜、西红柿、法式馅饼、冻猪舌等而感染。约80% -90%的病例是由被污染的食品引起的。

该菌可通过眼及破损皮肤、黏膜进人体内而造成感染,孕妇感染后通过胎盘或产道感染胎儿或新生儿。栖居于阴道、子宫颈的该菌也可引起感染。性接触也是本病传播的可能途径,且有上升趋势。

 

八、防治方案

1、预防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在一般热加工处理中能存活,热处理已杀灭了竞争性细菌群,使单增李斯特氏菌在没有竞争的环境条件下易于存活,所以在食品加工中,中心温度必须达到70持续2min以上。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所以即使产品已经过热加工处理后充分灭活了单增李斯特氏菌,但有可能造成产品的二次污染,因此,蒸煮后防止二次污染是极为重要的。因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在4下仍然能生长繁殖,所以未加热的冰箱食品增加了食物中毒的危险。冰箱食品需加热后再食用。如果是生鱼片之类的海鲜,则专业酒店都会存放于零下40左右的大型冰柜,以确保杀灭寄生虫及防止病菌感染。

2、治疗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感染治疗可用青霉素、氨苄西林、庆大霉素,红霉素等。对青霉素过敏的可用红霉素和其他广谱抗生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