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百欧博伟生物biobwcom
百欧博伟生物biobwcom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935,115
  • 关注人气: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肠埃希菌的生物学特性与临床表现及预防处理!

(2023-01-05 09:42:42)
标签:

知识

教育

文化

分类: 微生物菌种

       大肠埃希菌的生物学特性与临床表现及预防处理!

 


大肠埃希菌是人体不可缺少单细胞生物。大肠埃希菌,俗名大肠杆菌( 革兰氏阴性短杆菌),周身鞭毛,能运动,无芽。是人和动物肠道中的正常栖居菌。大肠埃希菌的致病物质之一是血浆凝固酶。根据致病性的不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被分为产肠毒素性大肠埃希菌、肠道侵袭性大肠埃希菌、肠道致病性大肠埃希菌、肠集聚性黏附性大肠埃希菌和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5种。

 

一、菌株简介

 

大肠埃希菌,俗名大肠杆菌( 革兰氏阴性短杆菌),周身鞭毛,能运动,无芽。是人和动物肠道中的正常栖居菌。大肠埃希菌的致病物质之一是血浆凝固酶。根据致病性的不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被分为产肠毒素性大肠埃希菌、肠道侵袭性大肠埃希菌、肠道致病性大肠埃希菌、肠集聚性黏附性大肠埃希菌和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5种。部分埃希菌菌株与婴儿腹泻有关,并可引起成人腹泻或食物中毒的暴发。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是导致1996年日本食物中毒暴发的罪魁祸首,它是出血性大肠埃希菌中的致病性血清型,主要侵犯小肠远端和结肠。常见中毒食品为各类熟肉制品、冷荤、牛肉、生牛奶,其次为蛋及蛋制品、乳酪及蔬菜、水果、饮料等食品。中毒原因主要是受污染的食品食用前未经彻底加热。中毒多发生在3、9月。

 

二、生物学特性

 

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为革兰氏阴性菌,粗短,大小为(1.1~1.5)μm(2~6)μm。在血琼脂平板上35培养18~24h,呈圆形、直径2~3mm、稍凸、边缘整齐、灰白色、不透明的菌落,少数菌株产生β溶血环,极少数出现较大、扁平、皱起的粗糙型菌落。在麦康凯琼脂平板上形成不透明、粉红色菌落,部分形成中间黄色、周围红色菌落。部分不发酵乳糖的菌株呈无色菌落,少数呈粘液状菌落。在伊红亚甲蓝琼脂平板上菌落呈紫黑色,并有金属光泽。

 

该菌对热的抵抗力较强,55经60分钟或60经15分钟,仍有部分细菌存活。在自然界的水中可存活数周至数月,在温度较低的粪便中存活更久。其数量常作为饮水和食物的卫生学标准。

 

三、标本类型

 

大肠埃希菌可从各种临床样本(包括尿液、脑脊液、血液、肺泡灌洗液、痰液、腹腔积液、关节积液、肠道脓液等)中检测到。

 

四、临床表现

 

作为人类肠道中的正常栖居菌,也是医院感染和社区感染的常见病原菌,根据其不同致病性,将大肠埃希菌分为多种亚型,包括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HEC)、产肠毒素大肠埃希菌(ETEC)、肠道侵袭性大肠埃希菌(EIEC)、肠道聚集性大肠埃希菌、弥散性黏附大肠埃希菌(DAEC)、黏附侵袭性大肠埃希菌和肠外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xPEC)。目前发现,大肠埃希菌参与多种感染性疾病发病过程,致病机制复杂,引起的疾病以尿路感染为主(尿路感染中大肠埃希菌比例可达50%)。

 

产肠毒素大肠埃希菌(ETEC)可引起霍乱样肠毒素腹泻(水样泻)。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主要引起婴儿腹泻。肠道侵袭性大肠埃希菌(EIEC)可侵入结肠黏膜上皮,引起志贺样腹泻,能产生粘液脓血便。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HEC)又称产志贺样毒素大肠埃希菌。其中O157:H7可引起出血性大肠炎和溶血性尿毒综合征,临床特征为严重的腹痛、痉挛、反复出血性腹泻,伴发热、呕吐等,严重者可发展为急性肾衰竭;尿路感染主要由O25b/ST131型(UPEC)引起。致病性大肠埃希菌通过污染饮水、食品引起疾病,病情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大肠埃希菌耐药机制复杂,主要包括产β-内酰胺酶,产ESBLs、AmpC酶及碳青霉烯酶等,这些耐药机制均可通过质粒广泛传播,其中ESBLs最常见的是TEM型及SHV型广谱酶衍生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还包括PER型酶及CTX型酶等。目前中国和世界流行的ESBLs基因型以CTX-M型为主。其治疗一般需使用耐酶或非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

 

该菌可导致血流感染、败血症、菌血症、脑膜炎、尿路感染、膀胱炎、肺炎、肺脓肿、伤口感染等疾病。

 

五、中毒表现

 

不同的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引起的中毒,症状各不相同。产肠毒素性大肠埃希菌引起的中毒主要症状是水样腹泻、腹痛、恶心、低热。每天腹泻可达8~12次。肠道侵袭性大肠埃希菌的中毒症状与志贺菌引起的痢疾相似,发热、剧烈腹痛、水样腹泻、粪便中有少量粘液和血。肠道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引起的中毒主要症状是发热、不适、呕吐、腹泻、粪便中有大量粘液但无血,有约20%患者有呼吸道症状,感染的症状通常比较严重。肠集聚性黏附性大肠埃希菌引起的中毒症状成年人表现为中度腹泻,病程1~2天。婴幼儿多表现为2周以上的持续性腹泻。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引起的中毒,一般3~10天发病,常有突发性的腹部痉挛,有时类似于阑尾炎的疼痛。有的病人只有轻度腹泻;有些病人由水样便,转为血性腹泻,腹泻次数有时可达10多次,低热或不发热;许多病人同时有呼吸道症状。可发展为溶血性尿毒综合征和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多器官损害。老人和儿童患者死亡率很高。

 

六、紧急处理

 

排除毒物,必要时进行催吐、洗胃和导泻;对症治疗;抗生素治疗,首选氯霉素、多粘菌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对于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感染者,应慎用抗生素,因抗生素非但不能缩短病程,反而会增加发生溶血性尿毒综合征的机会。

 

七、中毒预防

 

不吃生的或加热不彻底的牛奶、肉等动物性食品。不吃不干净的水果、蔬菜。剩余饭菜食用前要彻底加热。防止食品生熟交叉污染。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食品加工、生产企业特别是餐饮业应严格保证食品加工、运输及销售的安全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